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提高了能源成本,也去掉了福利负担,德国或恢复工业竞争力

林风小木 2025-03-30 17:18:35

欧洲的高福利已经尾大不掉,严重拖累了欧洲的经济。这点简单的事实,难道手握账本的政治家们会不知道吗?

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无能为力,在普选制度下,任何敢于削减福利的政治家都等于政治自杀。2003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削减了劳动者失业救济金,结果就在议会大选中,被愤怒的德国选民轰下台。

继任的总理默克尔一边承认施罗德的功绩,一边顺从民众的福利要求,甚至开放几百万难民进入德国,给予优厚的福利待遇。但沉重的福利负担,让德国经济举步维艰。

在不削减福利开支的情况下,减轻福利负担,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胀!

在和平环境下,哪个政治家要是搞通胀,却没有增加收入,那一定会成为千夫所指,承受千千万万选民的痛骂。因为高福利是会上瘾的,享受惯了高福利的民众,没有继续奋斗的动力,让欧洲经济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但战争制造的通胀却是可以容忍的,利用输入性通胀来悄悄化解福利责任,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所以俄乌战争后,受高价能源影响最深的德国,却是援乌最坚决的一个国家之一,也是当下最不希望战争结束的国家之一。因为德国需要输入性通胀来化解高福利陷阱,战争则给了一个政府摆脱责任的借口。

他们会告诉选民,通胀是因为北溪管道被炸了,国家进口的能源成本变高了,虽然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只要福利开支水平不变,物价上涨就会令福利待遇贬值。

但物价上涨以后,民众生活困难怎么办?那就继续向社会增发货币,但新增的货币不能投入到福利开支里面去,否则通胀就白涨了。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新增的货币当然是投入军工领域了。

三年的通胀,已经初步完成了去福利化的任务,单靠政府福利已经难以满足生活开支。此时政府投资军工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你去不去?

所以不难想象,德国军备投资一搞就是一万亿欧元,实际上就是配合通胀,变相降低福利水平,重新恢复德国工业的竞争力。这一万亿开支里面,有5000亿欧元是投入了基建领域,吸收大量劳动力,拉动经济。

因此,德国去福利化改革的思路是很明显的,先是用战争造成的通胀削减实际福利水平,然后借战争口号大放水,搞大基建,打造全新的工业供应链。

但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锁死福利上限,否则在民粹压力下继续提高福利水平的话,一切努力都白做了。为此,德国修宪的时候,并没有废除财政上限制度,而是把军费开支排除在外。其他财开支不变,军费开支没有上限,通过军费的上涨,将高福利消灭于无形之中。

所以德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并不希望战争立即结束,去福利化改革还没有彻底完成,不能半途而废。他们也不会大力援助乌克兰,必须让俄罗斯吊着一口气,欧洲才能继续实施去福利化进程。

冻结福利上限,用军工产业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和刺激高科技产业,这就是当年里根改革的基本内容。里根当时一边冻结福利,一边把苏联当成战略竞争对手,开展星球大战计划。事实上星球大战计划是假,发展新的高科技却是真的。里根通过发行大量国债,让福利开支缩水,同时发展高科技创造新的科技产业,开源节流奠定了后冷战时代的空前繁荣。

欧洲只不过是复制了里根的改革,以通胀抵消福利开支,以8000亿欧元搞了一个欧版的“星球大战计划”,实际上不过是瞒天过海,并不会一下子要击垮俄罗斯。欧洲是要借此发展新兴科技产业,降低人力成本,强化全球竞争力,所以俄国是暂时不能倒的。

欧洲的政治家也并不笨,表面上开了一个会又一个会,却始终拿不出全面的抗俄援乌方略,刻意制造俄国强大无比的形象,让民众愿意忍受高通胀带来的福利缩水,以及为了国家容忍军费的高增长。

0 阅读:19
林风小木

林风小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