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化之战是陈长捷人生的顶点,他打败了板垣,却毁了自己的前程
中原大战前,有幅漫画火遍大江南北。画的是老蒋、冯玉祥和阎锡山三个人。老蒋左手拿着枪,右手捧着大洋;冯玉祥左手握着大刀,右手抓着窝头;阎锡山左手拿着秤,右手拿着算盘。这幅画把三个人的特点都画得栩栩如生。老蒋和冯玉祥看了这画都不太高兴,唯独阎锡山看了很满意。
阎锡山这个人,在山西可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他最擅长的就是算计,玩起来那叫一个溜。但是这样一来,整个晋军都被他带偏了。打仗的时候,将领们不想着怎么打赢,反而在那儿盘算出多少兵要损失多少钱,能捞到多少好处。这仗还怎么打?阎锡山看到这种情况,心里也犯了难。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阎锡山在手下找到了两个不一样的人。一个是傅宜生,另一个就是陈长捷。陈长捷是个福建人,在晋军里混得不错。他不像其他人整天琢磨人情世故,而是专心研究怎么打仗。在别人眼里,这可能是个缺点,但在阎锡山看来,这恰恰是难得的优点。
陈长捷这个人,确实和别人不太一样。在晋军里,大家都在想怎么算计,他却一心只想着怎么打仗。这就好像在麻将馆里,别人都在琢磨怎么出千,他却在认真研究怎么打出好牌。你说这样的人能不被排挤吗?
但是俗话说得好,金子总会发光的。阎锡山虽然也喜欢算计,但他更懂得用人。在他看来,既要有会算计的人,也得有会打仗的人。所以,陈长捷就成了他重点培养的对象。从少将旅长到少将师长,陈长捷在晋军里升得可真快,把不少人都看傻了。
不过,陈长捷在晋军里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有人说他不会来事,有人说他太直,甚至还有人说他是个傻子。但是陈长捷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一心只想着怎么把仗打好。
阎锡山能看重陈长捷,说明他还是有眼光的。在阎锡山看来,陈长捷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只要好好打磨,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但谁能想到,这块玉石不仅在战场上大放异彩,还差点改变了整个战局的走向。
1937年,日本人打到了家门口。南口会战爆发,晋军急需增援。按道理说,陈长捷的72师一直在干工兵的活,装备也不齐全,不该派去打仗。但是晋军里能打仗的人实在太少了。
傅宜生二话不说,就把陈长捷派去了。说实在的,这有点像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傅宜生也是没办法,其他人不是推三阻四,就是唯唯诺诺。只有陈长捷,二话不说,带着72师就上了。
结果怎么样呢?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工兵师,在南口会战中表现得相当出色。陈长捷带着72师,不仅守住了阵地,还给日本人来了个反击。这一仗打下来,不仅阎锡山对陈长捷刮目相看,就连其他人也不得不服气。
有人说,陈长捷这是运气好。但仔细想想,这哪是什么运气?这明明是平时努力的结果。别人都在琢磨怎么算计,陈长捷却在琢磨怎么打仗。所以when机会来了,他才能立刻显示出真本事。
这一仗打完,陈长捷的名声可是响亮了。阎锡山一高兴,干脆把72师定为总预备队。这下好了,陈长捷不仅有了兵,还有了名。但谁能想到,这名声响亮的背后,却埋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
南口会战刚结束,忻口会战又来了。这回,陈长捷可是真的成了香饽饽。阎锡山二话不说,就把他提拔成了61军军长。但是,这61军可不是原来的61军,而是把陈长捷的预备1军改的番号。说白了,就是给陈长捷戴了顶高帽子,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太多实权。
忻口会战一打响,陈长捷就被派到了最关键的中路。这可是个火坑。前线伤亡惨重,溃兵如潮,整个战场乱成一团。换了别人,这时候可能就想着怎么全身而退了。但陈长捷不一样,他二话不说,就开始整顿军纪。
先是立威。有个旅长想开溜,被陈长捷逮个正着。陈长捷严厉训斥了这个旅长。这旅长被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表态一定死守阵地。果然,这旅长回去后,真的把丢失的阵地又夺了回来。
接着是以身作则。陈长捷把自己的72师全部摆在了最前线。这一招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72师打得很英勇,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但就是这么一招,稳住了整个战局。
最后是改革。陈长捷把整个防线网格化,谁负责哪块地方,一清二楚。同时,他还把炮兵观测哨推到了最前线。这一招可是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原本占优势的日军炮兵,这下可是哑火了。
陈长捷这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整个战局都为之一变。但也有人说,陈长捷这是在拿人命去填。每天都有大量伤亡,这不是在打仗,这是在屠杀。但话说回来,在那种情况下,不这么干,能守得住阵地吗?
忻口会战的核心,就是南怀化。谁控制了南怀化,谁就控制了通往太原的咽喉。日本人知道这一点,中国人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双方在南怀化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陈长捷在南怀化的表现,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他不仅稳住了阵地,还多次给日本人以重创。最厉害的一次,是把日军新来的一个精锐联队打残了一半。这一仗打下来,可是让日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吃尽了苦头。
但是,陈长捷的严厉手段也引起了不少非议。有人说他一将功成万骨枯,有人说他不近人情。但话说回来,在那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不用点狠招,能行吗?
陈长捷的做法,确实让很多人心寒。但就是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却保住了南怀化。如果南怀化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有时候,为了大局,不得不做出一些看似残忍的决定。
南怀化一战,陈长捷可以说是名震四方。按理说,这么大的功劳,陈长捷的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但谁能想到,这反而成了他仕途的转折点。
首先,陈长捷得罪了太多人。无论是晋军还是中央军,几乎没有人说他好话。他的严厉手段,虽然保住了阵地,却也伤了很多人的心。在那个靠关系吃饭的年代,这无异于自断后路。
其次,陈长捷的嫡系部队72师在南怀化一战中几乎打光了。从8000多人减少到不到2000人,这意味着陈长捷失去了自己的实力基础。在军队里,没有了实力,就等于没有了话语权。
最后,阎锡山的猜忌之心也起了作用。陈长捷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阎锡山产生了戒心。在阎锡山看来,一个不会算计的将领,反而更加危险。
就这样,陈长捷在打败板垣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他先是被剥夺了兵权,后来更是被发配去读书。一代名将,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陈长捷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却因为太过耿直而失去了一切。在南怀化打败板垣,本应是他人生的顶点,却成了他仕途的转折点。在那个年代,光有本事还不够,还得会做人。陈长捷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他的成功和失败,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