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昌年间,有个进士叫颜浚,科举落第后,租了艘小船,前往广陵游玩,同船有一位身着
唐会昌年间,有个进士叫颜浚,科举落第后,租了艘小船,前往广陵游玩,同船有一位身着青衣的女子,年纪二十岁上下,穿着古朴。颜浚见她气质不凡,便向她行礼,询问她的名字,女子回答:"我叫幼芳,姓赵。船桨划开水面哗哗作响...
【科举】新闻资讯
唐会昌年间,有个进士叫颜浚,科举落第后,租了艘小船,前往广陵游玩,同船有一位身着青衣的女子,年纪二十岁上下,穿着古朴。颜浚见她气质不凡,便向她行礼,询问她的名字,女子回答:"我叫幼芳,姓赵。船桨划开水面哗哗作响...
科举制是革命性的人才选拔制度,现代文官制度的源头,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其意义不下于四大发明,长期被人忽视。那么,如此革命性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究竟如何出现的呢?古今任何一个组织,通常来说最核心的是两个部门,...
科举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共选拔出近11万名进士,其中有700多名状元。你知道哪个省份出的状元最多吗?江苏和福建堪称学霸省。江苏共出60名状元,清代从顺治四年到光绪二十年就产生49名。福建更厉害,状元将近一...
唐朝的科举制度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起源地,最早在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基础上,唐朝对其进行了完善,使其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机制。这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还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后代朝代的沿袭制度。唐朝#...
打破世俗门第的唐代科举制度影响有多大?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考试选拔制度,始于隋朝,终于清朝,跨越了近一千年的时间,其考试内容以经典为主,考试方式以策问为主。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最初的科举制...
1904年,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试题。任一题都可拿来作一次研讨会的主题,能一次性搞定这些题目的确是千万中挑一的人中龙凤。1904年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让世界仰望的东方大国。太平洋上的炮火声还未散去,日俄两国的军队又在...
他是中国科举史上最牛的"双料状元"—孙伏伽,一个人拿下隋朝和唐朝的科举第一。开科第一年他就考中状元,朝代一换,他又拿了个新的第一,真正做到“朝代换了,我还是第一”。隋末动荡,他一身才华无处施展,等唐朝重开科举,他...
历史上的中国,曾长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两大类,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文举逐渐兴盛,而武举却屡遭废除。这其中,究竟有哪些历史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在追溯武举衰败时,不妨先从我国古代的治国理念...
宋朝的举荐制度,同科举制度一样,都是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重要方式。尽管科举考试能够公平公正的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但并不一定具有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选拔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宋朝的选官制度中,科举制度和...
1138年,科举考试结束,赵构发现探花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问道:“您多大,有孩子吗?谁料,对方直言:“草民73岁,并未娶妻生子。结果,赵构笑道:“朕那30岁的妃子,赏给你了!南宋早期,国家不太景气,皇帝赵构为了让...
程婷钰执笔科举迷局,陈家霖执导悬疑线铺陈,王子奇饰演寒门学子陆徜,卢昱晓化身失忆千金简明舒。崖底重生躲灭门,京城考学藏杀机,二十四次生死劫,半卷考卷揭血案。孔雪儿琵琶诉旧怨,王弘毅暗夜布棋局,烛火照书卷,刀光映...
这次搞砸了之后,洪秀全算是跟科举彻底拜拜了,他再也不指望通过科举考试混出个名堂。他开始琢磨怎么推翻清政府,自己当老大,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摆弄科举考试的规矩。起初,他在广东传播自己的观念,不过反响平平,没搞...
1411年春,马铎在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路过一处,发现一具女子的尸体暴露在路边,他心生怜悯,便脱下自己的长衫为她盖上,随后将她的尸体移到一旁安葬,没想到,这一善举却引发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 马铎,一个...
科举之路:寒门学子的龙门一跃 1499年的大明王朝,科举考试是天下读书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中举者称“举人”,会试录取者为“贡士”,殿试则由皇帝...
01.《寒门天骄(科举)》作者:銮音/字数:106w 02.《临安雨霁(科举)》作者:水渺/字数:93w 03.《弹幕非让炮灰考科举》作者:零度冰川/字数:39w 04.《科举养崽日常》作者:木子金三/字数:82w 05.《农家子,青云路》作者:...
郑板桥去参加科举考试,在一个茶楼喝茶时,一公子哥嘲讽他诗文浅薄。郑板桥站出来要和公子哥斗文。公子哥出了上联“一塔七层八面”,而郑板桥只是伸出一只手,公子哥就知道自己输了,满脸羞愧。郑板桥伸出手,公子哥不明所以,...
早在千年前,古人们也有他们的“高考”—科举考试。那时的防作弊措施可谓登峰造极,甚至比现在还要严苛。下面我们一起穿越回唐朝,从科举制度的诞生到具体的防作弊手段,感受一下那时的高考氛围。唐代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
科举制度自隋唐至清末,以层层递进的考试体系,将读书人的命运编织成一张精密的晋升之网。这一制度不仅为朝廷选拔了无数贤能之士,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体系与社会结构,成为古代中国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一、科举考场的入口...
“这条胡同可是中轴线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要部分,因为与贡院非常近,在明清科举考试期间住满了来自各地的举人,是全国文人荟聚‘跃龙门’的地方。事情解决了,申请执行人面容上的皱纹都舒展了,向法官介绍起来:“很快,这里...
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一位名将、三大文豪、九位宰相同出一榜 科举制度从南北朝萌芽到隋朝草创,自唐朝被普遍应用以来,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始终被历朝历代作为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前后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
古代科举考试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回看宋人科考作弊及要受到的处罚 自打隋朝那会儿起,科举考试就成了读书人的独木桥,一路走到唐宋,更是成了当官的必经之路。就像吴潜说的:“不进那个进士的门,就别想当朝廷的官。科举啊,...
一、钟山神童:科举路上的王者征途 1.1 宦游岁月里的苍生烙印 明道元年(1032 年),十四岁的王安石随父亲王益赴任韶州。在虔州渡口,他目睹漕船倾覆,粮商勾结官吏欺压百姓,幼小心灵埋下"变风俗,立法度"的火种。王益书房里...
1836 年,他在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期间获基督教传教书籍《劝世良言》。1843 年,洪秀全第四次科举失利,愤而创立拜上帝教。1851 年 1 月 11 日,他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宣告太平天国建立。1853 年 3 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
古人考科举有多难?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经典制度,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其难度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实际上在考生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那就是识字率。在古代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科举制废除:人才选拔机制的坍塌 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历经千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科举制逐渐暴露出其弊端,最终在20世纪初被废除。本文将...
从明永乐皇帝迁都以后到科举制度废止之前,考生参加进士考试,就是一趟从四面八方前往北京的旅途。关于这样的旅途有一份宝贵史料,是清代浙江海宁人周广业考进士时的日记,名为《冬集纪程》。如今从浙江去北京,坐高铁5小时...
科举考试不仅是一个学生的前途,更是家庭的希望和寄托。到底是什么让科举在清代的教育体系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科举的根源还要追溯到学前教育的启蒙—私塾。在清代,私塾是天下学子们的启蒙之路,从家塾、坐馆到村塾,学子的...
1905 年,即光绪三十一年,清廷颁旨废止科举制度。此谕令传至各省,旋即引发强烈震动。彼时,众多历经多年苦读,正筹备参加下一届乡试的莘莘学子,闻此消息,内心悲痛万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多有志于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科举制度曾是寒门子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青云梯,但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有人寒窗苦读,也有人铤而走险。从朱元璋时期因地域歧视引发的“南北榜血案”,到光绪年间查获的微型八股文集,千年科举史上竟藏...
新剧藏海传里科举、种田、经商、朝堂全演了。一口气包了所有古装男主形象。赶考的书生—世家的公子—神秘的家主—年轻的权臣。看图感觉这部剧的剧情会很爽, 那种一步一步升级,登阁拜相,位极人臣。春日生活打卡季#
古代科举考试时出的题目有多可笑?刚刚刷到一个清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叫《君夫人阳贷欲》!按照现代人的思路,我的理解就是您夫人在阳间有了贷款的欲望!哈哈哈,人家这可是清代公务员考试选拔题,字面意思肯定很深奥!于是,我...
新剧藏海传里科举、种田、经商、朝堂全演了。一口气包了所有古装男主形象。赶考的书生—世家的公子—神秘的家主—年轻的权臣。看图感觉这部剧的剧情会很爽, 那种一步一步升级,登阁拜相,位极人臣。春日生活打卡季#
他读书种田,经营发展,踏上科举之路,也曾梦想改在大明,但还是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最终… 小说缺点:高开低走,主线其实规划的不清晰,种田、科举、造反之间的大剧情转折非常的生硬,突兀且莫名,导致逻辑性就有些小崩,后期...
这已是他第五次科举失利—这位五岁能诗、文武双全的神童,在腐败的晚唐科举制度前碰得头破血流。愤怒中写下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仅成为千古名句,更预言了12年后他率军攻破长安的惊天逆转。历史学者统计,...
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十分严重,“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始终占据主流,再加上举人、进士本身的特殊福利,所以很多人都挤破头去参加科举考试。类似于范进中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清代文科共开了112次,取...
当年玩五开的兄弟都懂,不氪金不爆肝,全靠钻系统空子的“骚操作”—文学课刷经验、科举白嫖奖励,这才是老玩家压箱底的财富密码!当初搞人族五门五开,被一帮人笑称“自虐狂”。谁让咱们七零、八零后就好这口养成味儿呢?升到...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所以啊,进士和举人的待遇在某些方面是一样的,但进士的级别和影响力那可比举人高多了。那么至此,你对于举人和秀才、进士之间的差别...
她,一个女子,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竟夺得了科举状元,成为绝无仅有的传奇。可这传奇背后,是怎样一番令人心酸的命运?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时代悲歌的缩影?命运的开端:破碎的童年与不幸的婚姻 傅善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度是家族荣耀的直通车,考上进士意味着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将提升好几个档次。历史演变:从科举荣耀到民间吉祥语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到明清时,“五子登科”开始在民间文化中广泛流传。这句话从炫耀儿子变成了...
难道仅仅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吗?其实,“探花”的起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浪漫得多,它背后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最初,“探花”并非一个科举考试中的头衔,而是与杏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代,杏花...
历史上最厉害的一次科举考试。顺便提一下,宋朝本来就是文强武弱。历史上最厉害的一次科举考试。顺便提一下,宋朝本来就是文强武弱。来源:去非 发表时间:2025/03/27 07:20:50
从买不起笔墨,到科举大满贯;从世人皆可欺,到朝野敬服。后来,俞慎思朝堂上一坐,渣爹扑通跪在脚边,泣声哀求: “俞大人,求您给下官指条活路!“弃子”指俞慎微、俞慎言、俞慎行、俞慎思姐弟四人,四人皆是主角。《那个...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大中科举录》记载,郑颢会昌二年(842年)进士及第时,其答卷被考官标注“经世之才”。这种评价在唐代科举中极为罕见,西安碑林藏《弘文馆题名碑》显示,郑颢25岁便任从七品上右拾遗,创下该职位最年轻任职...
可以这么说,唐朝确立的科举制度,让平民子弟有机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就打破了豪门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既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又确保朝廷始终能获得新鲜血液。还有,当时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连接全国,黄河与长江...
科举与人生 后来,宋文远高中进士,赵启贤也回乡教书育人,两人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柏林寺的“铁锅精”的故事,也成了当地一个流传甚广的奇谈,告诫乡民们要心存善念,敬畏天地。那些年,那些事 想想看,这故事虽是虚构...
这场千年未有的科举奇迹背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逆袭,更折射出北宋中期文风改革的惊涛骇浪。当主考官欧阳修将曾巩兄弟的策论试卷列为魁首时,他或许不曾料到,这场考试将永久改变中国科举史的走向。曾氏家族的教育基因可追溯至...
之前文章里说了几句科举,很多小伙伴私信让多讲点,因为不少人突然发现对这个东西非常陌生。咱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本文主要以明清为例,因为唐朝科举本来也是个辅助,宋朝倒是挺多,但是数据不如明清详实。明清六百年,科举...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