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7年,张居正在科考前,恩师顾璘对考官下达命令:“此次科举必须让张居正落榜。
1537年,张居正在科考前,恩师顾璘对考官下达命令:“此次科举必须让张居正落榜。主考官愕然,张居正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愤怒,反而心生感激。张居正,原名张白圭,1525年出生于荆州卫。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亲通过科举成为...
【科举】新闻资讯
1537年,张居正在科考前,恩师顾璘对考官下达命令:“此次科举必须让张居正落榜。主考官愕然,张居正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愤怒,反而心生感激。张居正,原名张白圭,1525年出生于荆州卫。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亲通过科举成为...
1月22日晚,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与南京市话剧团联合推出的沉浸式话剧《范进中举》在博物馆内首演,四位青年演员通过多角色转换重构科举人生百态,用艺术语言带领观众体验古代科举的酸甜苦辣。演出以全新视角解读范进中举这一...
一百零二岁,参加科举考试,这听起来是不是像个传奇?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就是陆云从,一位用九十年光阴追逐科举梦的老者。他的故事,不仅震撼人心,更值得我们深思。一位百岁老人的科举梦 ...
嘉庆年间的科举,竞争激烈,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少寒窗苦读的学子,都折戟沉沙。王服经的经历,更是将这残酷的现实放大到了极致。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才能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始终坚持梦想,不曾放弃呢?六十二载寒窗,...
公元1734年,俞鸿图因科举舞弊案被判处腰斩,其死状极为惨烈。据记载,他在被斩断后并未立即丧命,而是在地上翻滚,口中发出凄厉惨叫,甚至以指蘸血在地上写下七个“惨”字,直至生命缓缓流逝。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腰斩是一...
科举考试在古代是无数学子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然而其中的曲折离奇故事却时有发生。王安石原本凭借才华拔得头筹,拿到科举状元,最终却被宋仁宗降为第四名。这一事件令历史爱好者们争议不断,那么到底是什么令这位才子状元梦碎...
朝廷为了填补空缺,加大科举规模和频次,更多寒门子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和书籍的普及,科举制度变得更加公平,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加。新一代官僚集团形成,推动了中国官僚体系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有人说,...
事实上,这种模式与唐朝的科举考试已经极为相似了。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科举考试,也就是公平的纸面考试,普遍觉得那是隋唐之后才出现的事儿。说得更精准些呢,应当是唐朝武则天时期之后才有的情况。而在此之前,施行的都是...
殿试,作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历史悠久,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对会试合格者的最终检验,更是皇权与文人的重要交汇点。殿试又被称为“御试”、“廷试”或“廷对”,是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科举考试的最高...
古代科举难考 跟书背不背没关系 别再说背书能改变命运了,古代科举那场面,比现在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残酷。很多人以为只要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就能在科举中一飞冲天,这纯粹是天真的幻想。那些在书本里咬文嚼字的...
在古代社会,科举备受推崇,“状元”这一称号无疑是学识和地位的顶级荣耀象征。不过,您有没有琢磨过,在这个貌似只看重学问的选拔机制中,外在的才貌因素其实也有着不易察觉的影响。想当年,新科状元和位居第二的探花相较而言...
古代科举制度流程,能够一步一步走到最后的,实在是太牛了!古代科举制度流程,能够一步一步走到最后的,实在是太牛了!来源:去非 发表时间:2025/01/19 07:59:02
科举制度自宋朝以来逐渐完善,每三年一次考试成为全国书生们的竞技场。经过层层选拔,能站在殿试现场的都是满腹经纶的精英。其中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尤为出众。不过,在古代,探花反倒比状元更受人青睐,这背后有其历史渊源和...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各个省份的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但当谈及科举状元的数量与质量时,江苏省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被誉为“状元省”的江苏,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共诞生了约73位状元,这不仅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1042年,23岁的曾巩第3次科举。中榜前,经贵人牵线,晁家便将最小的女儿许给曾巩为妻,不料他却落榜。晁宗恪一听到消息,就要悔婚。可他女儿怒道:“我不同意!我非他不嫁!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1019年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
真正意义上的公平选拔制度,得以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中登场。那么,科举制度如何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呢?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权贵家族的桎梏,使得社会底层的人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进入朝堂。这一制度的引入,让更多的普通百姓...
于是,武则天在隋文帝的基础上,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这时候的科举制就成了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武则天选拔自己心腹的重要手段。要想中举,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科举的难度大着呢,朝廷也特别重视,所以作弊那是绝对不可能...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选拔机制,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无数读书人的梦想与汗水。历经千年,科举不仅成就了众多贤才,也发生了数不清的奇葩趣事。每年的科举考场,总是充满着风云变幻,既有满怀希望的士子,也有因...
在当时参与科举考试的名人不少,来自传统门阀世家的都极难录取,反而像阿倍仲麻吕这种来自异族的成为科举的佼佼者。这不是阿倍仲麻吕比比唐朝士人更优秀,而是李隆基猜忌本土士大夫官僚集团而故意为之。比如名垂青史的诗圣杜甫...
清代是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期,读书人对科举功名的追求也超过历朝历代,但是科举考试的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未知。从童试到院试,从院试到乡试继而会试,能一路过关斩将挤过独木桥的仅仅是极少数。要说科举中哪一级考试最熬人?那么...
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中,“状元”作为读书之人的最高荣誉,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从唐朝到清朝,科举制度不仅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也造就了许多状元佳话。据统计,历史上共有592名状元(一说为600多位文状元,其中有籍贯可考...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始于隋代,完善于唐朝,成熟于宋朝,在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殿试的出现及其演变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唐宋时期,殿试逐渐成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制度变革的深远意义,同时...
思来想去,在2025年,年初的日子里,如果只让我给你推荐一本书,那就是《不朽的落魄:十三个科举落榜者和他们的时代》。那么多人给你讲过成功的故事,我很想让你知道,历史上有这些人,他们曾经是科举考试的落榜者,他们曾经落...
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官俞鸿图,在科举考试监考期间,收受贿赂,徇私舞弊,被雍正皇帝下令腰斩,俞鸿图被铡刀斩成两截之后,非常痛苦,他用手沾血,在地面写下“惨惨惨惨惨惨惨”一共七个惨字。
在古代,科举制度被誉为选拔人才的黄金标准,其历史悠久,从隋朝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长达一千三百多年。这个制度下,无数人为了实现“连中三元”的梦想,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
亘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没有一种官吏铨选制度,延续时间之漫长、在国内外影响之巨大,能与科举制度相比。科举取士制度,自隋至清,行用了一千三百年之久,承担起为中国官僚政府源源不断输送管理人才的使命与责任。皇帝与士大夫...
就这一点来说,废科举之前的科举改制,其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后来的废科举一事。桌子上摆着显微镜 二、兴学堂与城乡分离 古代中国是一个“城市化”比率很小的国家,零零散散的城市被无数城镇乡村所包围,而生活在乡村的读书人...
在清朝科举的严苛考场上,数以万计的士子为一纸状元之名拼尽全力。但有一个考生,却以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打破了所有的常规与期待。他不仅没有按部就班地答题,反而大胆地在试卷上写下了八个字,这一举动直接让当时的皇帝...
一、王安石:从科举考生到变法改革家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一位名叫王安石的年轻才子参加了科举考试。这位出生于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的青年,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在考试中表现优异。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太子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三 我们可以假设下,假使康熙通过考试来选拔太子,那么他这二十多个儿子考试考什么?竞选太子,考试肯定要考仁孝爱民、文韬武略、内政外交、御人之术…要考一个明君圣主该掌握...
【#普京喊话西方来基辅导弹对决#】当地时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年度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据俄罗斯塔斯社和“今日俄罗斯”(RT)报道,期间,普京在回应西方专家有关“‘榛树’导弹可被拦截”的观点时,向美...
隋文帝杨坚夺权登基颇有争议,但他开创的科举制度却沿用了上千年。有人可能不知道,杨坚是从与他毫无亲戚关系的宇文家族手中夺取了皇帝的宝座,成为隋文帝。他开创的科举制度绝对是一个无比伟大的发明。从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
这句话听上去热血又励志,但放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上,真的靠谱吗 在很多人的观念的里,科举制度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公平的制度设计的之一。不过翻开史书细究,你会发现它看似公平的...
自隋朝以来,科举便成为了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科举向来公平公正,且极度严苛。和珅之所以不贪科举的钱,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不敢。要知道,科举是人才的来源,即便乾隆皇帝昏聩到没边,也断然不会不要人才,和珅跟着...
科举是每三年一次,清朝268年的历史中,为何有112次科举?问题的答案在于恩科。在清代有大量的恩科,也就是皇帝或太后大寿时会举行万寿恩科。如果是皇帝登基,会举行登基恩科。清朝共计举行了八十四次正科,恩科二十八次。在...
美媒称,特朗普胜选后,美国科举巨头都在争先恐后地接近他,并一直暗示自己会为特朗普出一份力。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4日表示,他对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及其放松监管的议程“非常乐观”。特朗普“似乎非常热衷于减少监管”...
扬子晚报网12月4日讯(通讯员 顾蓓蓓 记者 张可)12月3日,“金玉满堂—江宁区博物馆馆藏金、银、玉器文物展”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负一特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共秦淮区委宣传部、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指导,...
除了科举,古代还有许多入仕的渠道,如举孝廉、战场立功等。除了这些正规的途径外,也有不少人通过“歪门邪道”跻身仕途,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歪门邪道一:斗鸡 斗鸡这项活动古而有之,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热衷于斗鸡的“顽主”...
不说现在决定大学的高考,就是我国以前古代直接改变人生的科举考试,作弊者那必然不计其数。而其中最可怕的,自然就是 直接买通考官。为了限制这种行为,明朝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科举回避”。那么,这个办法具体是什么?...
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高考制度,分别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承担着筛选人才的重任,二者虽皆关乎教育与人才进阶之路,却有着诸多本质性的区别与独特的特点。深入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明晰教育发展的脉络,更能深刻理解...
不说现在决定大学的高考,就是我国以前古代直接改变人生的科举考试,作弊者那必然不计其数。而其中最可怕的,自然就是 直接买通考官。为了限制这种行为,明朝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科举回避”。那么,这个办法具体是什么?...
台积电前副总裁林本坚的一句话:“中国芯片行业的未来,不在于有多少科学家,而在于能否打破守旧的科举观念,走进那些现在看似不起眼的冷门领域。这句话直击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问题。虽然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但...
时局虽险,科举却给了像张居正这样的寒门学子一个机会。凭借天赋与努力,他一步步从荆州府学走向了朝堂中心。这场护卫之死,成为了他命运的起点,也埋下了日后翻天覆地的伏笔。因果链:科举制度如何改变寒门子弟的命运?1.王爷...
俗话说人生四大乐事,久旱甘霖降,异乡逢知己,洞房红烛夜,金榜题名时,足见科举高中在古人心目中的非凡地位与重大意义。在今天太原市杏花岭区鼓楼街的心脏地带,就伫立着这样一座建筑—唱经楼,它始建于明朝初期,作为科举...
王安石科举考了个头名,本该春风得意马蹄疾。可宋仁宗一看他的卷子,居然火冒三丈:“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状元?宋仁宗为何龙颜大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背后的秘密。王安石是咱北宋时候的一个大才子,从小聪明伶俐,村里...
科举,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机制,千百年来,不知多少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皓首穷经。有人一步登天,飞黄腾达;也有人屡次碰壁,最后只能无奈离开。但很少有人意识到,除了文章的辞藻华丽、思想深刻外,书法的好坏竟也成了决定命运...
上面的这位玩家在上周日下午可以参与的科举大赛玩法中刷新了自己的个人记录,这位玩家用8分42秒的时间就完成了一轮科举答题玩法。这样的成绩大概率可以进殿试了,也就是有几率获得称谓,不过上面这位玩家答题的时候并不是靠着...
咸丰元年九月十九(1851年11月11日),王茂荫就科举制度提出来了一些建议:“咸丰元年,迁御史。疏请振奖人才,乡会试务核实,殿试、朝考重文义,造就宗室、八旗人才,以有裨实用为贵。当时的科举制度,要有三场微问。提问的...
本周日下午可以进行的玩法是科举比赛,在科举比赛中会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答题阶段,另外一个就是文韵墨香阶段,在文韵墨香玩法中其实也是有答题类的玩法的。答题类的玩法就是大学士的考验,当各位玩家通关了大学士考验...
自科举考试诞生的初期就有对考试资格的限定,这些科举禁限部分规定是有其合理性存在的,而有些是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社会偏见。总体来看,一般针对五类人的本身及其家庭: 一、各类罪犯及其亲属,特别是对犯“十恶”之人及其...
科举制源于猢化政权 科举制萌芽于鲜卑北魏时期,正式开始于比较猢化的隋朝,完善于有些猢化的唐朝。这种简单粗暴,狭隘单一的选才方式,从它诞生之时起,就有猢虏风味,并不是华人的传统选贤方法。中国古代无论是道家、儒家、...
五开拿到了科举的前三名,获得了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 本周日下午的活动玩法是科举比赛。在科举比赛玩法中,如果各位玩家能够进入殿试,那样是可以成为状元、榜眼、探花的,上面的这位玩家应该是1组5开玩家,不过上面这组五开...
与后世文人十多岁就参加科举不同,杜甫参加科举算是比较晚的。在二十岁之前杜甫除了读书就是游览名山大川,并没有参加过科举。二十三岁的时候杜甫才回到故乡参加“乡贡”,第二年获准去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这次考试的结果并不...
科举制度,这个古老的名词,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它曾是无数寒门子弟追求梦想的阶梯,也 为国家选拔了无数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而如今,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在现代高考中看到科举制度的影子。科举制度是如何...
尽管出身于贫寒之家,他仍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与家人的鼎力相助,成功踏上了科举的征程,终其一生,他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后的一位状元。刘春霖的童年充斥着困苦与挑战。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自幼便伴随父亲频繁迁移,足迹遍及多个...
扬子晚报网10月28日讯(通讯员 顾蓓蓓 记者 张可)10月28日,第三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寻访进士后人交流分享会暨科举文化交流活动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秦淮区侨务...
明清时期:秀才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才能获得秀才功名。这一时期的秀才平均录取率大约是 2.5%。唐宋时期: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尚在发展阶段,秀才的选拔没有明清那么严格的层级考试,但整体录取...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自隋朝创立以来,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科举考试的漫长历程中,作弊现象屡见不鲜,与之相对的防范措施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作弊手段可谓...
一、科举钱不贪。二、赈灾钱不贪。三、办不成的事不贪。看来当官的学问很深。和珅虽贪,却有底限。尚知学子的艰辛,百姓的疾苦,最终落入法网,且也为当朝积累了大量财富。和珅是个好贪官还是坏贪官,至今尚无定论。
20年前,是对日本科举制研究的开始,2000年左右的学者甚至还在纠结日本到底有没有实行过科举制,比如说萧瑞峰先生的《日本有没有实行过科举制度—读日本汉诗献疑》。而20年后的今天,对日本科举历史的研究已经较为清晰明了,站...
10月22日,2024年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公开组)决赛在南京夫子庙景区中国科举博物馆落幕,一位位现代“武状元”以箭矢书写佳绩。在现代景区论“箭”,科举博物馆“变身”竞技赛场,为游客带来一场扣人心弦的体育盛宴。走过...
科举制度的先进性, 第一,无年龄限制,只要愿意考,可以终身参考。范进中举时,已然54岁,放在现在,只能去劳务外包,做扫街的清洁大叔。第二,无地域限制,没有低分区,高分区的划分,全国一张卷,殿试由皇帝出题,不存在...
扬子晚报网10月22日讯(记者 张可)10月22日,2024年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公开组)决赛,将继续在南京夫子庙景区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举办。作为“体育+旅游”的重要创新项目,本次赛事将持续营造“全民观赛”的...
帝制皇权神化的过程,正是依赖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从而保证了帝王“家天下”的传承延续。真正的科举制度是始于隋代,这也是导致隋炀帝在位时期能有号令天下的巨大权威的原因之一,征天下民力、兵力、财力来实施一系列修凿...
一年前他听说福建省要举行科举考试,就很想去应试,可是家境贫寒,不能成行。乡亲们喜欢林凤池为人正直、有学识、有志气,知道他想去福建赶考,就相约跑来对他说:“凤池,你想去应试是好事!去吧,有困难,大家帮你。说罢大家...
科举考试一般三年才举行一次。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历史中,总共才出了六百来名文状元。这一路走来,可谓是艰辛至极。首先是“童试”,范围大概和现在的城市差不多。考生们都叫“童生”,跟年龄大小没关系,就算你三四十岁了还...
虽然在科举时代的状元无疑是最耀眼的明珠,可在实际官场上,状元并不出彩,历代名臣宰相是状元出身的并不多,宋朝第一连中三元宰相是王曾,王曾是真宗朝状元,仁宗朝的宰相。可在真宗一朝最有名的状元是柴成务。这个柴成务,是...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专题场馆,包含地下博物馆展览、明远楼遗址区及南苑民俗体验区。2017年开馆,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馆藏3873件/套,已接待观众700余万人次。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廉政教育...
中新社福州8月13日电(叶秋云)2024年台湾学子重走科举路研习营13日在福州开营。活动中,台湾学子参加模拟“乡试”,沉浸式体验科举文化。活动现场,台湾学子穿上汉服、肃整衣冠,行敬拜先师之礼;进行“云游科举路”互动体验;...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