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梦里的山村——昆虫二三事:蚊子、虱子和跳蚤(十一)
作者:张利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陕北农村生活中,自然界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昆虫,最令、无奈的当属苍蝇、蚊子、跳蚤、虱子
叶工讲故事的文章
作者:张利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陕北农村生活中,自然界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昆虫,最令、无奈的当属苍蝇、蚊子、跳蚤、虱子
作者:张利华就这样,一年的口粮也只能维持几个月,剩下的粮食缺口要靠自留地的收成补充。我们所在的公社,一直贯彻农民享有自留
作者:张利华既然是知青户,也要养头猪才对,农耕社会中,猪对于农户至关重要,据说甲骨文中的“家”字就是房子里面一头猪。一年
作者:张利华刚下乡时,生产队还没来得及给我们准备好必要的生活用具,我们从家里带来的只是被褥、衣服、碗筷之类的简单用品,对
作者:张利华这里的婴儿从出生开始,时刻要面临严峻的考验。无论春夏秋冬,当地农民家的炕上永远铺着草席,这种草席不是通常所见
作者:张利华队长走了之后,村里的婆姨和娃娃们开始光顾我们的窑洞,婆姨们口口声声地说,这些娃儿可怜,为什么离开父母、家乡到
作者:张利华我们到达的当天晚上,村里的贫下中农在郑队长的主持下开了个欢迎会,第一个节目是划清阶级阵线,也就是让知青知晓村
作者:张利华其余十户人家住在山下,十户中有三户是孤寡老人,一户就是上面提到的老红军,一户是全村最年长者,其实只有69岁。
作者:张利华村里有一半人家姓高,是最早迁居到这里的,就算是土著吧,别姓的人都是外来户,大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作者:张利华我们插队的小山村名叫水磨砭,顾名思义,像一块光秃秃石磨的地方,土地贫瘠,村民贫困潦倒。全村共有16户人家,男
作者:张利华1968年底,经历了“文革”两年多的折腾,学校分配方案下来了,我们67届毕业生,无论高中、初中生全部上山下乡
作者:赵志敏一个小孩告诉我这个情况,我急忙去找它。学校操场没有,街上没有,骡子店也没有,我又回到猪场,一看,盘克正卧在窝
作者:赵志敏初到陕北时,我们觉得什么都新鲜,冬天也没活干,吃过饭就到窑外看风景。“猪,快看猪。”一个女生大叫着捅我。远处
记得我们刚开始自己做饭时,孙队长给我们拿来一块儿羊油坨坨,让我们用来炒菜,为用起来方便,他让我们挂在灶台旁边的墙上。羊油
狗忠诚、机灵,通人性,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在到处能看见宠物狗,形态各异,讨人喜欢。“文革”时期,北京很少见到狗。我们插队的
剃头我的队友中有几个会理发,谁头发长了,就互相理。陕北人不用推子,用老式的剃刀刮头。刮完以后只留头顶上的头发,下边都刮掉
作者:钟国强1969年1月21日,这一天我们北京二十一中的部分同学来到陕北安塞县砖窑湾公社插队。这一天我们完成了由学生到
作者:杜惠英麦收后的一天队长对我说:让你到学校去教学生娃你愿意吗?我呆呆地看着队长说:我不行。队长说晚上开社员会讨论。开
作者:杜惠英1968年的后半年,开始了大批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由此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轨迹。我们知青的往事可谓是太丰富了,
作者:陈红插队的第一年,我没有和社员在一起干几天农活,但每天修梯田和打坝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如果一个人从贫穷一下子过上富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