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卖草记(让我们看看南方人当知青时都干过什么事)
作者:容非每年夏季的抢收、抢插,因为要赶农时,收割时田里还灌满了水,以便收割后马上犁地、耙田,抢插秋稻的秧。抢收时,我们
叶工讲故事的文章
作者:容非每年夏季的抢收、抢插,因为要赶农时,收割时田里还灌满了水,以便收割后马上犁地、耙田,抢插秋稻的秧。抢收时,我们
作者:容非为了给自留地积肥,我村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宅地范围内建厕所。因为是自家人用的,所以无男女厕所之分。有个别村民因为
作者:容非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们村,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胞的动物,我们几乎都能吃进肚子里。吃田鼠有一年,秋
作者:容非南国水乡的深秋,依然骄阳似火,万里无云。秋收已近尾声,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那片曾令知青们心惊胆战、无边无际的金色
作者:朱林每每忆起当年的下乡插队生活,往往感慨不已。还曾为此写了一首诗,作为纪念:梦中又现桃花庄,桃花掩映人影忙。荷担浇
作者:姜宗宾下乡青年对出民工很熟悉。出民工一般是在冬闲。我们距辽河约30公里,辽河裁湾就是一个大工程,干了好几年。青年都
作者:何鸿生干农活吃大苦,流大汗,长期不洗澡难免身上有“恶臭”,强烈的洗澡欲望产生了,大家不谋而合想到了一个办法,最终戴
作者:刘政光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经历了一段宝贵的人生历程。1976年8月19日这天,我作为
作者:蒋光宇每个知青,一定都有许多难忘的过去。下到盘锦垦区的知青,一定不会忘记在那里喝的水。当时,盘锦农村没有自来水,广
作者:山长礼头两年青年点养了两头种猪,老乡谁家要配种,就到青年点去,每次配种给30斤玉米,记账也可以。刚开始配种时就在院
作者:山长礼到了第三年秋天,队长安排我到地里“看青“,负责村东北的一大片。到了晚上,我穿上破棉大衣,腋下夹着一把镰刀,到
作者:山长礼第二天同学们分别到各小队参加秋收劳动。我所在的第五小队是收包米,每个人负责两条垄,掰下包米棒子放到背筐里,满
作者:孙站忠进入腊月,家家开始做黏豆包,生产队也给我们青年分了100斤大黄米,得运到赵贝卜用电磨磨成黄米面。轮到我出民工
作者:胡紫薇电影放映员在农村是个好活儿,是多少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但真正干上了,我才知道个中的辛苦。农村放映电影是在晚上的
在队里干活时,听队上的男劳力讲,所有的农中,犁地和抓粪是最累的农活,能干这种活才能拿到10分。每到春耕时节,最忙的也要算
在农村,我们自己开伙做饭,每人一天轮流做饭。我们第一年由国家供应粮食,每月由队上派人跟着我们,赶上毛驴翻山去砖窑湾公社粮
在农村,老鼠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住到哪里,哪里就有老鼠,而且可以说达到十分猖獗的地步。记得刚到农村时,我们有两个同学住在
作者:赵志云20世纪60年代的陕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里90%以上的人们没有去过县城。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还
作者:张利华经过四天三夜的奔波,终于到了故乡北京。阔别一年的北京,街道似乎没有原来那么宽了,房子也变矮了,好多天之后才开
作者:张利华水已经开始结成薄冰,窑洞外寒风凛冽,大风卷着黄土,刮过道道裸露的山梁。我们的脸1969年11月,我们下乡后的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