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春,根据当时的统计,在东北一带共接收了大约三万名左右的日籍军人,成为了当时比较稀缺的技术兵种,为什么说比较稀缺呢?因为这些日籍的技术兵他们曾经在本土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像技术兵、医护兵,他们的专业技能都比较过硬。
而且在接收的大量火炮当中,这些日籍技术兵种对于火炮的维护、发射以及操作能力都是有过一些专业技能的。如果在当时的战场态势之下重新培养一批新的射手或者说医护兵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但现在有了这些现成的技术兵种之后,可以迅速地扩充基层作战单位的实力,甚至还有一些司机也成为了当时比较稀缺的技术岗位。
在日军投降后,我方接收了这些装备之后,获得了重炮、机枪等装备,这些重型火炮以及重机枪还有一些火箭筒、迫击炮等,有些炮弹的口径跟火炮并不是那么“匹配”,这就需要做一些技术改进或指导,而且在火炮的操作方面,这些日籍技术兵他们在之前的作战过程当中已经比较熟悉了,此时完全可以立刻上手并参与到实战当中。
对于日籍解放军这个编制,首先来说一下背景。在侵华战争当中日军投入到中国战场的作战力量比较庞大,直到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参与到了作战过程当中,日军才不得已将一部分常备师团和精锐作战力量转移到了太平洋战场。虽然日本军人在中国人数有所减少,但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数量大约有三百多万人,这些人遍布在中国的各个城市,甚至还包含许多日本的平民以及一些技术人员,以及到中国来谋求发展的职员。
当然还有一部分已经退伍的日本籍军人,由于当时日军在动员作战力量的时候兵员出现了短缺,所以这部分人也被派到了中国战场,当时由于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日军很快就投降了,在中国战场上经过了1945年的湘西会战之后,日军的作战力量已经严重压缩,他们的投降速度也远超大部分人的想象,留在中国的这部分日本人根本就来不及做出任何的异动,他们就很快被接收了。
其中在东北的这些日本人包括日本军人、主要是一些技术兵种,特别是非常稀缺的医护人员,他们留在当地。
由于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他们的去留也成为了一个问题,甚至有些人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当时我军在进入东北之后,很快就将这些人以俘虏的形式接收了,我们的善良让这些人看到了希望,随后他们有一部分人就开始加入到了作战序列当中。
当时日军集体投降并成为了俘虏,这在1945年之后显得颇为普遍,大部分的兵种为技术兵还有医护兵,这些人一般都是在后勤或者幕后可以提供一些技术援助,特别是医护兵是比较稀缺的。
由于日军的医护兵他们在到达战场的时候往往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在手术包扎还有护理方面可以为伤病员做出及时的救助,缓解作战士兵的伤势。
其中在曾经的四十一军当中有大约八十多名日籍人员,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卫生队成员,也有一部分担任过机枪手。
日军在侵华战争当中他们使用的重机枪被称为“啄木鸟”,虽然射击速度只有大约六百多发每分钟,但这种机枪采用的是气冷式设计,在射击精度方面颇高,而这些曾经的日籍机枪手成员他们对于使用机枪射击有一定的技术心得。
当然在日籍解放军当中也有一些飞行员,这些人曾经属于关东军航空团的某部,他们作为飞行员,在当时是一个极为稀缺的兵种,而且是技术型的人才,在加入到解放军之后可以作为地勤或者机械师,并传授一些飞行技巧和对飞机的驾驶技术等等,这在当时都是比较稀缺的人力资源。
在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有一部分日籍解放军他们打算回家,我们也很爽快地的答应了,并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路费,当然回去的毕竟是小部分,因为大部分人早已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而且他们在回到家乡之后肯定会遭到当地人的异样的目光,还要遭受到一定的非议,所以很多人就干脆留在中国娶妻生子,并渐渐的适应和喜欢了这种生活。
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这些日籍解放军在四野当中都经历了战争的历程,其中的技术兵或医护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这些日籍军人他们对于战争的定义和概念早已与过去的心态截然不同,这也是我方能够接受他们加入到作战序列的一个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