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佳佳】赵克红||陶瓷映亮古甘泉

一轮明月皎洁如盘 2025-01-05 20:48:44

陶瓷映亮古甘泉

冬日的阳光犹如金色的绫罗,为新安县北冶镇一个神秘而充满传奇的古村落,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衣。我们慕名前来,汽车缓缓驶入村庄,一个梦幻的陶瓷艺术世界也随之映入眼帘,这就是被岁月之手反复擦拭且光彩耀眼的甘泉村,古称丁家沟。她北依黄河,南临畛水,交通便捷,古为豫晋古道(为旧时黄河两岸的通衢大道)上一处重要村落,现如今,沿黄生态廊道穿村而过。

汽车在甘泉村陶瓷馆门前停下,走下车,鼻翼间浮动着泥土和陶瓷特有的气息……

陶瓷馆外形古朴典雅,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城堡。设计者将陶瓷元素巧妙融入建筑之中,彰显出一种独特的韵味。步入馆内,笼盔墙映入眼帘,匣钵堆砌而成的墙面,透露出岁月的沧桑痕迹。展厅不大,主要展示甘泉村自古以来生产的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无论是粗犷的日用瓷,还是细腻的工艺品,每一件陶瓷都散发着独特的光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陶瓷业繁盛的年代,感受到甘泉村陶瓷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感受到陶瓷与甘泉村的典雅共鸣。我仔细观赏着馆内的每一件展品,当我的视线从众多陶瓷,移到一件青花瓷瓶上时,蓦然间,我被惊艳到了——该瓷瓶造型典雅、线条流畅,釉色温润似玉,青花图案栩栩如生,宛如一幅细腻入微的工笔画,从精致的外观,到细致如丝、栩栩如生的图案和纹样,不仅悦人眼眸,更蕴含着丰富而又古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观赏者无不啧啧称赞。

馆内其他陶瓷艺术品。有的圆润饱满,如璀璨的明珠;有的线条简洁,流露出一种质朴与宁静之美;还有的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元素,展现出陶瓷艺术的无限潜能。

那些古老的窑具、陶瓷、陶片,宛如一扇扇通往不同年代的窗口,让我窥见到甘泉陶瓷的深厚底蕴和辉煌往昔。

走出陶瓷馆,村支书又带我们去甘泉村参观,村里的路,蜿蜒崎岖,由碎瓷瓮片铺就,每一步,都踩在了历史的脉络上,路两侧是历经沧桑的窑洞与错落有致的庭院。那些用笼盔堆砌而成的围墙,是岁月的守护者,无言地向游人们诉说着甘泉村制陶的漫长历史。

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村支书指着高低错落的房屋说:这里的村民自古喜欢就地取材,他们利用废弃的瓷器、旧匣钵砌墙垒院,修房盖屋。你们看,这独特的阶梯式建筑格局,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我的眼睛随村支书所指的地方看去,这些民居墙体大多呈现出层次和肌理效果,宛若一幅粗狂、质朴的装饰图案,不但具有实用价值,更有视觉之美和观赏价值。那些用陶器碎片砌成的围墙,在冬日的映照下,古朴而温馨,仿佛在诉说着甘泉村与陶瓷的深厚渊源。

甘泉村,这片被岁月轻抚过的土地,陶瓷,是其灵魂深处不灭的火焰。千年的窑火,在甘泉村静静地燃烧,将泥土幻化为瑰宝,每一片陶瓷,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也诉说着甘泉村的历史与变迁。

“古时甘泉村瓷业发展如火如荼,陶瓷业生意风生水起,村内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素有“小洛阳”之美誉。”为什么方圆数百里唯独甘泉村的陶瓷如此兴盛?带着困惑,我询问村支书,原来甘泉村有一种叫坩土的特殊的土质,这是北方地区制作陶瓷常用的原材料。甘泉村当地的坩土资源非常丰富,为陶瓷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时,甘泉村位于豫晋古道上,交通也很便捷,是河南到山西的必经之路,也是古时重要的商贸之路,甘泉村的陶瓷产品被输送到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从而扩大了市场影响力。

村支书声若洪钟,说话幽默逗趣。他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我的思绪一下跨越到繁华喧嚣的从前:甘泉村有着上千年的烧制陶瓷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和技艺,培养了一批批技艺精湛的陶瓷匠人,陶瓷产品以制作精良、工艺精湛而著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人和游客。

那时的村子里,窑火昼夜不息,工匠们智慧且灵巧的双手在泥土间跳跃,泥土在匠人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经过火的洗礼,化身为闪耀着温润光泽的艺术品。

到这里来的商人和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或驻足观赏,或讨价还价,市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客栈里,住满了前来交易的商人和过往的旅人。

一辆辆装满陶瓷的车马从村里出发,车夫们赶着马车,车轮在路上滚动着,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声响,被送往远方。

这里曾是陶瓷业的一方热土,即便历经岁月沧桑,仍能从现存的古瓷窑遗址中窥见其兴盛之景。那散落村中加工瓷釉的石碾、石磨和石臼……那现存的小南凹宋代瓷窑遗址、李元沟宋元瓷窑遗址、北嘴元代瓷窑遗址……都在向人们讲述着甘泉村陶瓷业的繁华盛景。村中,古瓷窑遗址多达115处,其中一处现存较大、较为完好的古窑址,名曰南大窑,其烧窑区顶部呈圆锥形隆起,底部直径约3米,高约7.9米,最多可一次装烧800轴,出碗1.5万个左右。烧窑区旁边的作坊区约2.7米高,主要用于制坯及存放烧制完的成品。这里曾烧制过细瓷和粗瓷两种瓷器,是研究甘泉村陶瓷工艺的有力佐证。其他古窑址,千百年来,也一同述说着甘泉村陶瓷悠长而又动人的故事。

漫步古窑遗址间,那些古老的窑洞与陶瓷碎片,连接古今,承载着匠人们的智慧与汗水,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蒋家大院、燕家大院、王家大院、武家车院等古民居院落,不仅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也见证了当时陶瓷业带来的繁荣与富庶。

2007年,甘泉宋代瓷窑遗址,入选洛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6年,甘泉村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些熠熠生辉的荣誉,源于甘泉村陶瓷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它所呈现的历史价值。

在“天青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我们碰巧遇见了陶瓷传承人蒋铁锤先生,他一直在潜心研究流传的黑陶烧制工艺。这里生产的有日用陶瓷制品、陶瓷工艺品、紫砂制品等,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陶瓷的韵味和特色,更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和审美观念。元代以前,甘泉以青瓷、柴瓷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黑瓷日用瓷,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有“碗窑岭”之称。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他的才华与智慧,也体现了他对陶瓷文化的热爱,从蒋铁锤先生身上,我触摸到了甘泉村陶瓷的灵魂,触摸到了陶瓷产业未来的希望。

陶瓷,在甘泉村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村支书说,村里正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用陶瓷历史文化展览馆和体验馆,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甘泉村的陶瓷文化和历史。

如今,一批又一批参观者纷至沓来,感受陶瓷穿越时空的美丽与深邃。中国传统村落秘书长、传统村落保护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华东到甘泉村参观后,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传统村落以瓷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的村落不多,对甘泉的保护发展予以肯定。

漫步在甘泉村的古陶瓷遗址间,每一步都仿佛踏进了历史的深巷,那些斑驳的陶片与沉默的窑炉,在无声中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虽然甘泉村的陶瓷业也曾经历过衰败,但近年来,随着新时代的春风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甘泉村的陶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与用途,而是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生产出既具古典韵味又不失时尚元素的新产品,共同见证乡村振兴赋能带来的勃勃生机,及蕴藏着的无限可能……

​​​​​

0 阅读:0
一轮明月皎洁如盘

一轮明月皎洁如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