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主峰唯一女战士,秦基伟曾给她当“马夫”,退休后致力于慈善

大国知史 2025-02-06 09:44:30

1952年,秋冬时节的上甘岭,充满枯萎的黄、了无生机的白。

湿冷的午夜,一支小分队背上弹药与补给,从上甘岭右翼的西方山主峰出发,在山间摸黑前行。

队伍之中,有一道身影尤为娇小。

她是主峰之上唯一的女战士,柳岳继。

这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女,这个曾有秦基伟给她当马夫的战士,退休后,即使已到古稀,依然带着同志们的遗愿,奔走各地做慈善。

星星之火终燎原

1952年,秋冬时节,朝鲜上甘岭战场。

夜空之上,暂时出现片刻的宁静,但这平静里,裹挟着联合国军飞机不时落下的冷炮与探明灯。

背着补给的小分队争分夺秒,提着紧张的心,终于安全抵达2连爆破班所挖掘出来的坑道当中。

这坑道就在敌军的眼皮子底下,能将坑道挖到这里,可想而知其中的代价与危险。

在柳岳继与同志们将补给送到并慰问完准备返回西方山主峰之时,一声巨响骤然袭来。

紧接着,天地一阵地动山摇,坑道口应声倒塌。

3秒、5秒.....当世界恢复平静,柳岳继睁开双眼,只觉全身被震得发麻,腰间尤甚。

她向腰上看去,才发觉挂在上面的水壶被炸碎的弹片打出一个洞,如若再深一些,那弹片便要刺入她的身体。

她往坑道去看,竟是一片触目惊心!

飞起的弹片打中副排长的脑袋,血流满身,副排长当场牺牲。

一名同志大腿被炸断,露出血淋淋的骨肉。

其他战士,也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可这洞里,竟没有一声喊叫发出。

他们死咬着双唇,额头、脖颈的青筋暴起,似乎要将血管撑爆血管。

坑道距离敌军太近,一旦有声响,便容易被警戒的敌军发现。

志愿军上甘岭阵地一角

柳岳继慌忙去拿急救包先救断腿的同志,可他的鲜血源源不断。

一个急救包被浸湿,她换另一个,一个被浸湿,她又换另一个,用去3个急救包,血竟也止不住。

洞口被封住,做完救治工作,柳岳继又急忙与其他战士趁夜悄悄将洞口修复。

待他们修复完,天已泛出鱼肚白。

没有夜色的掩护,小分队回程,便会完全暴露在联合国军的飞机下。

无奈,他们只能回到坑道里,等待第二个夜晚的降临。

16岁的少女

这狭小的坑道,瘫着死去的、受伤的同志,因忍受剧痛,他们连嘴唇都咬得发紫。

在同志的遗体旁边,在受伤的战士面前,柳岳继小心地哼唱起志愿军军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她是文工团的一员,她的任务是在胜利时,歌舞高唱,为战士摇旗呐喊,在苦难中,缝补他们破碎的士气。

她的眼眶发红,为这些死去的、受伤的战士,也为了他们远征千里、拼死守护的祖国。

还有她那远在四川、不知女儿生死的老母亲。

她一定是气极怒极,当年,自己不听规劝,硬要随军出征。

1950年的年初,柳岳继还只是一名不满16岁的少女,4月之际,解放军第15军路过她的家乡叙永,在她所就读的学校短暂驻扎。

心怀热血的柳岳继瞒着家里人偷偷报考15军的文工团,并如愿考了进去。

当初,她本已随军出发抵达马岭,为了不让她奔赴危险的前线,母亲追出20多公里,将她锁在房中。

即使是领导出面做工作,也不曾动摇。

是她与组长郭同昭里应外合,在夺门时佯装手被压到,母亲不忍,一时松了手,才叫她逃脱出来。

逃脱之后,害怕母亲再度追上,柳岳继没命地跑,直跑到队伍的最前面,便连脚后跟被磨破,血染红了鞋子都不知道。

直到队伍中一名同志提醒,疼痛感这才后知后觉。

这时一个人牵着马夫走了上来,此人身材魁梧,一提溜便将她提上了马,嘴里说着小鬼有伤就骑马的话。

他在前面牵着马,16岁的她在马上好奇地看着他。

部队一直从白日走到天黑,终于走到了位于达宿的营地,驻扎下来后,她跟同志们说起这位好心的“马夫”,竟迎来众人的哄堂大笑。

革命精神

她满腹疑窦,但大家笑得根本没空给她解惑,最后是组长告诉她——这个马夫可不简单,不仅给你牵马,还指挥千军万马。

她这才惊悉,这位马夫非“马夫”,而是他们的军长,秦基伟。

这些话后来传到了秦军长的耳朵,在一次文工团演出结束、他来后台慰问时时,还故意当着柳岳继的面戏谑自己是“马夫”。

这些回忆,已然是两三年前,如今她身处战火连天的朝鲜,不知何时才能归家,更不知,是否还有归家日。

看着洞里牺牲、受伤的同志,柳岳继痛心,却从未后悔过。

他们是兵,兵,就要保家卫国,就要不怕牺牲!

但其实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之时,团长就曾要求连队派人护送文工团同志平安回国,柳岳继本有归家日,是她坚持要留。

她有自己的信仰,自觉自己是文工团的一员,哪里有战士,哪里便要有歌声。

同志在战场厮杀,敌人飞机大炮铺天盖地,只要有一个同志没倒下,她的战歌便永远为对方唱响。

她是文工团的一员,她要鼓舞士气,她要宣传革命,她要救援伤兵。

她是文工团的一员,她要在战友们出征前,在他们的衣服后写上他们的信息,她要在他们被炸得面部全非时,依靠这些信息,寄送他们的遗物回家。

她是文工团的一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后来,抗美援朝终于胜利,她回家了。

而她放不下、马革裹尸的同志,留在了那片陌生国土的每一寸。

她这位上甘岭战役中唯一的女战士,后来因为在这场战役中荣获三等功。

因为1955年转业时主动请缨到艰苦地区去工作;因为定期捐献爱心粥、看望特殊儿童。

因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走各地,宣讲抗美援朝,宣讲同志们的舍身就义。

故先后被授予劳动模范、妇女英模等多个荣誉称号。

后来,她已90岁高龄,声音都已沙哑了,可依旧不停下公益、宣讲的脚步。

她在继承那些未能归家的同志的遗愿,代替他们,让革命精神流传下去,让后人,慢一点忘记那些在战火中焚身的先烈

0 阅读:8
大国知史

大国知史

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