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数碾压北上广深!重庆2万家药店背后的内卷江湖

老夏的笔记本 2025-04-19 15:06:44

诸侯并起,连锁率低至33.67%,高价收购潮刺激药店数激增?...

来源:第一药店财智

编辑:北玄

封面来源:pixabay

在8.24万平方公里的山城重庆,药房如同毛细血管般密集渗透——2024年底,这座城市的药店总量已突破两万家,远超奶茶店数量。

主城区百米内“门挨门、门对门”的布局屡见不鲜。这座魔幻都市正以超乎想象的“药房丛林”,演绎着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最极致的竞争图景。

本土、外来势力割据,连锁率低至33.67%

中康药店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重庆共有药店20257家,同比微降1.3%,环比下降2%。

重庆药房数量已经全面碾压各大一线城市,是北京(5539家)的3.7倍,上海(4429家)的4.6倍,广州(9677家)的2.09倍,深圳(8355家)的2.42倍,甚至仅比陕西全省门店数量少了五百多家。

城区商圈的门店密度更是惊人。在重庆主城区传统三大商圈之一的南坪商圈,第一药店财智走访发现,一百米内就有四五家药店,比茶饮店的密度还高,甚至出现同一家连锁布局了多家临近门店。

渝北区某居民小区门口两家连锁药店门挨门,门头促销横幅、海报醒目,马路对面,还另有一家药店。两家店员之间有时候会互相串门,聊聊最近生意怎么样。另有重庆市民表示,2023年5月,小区周边水果店、小卖部都垮了,全部开成了药店,小区周边起码五家药店。

重庆药店竞争有多激烈?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中康药店通显示,重庆TOP十大区域中,店均服务人数在1341~1784人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营承压直接反映到门店数量减少上,2024年一年,重庆门店数量就减少了577家。

据了解,2024年之后,重庆不少药店日均流水下滑20%~30%,甚至有的店流水“腰斩”。一位在重庆老小区周边开店的海通大药房经营者表示:“我这条街8个药店,今年都没什么人,生意差的时候下午晚上基本没人进店,毛利也越来越低,慢慢熬吧。”

中康CMH数据显示,2024年度,重庆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为117.79亿元,同比增长5.9%,虽然依然维持正增长,但较2022年的20.4%已大幅放缓,平均单价为36.4元每盒,同比增长6.9%,增速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与大多城市连锁店、单体店分庭抗礼不同,重庆药店江湖呈现小门派众多、单兵作战能力强的特点。连锁店6821家,单体店13436家,是连锁店的约两倍,连锁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是收购大年

在这块热土上,本土与外来势力割据,既有万和药房、桐君阁、和平药房等本土龙头通过灵活的运营、采购、口碑打下深厚根基,也有大参林、健之佳、一心堂等外来巨头依托收并购和加盟站稳脚跟。

作为重庆本土龙头,万和以“零售+批发+中药加工”模式构建护城河,批发业务备受中小连锁肯定,并依托中药材研发加工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重药控股旗下的和平药房聚焦DTP药房和社区健康药房,依托母公司医药流通资源,承接医院处方外流,并推出24小时送药、中药代煎等增值服务,目前,为重庆门店数TOP2。

此外,桐君阁、鑫斛都是重庆当地老牌药房,在重庆门店数均为TOP10。

对重庆市场而言,2023年注定是改变格局的关键一年。这其中,以一心堂为首,在2023年年底、2024年上半年,一心堂以自有资金大举收购通天药业、康福隆等64家重庆门店,加码重庆布局。

早在2020年年报,一心堂就表示,将通过收购区域优质医药零售资产开拓市场,争取将川渝建成公司销售体量最大的区域,形成川渝、云贵、桂琼三足鼎立的格局。

健之佳也在2023年底出手,以1.37亿元收购了红瑞乐邦190家门店,有力填补了健之佳在渝西及渝东北多个空白市场。

大参林则在2023年斥资3000万实现绝对控股万家燕大药房,以加强大参林在重庆市区核心地段的竞争力。按照大参林的计划,自2023年5月在重庆启动直营式加盟后,要在未来3年也就是到2026年完成对重庆市场的全覆盖,成为重庆医药连锁第一品牌。

新生态展望:从价格厮杀到生态重构

轰轰烈烈的收购大年加剧了重庆市场的内卷。一位重庆药店经营者表示,前几年资本快速扩张高价收购了很多中小型连锁,很多人觉得卖药房比卖药更赚钱,就又新开了很多药房等大型连锁收购,但现在市场环境不好了,药房也没有之前值钱了。

重庆市场的内卷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结果。上述药店经营者认为,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刚才提到的,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之前重庆当地的医保监管没那么高压,前几年重庆药店数量增长迅速,门店间隔距离近,做活动促销频繁,为了吸引客流互相杀价竞争激烈。二是很多药房为促销忽略了专业与服务。

价格战、杀价厉害是多位重庆业内人士不约而同提到的重要原因。重庆汇事达网络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凡容表示,重庆药店和批发公司扎堆,信息透明,工业拜访容易,同质化产品高度集中,加之遇到工业好的营销方案,除了几家大连锁,不少中小型连锁执行力差,导致工业利润挤压,服务有心无力,连锁只能以价格战吸引客流。

具体到热销品类上,中康CMH数据显示,重庆2024年度的肿瘤治疗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感冒用药/清热类、滋补保健类、皮肤用药、胃肠道疾病用药位居销售额TOP5。

其中,感冒用药/清热类的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位药店经营者、药剂师也表示,重庆是火炉城市,防高温中暑、清热祛湿品种格外热销,藿香卖得好。走访过程中,第一药店财智还发现和平、万和、桐君阁等多家门店均将某种儿童清热祛火药品放在门口最显眼处。

而在未来,随着政策持续推进,“大鱼吃小鱼”现象演进,重庆市场或将进入“马太效应”轮动的新局面。曾凡容预计,目前重庆市场迎来闭店潮,预计今年总计关闭2000/3000家门店,局部远区县域性龙头、单体抱团联盟趋势加强。

有重庆药店经营者表示,重庆很多亏损的药房都在关,药房会逐渐减少。未来可能会有大型连锁在重庆发展直营式加盟,让更多单体药房加盟。

第一药店财智走访过程中发现,多家药店寄希望于门诊统筹、电子处方外流带来的增量空间。重药控股在2024年中报指出,随着国家鼓励医院的电子处方外流,将加强零售全渠道建设,并充分抢抓“门诊统筹”政策,在传统零售药店基础上,积极发展“药店+”模式,探索“药+诊”“诊+药”模式的运营。一位和平药房店员透露,刷统筹需要3天纸质处方,7天电子处方。

有重庆药店经营者表示,以后药店会越来越难,将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商品满足率、做好顾客的用药反馈、开通线上送药服务和做好私域等举措来应对,同时把中药饮片这一块做好,给顾客做慢病调理、养生预防。

川合会医药公益联盟会长、四川百姓源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好杰则指出,要把医保真正用起来,同时以合规的方式经营一些好品种、好模式,比如与社区、医院合作、慢病管理、健康服务、线上私域等。

“后疫情时代”大幕拉开,本就血雨腥风的市场格局,叠加行业深度调整、强监管态势,“山城”重庆的内卷风暴已愈演愈烈,这是资本过度扩张、政策调控与生存焦虑共同编织的行业图谱。随着监管新规落地、行业转型加速,重庆或将成为观察中国药店市场转型的典型样本。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0
老夏的笔记本

老夏的笔记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