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出示收款码,女子被盗刷1400多元

东莞工控知识分享 2025-02-16 17:07:46
案件经过与诈骗手法

湖南警方通报的这起二维码盗刷案件中,从事手机销售的赵女士在视频通话中向“客户”展示收款码时,账户资金被转走。犯罪分子利用支付宝收付款码切换的间隙,在赵女士展示收款码的瞬间截取其付款码,并通过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分两笔(499元、999元)盗刷1400余元。由于支付宝默认优先显示付款码界面,且赵女士未关闭免密支付,导致犯罪分子得逞。

犯罪团伙与作案特点

该案件涉及一个流窜于湖南、广东等地的专业盗刷团伙,作案200余起,涉案金额超百万元。团伙成员通过伪装成顾客添加商户好友,诱导受害人视频展示收款码,利用商户急于成交的心理和视频通话的紧迫性实施诈骗。受害人多是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对支付信息安全缺乏警惕,且未设置付款码隐私保护。

支付平台的安全漏洞

支付宝等平台收付款码的界面设计存在隐患:用户需先经过付款码页面才能打开收款码,切换过程存在时间差。若用户开通小额免密支付(通常单笔≤1000元),犯罪分子可直接利用截取的付款码完成盗刷。此类漏洞在多个支付平台普遍存在,成为犯罪分子的主要突破口。34

防范措施与警方建议

关闭免密支付:在支付宝设置中关闭“付款码免密支付”功能,强制要求输入密码;

开启隐私保护:通过支付宝“收付款→右上角···→付款码隐私保护”隐藏付款码;

警惕异常交易请求:对要求视频展示收款码、频繁更换支付方式的“客户”保持警觉;

及时报案:发现盗刷后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保留聊天记录和交易截图作为证据。

案例警示意义

此案揭示了新型网络诈骗中“技术+心理”的双重陷阱:一方面利用支付界面设计缺陷,另一方面通过营造“面对面交易”假象降低受害人防备。公众需强化支付信息安全意识,避免在非正规场景展示付款码,同时定期检查账户安全设置。

0 阅读:8
东莞工控知识分享

东莞工控知识分享

分享电工、PLC、工业机器人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