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喝到肚子里直蹦跶

叶工讲故事 2023-11-06 05:59:28

作者:蒋光宇

每个知青,一定都有许多难忘的过去。下到盘锦垦区的知青,一定不会忘记在那里喝的水。当时,盘锦农村没有自来水,广大农民和知青的生活用水,都是很不干净的坑水,即大坑里保存的水。

春天,盘锦农村的生活用水质量算是最好的一段时间了。那里的劳作物绝大多数是水稻,泡地、耙地、育苗、插秧、农田管理都需要大量的水,上游水库必须保证供应足够的农业用水。农民非常喜爱水库里放出的水,亲切地称之为“甜水”。春天,农民用“甜水”将接近枯竭的存水大坑灌满。家家户户的水缸不愁没水用了,个别条件好的农户还用矾将水弄得干净些;牛、马、猪、狗、鸡、鸭、鹅等牲畜和家禽,也不愁没地方喝水与玩耍了。尽管人与牲畜、家禽同用一坑水,但相比较而言,早春时坑水中的寄生虫还是少了很多。

夏天和秋天,盘锦农村的生活用水充足了,有“甜水”和雨水,但水质却越来越差。随着天气的转暖,在大片大片的水田和一望无际的苇田里,蚊虫成群结队,无计其数,肆无忌惮地嗡嗡叫嚣。到了连雨天,土路被淹没了,到处都是水,个别很不干净的地方与坑水连成了一体。坑水里的子孓、水虱子等寄生虫越来越多,随处可见。即使用双手在坑水里随便捧一捧,也可以看到寄生虫。水田里的水是绝对不能喝的,再渴也不能喝,因为那里有氨水、尿素、除草醚等农药,还有在泥土里发酵了的杂草。每当上完农药,水田里的小鱼就白肚皮冲上,死了。人在水田里劳动,腿上常起很多痒得难忍的红疙瘩。如果在劳动时渴了,就用双手捧着上水线里的水喝。当时在沈阳知青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沈阳沈阳我的家,儿在盘锦真想家。盘锦的水里有小虫,喝到肚子里直蹦跶。”显然,感觉到小虫在肚子里“直蹦跶”是夸张,但其他却完全属实。

没有这种经历的朋友也许会问:“那水能喝下去吗?”可以肯定地回答:能,习惯成自然。老百姓都喝,知青也得喝。渴急了,很解渴,也很酣畅。人怕逼,马怕骑,环境能逼迫人适应。如果不喝坑水,就没有别的水可喝,就不能生存。

当时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绝大多数知青,确实都较快地适应了盘锦的有虫水。

没有这种经历的朋友也许会问:“喝了那样的水能不拉肚子吗?”尽管那时天天喝生水,常年喝生水,随处喝生水,但大量拉肚子的情况还真是少有发生。客观地说,这很可能与对疫情不敏感有关,因为当时的防疫意识和防疫条件都很差。回想起来,连自己也感到奇怪,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说起来很多人会不相信:不少知青即使偶尔拉了肚子,也照样坚持出工劳动,甚至坚持参加繁重的劳动,比如挑秧、修水利工程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曾深刻地影响了那代知青。在他们身上,真是有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可否认,上山下乡运动使知青得到了劳动锻炼,但他们和社会为此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

冬天,盘锦农村的生活用水越来越少,越来越紧缺,但水里的大多数寄生虫也都冻死了。如果大坑里的水用没了,人们就开始用镐刨冰,加热溶化后使用;如果冰用没了,人们就用雪。

在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的时候,我们青年点的部分知青回到了盘锦,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令人特别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改革开放之后,家家户户早已用上了自来水。但是,知青依然忘不了下乡时喝到肚子里“直蹦跶”的水。

0 阅读:65

叶工讲故事

简介:听我讲讲知青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