
MVRDV近日发布了全新设计项目“市场方块 (Market Cube) ”。这一占地18,962平方米的八层建筑位于台湾竹北,是结合市场、美食广场与文化空间的新型建筑。
方案以创新层叠式结构重新定义传统市集空间,旨在通过灵活布局应对未来城市需求,既延续了街头市井的烟火气,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多元活力,成为兼具功能性与前瞻性的“城市活力聚合器”。

场地分析 ©MVRDV

作为台湾成长最快速的城市之一,竹北凭借邻近似硅谷的竹科园区,吸引了大量年轻专业人士与家庭定居。由市长郑朝方领导的团队构想了一座市场建筑,不仅提供生活机能,更成为城市中产阶级的热门去处。该建案坐落于头前溪畔,其多元功能将使其成城市的重要地标。


建筑生成 ©MVRDV
Market Cube的灵感源于对集市广场的现代重构。MVRDV与郭恒成建筑事务所深入研究了市场形态的演变史:从露天蔬果摊、市集广场到超市与美食街,现代市场虽提升了效率,却逐渐剥离了传统街市的社会黏性——那种混杂着交易、社交与休闲的多维体验。Market Cube试图弥合这一断层,通过立体化空间布局,将传统市集、美食广场、社区服务与文化展演融为一体。


功能及体量 ©MVRDV
建筑外立面以简洁的“立方体”形态示人,象征城市空间的无限延展性。内部则通过开放式楼层堆叠,赋予每层独立运营的能力。例如,市场与美食区可延长至深夜,而日托中心、儿童游戏区则按需开放,形成昼夜交替的“弹性生态”。

全天候的建筑机能 ©MVRDV
设计团队尤其注重“发现感”。两组蜿蜒而上的电扶梯贯穿建筑,串联各功能区,同时半透明的外罩设计让流动的人群若隐若现,激发访客探索的好奇心。


与传统市场的杂乱印象不同,Market Cube通过清晰的动线与视觉引导,营造出舒适且富有层次的体验。各楼层以差异化灯光色调区分功能:暖黄光烘托市集的烟火气,冷白光突显展演空间的现代感,霓虹灯与LED屏幕则成为动态导引标识。顶层的都市农产馆与露天活动区,将绿色生态植入高空,提供市集之外的休闲选择。


动线及功能适应性 ©MVRDV
为增强与周边环境的互动,Market Cube设计了多层次立体交通系统。外部环绕的宽阔露台作为人行通道,由自动扶梯串联;一层延伸出的人行天桥直通邻近道路,将公园与美食广场无缝衔接。底层市集区域则向外拓展至街道,模糊建筑与城市的边界,形成开放的城市界面。


Market Cube的实践为高密度城市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立体整合功能、预留可变空间、强化公共连接,传统市场得以突破时间与形式的限制,持续焕发活力。其核心在于,建筑不再是静态的容器,而是能与城市共同生长的有机体。
当市集的叫卖声与展演的乐音在立方体中交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空间的创新,更是一座城市对人文价值的坚守与重构。
项目图纸

剖面 ©MVRDV

摊位单元模组 ©MVR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