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上汽和华为的合作或“好事将近”。上汽以最大的诚意来修补之前灵魂论带来的影响,给华为递出橄榄枝,不过,和华为合作能否立竿见影而带来销量上的反转,其实还存在蛮大的不确定性。】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华为系正在不断扩大,继广汽与华为深度合作之后,上汽集团也有可能吃回头草。
有消息称,当前上汽集团正在和华为进行洽谈:之前暂停的飞凡汽车代号为ES37的纯电SUV项目,将搭载华为的全套解决方案。而首批华为相关人士已经进驻上汽,和上汽的团队开展合作。双方合作的车型,除了已经确定的飞凡ES37外,还有另外两款车型。一款为大型SUV,另一款可能是MPV车型。这两款车型目前还未确定是否放在飞凡汽车品牌下。
飞凡汽车再度迎来独立的机遇飞凡汽车本身就脱胎于上汽荣威R标,是荣威高端车型单列之后的产物。但是单列之后的飞凡汽车,销量表现差强人意。去年年底,飞凡品牌不得不再度回归上汽乘用车序列,和荣威/MG再度进行整合,成为荣威品牌的附属。对此,飞凡汽车的相关人员内心肯定是不服气的。
飞凡汽车销量不佳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之外,主要还是因为智己汽车为了提升销量不断降价,让和它采用相同技术的飞凡汽车彻底丧失了独立生存的市场空间。此次,如果上汽能够将飞凡作为其和华为合作的品牌,那么飞凡汽车有望再度迎来独立,这对于前途未卜的飞凡汽车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情。通过华为技术的全面加持,飞凡有了迎接自己第二春的底气。况且,华为可能会邀请使用其技术的飞凡相关车型进入到华为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只是,在飞凡汽车全面引入华为技术之后,智己品牌的定位需要重新来梳理。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华为智能网联相关技术要胜过智己不少。如果飞凡品牌全面引入华为技术,那么当前销售刚刚有所起色的智己汽车如何定位会,避免和飞凡汽车形成新一轮的内耗,将成为上汽需要解决的一道新难题。
上汽自主品牌亟待华为来解围在新任总裁贾健旭上任之后,上汽集团就一改过往灵魂论的提法,开始主动接触华为。
上汽集团当前发展困难重重,贾健旭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2024年上汽集团的销量为401.3万辆,同比下滑20.07%。比亚迪以及其他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外加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合资车企终端销售面临挑战,让上汽集团稳坐18年的国内汽车销量排行榜冠军位置易主。上汽自主品牌过往依赖的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但当下面临欧盟高额进口关税的阻挡,这使得上汽出海战略备受挑战。如果不采取措施,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那么不仅比亚迪,同样虎视眈眈的吉利、长安、奇瑞等未来也会逐步逼近上汽的体量和排名。
引入华为,可以为上汽自主品牌板块提升能级。在国内汽车市场,华为在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方面的产品力有目共睹。为用户提供搭载华为全套技术的车型选择,能够让上汽在自研的道路之外,迅速拉齐和国内其他引入华为技术的品牌之间的技术差距。不过引入华为之后也不是万事大吉。国内当前使用华为技术的车企并不在少数,不管是鸿蒙智行赋能的“四界”,还是其他像长安阿维塔、比亚迪方程豹、广汽传祺等,都引入了华为的全套智驾和智舱技术,甚至还有华为的数字底盘。在这种情况下,上汽能否和华为达成合作,能否将华为的技术和自己的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并发挥出1+1>2的效力,这有待观望。
鸿蒙智行风光背后也存在 “隐忧”2024年,鸿蒙智行成果斐然,鸿蒙智行“四界”布局完成。其中,问界和智界成为扛起鸿蒙智行销量大旗的中坚力量。在过去的一年里,问界M7累计交付19.7万辆,问界M9上市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两款车型联手助力赛力斯汽车取代上海汽车进入上证50。而和奇瑞合作的智界R7全年累计交付达到28969辆,和北汽合作推出的享界S9系列,则连续5个月成为40万以上纯电豪华轿车销冠。
日前,华为再度迎来多个好消息。近日,广汽宣布投资15亿元,成立暂命名为GH项目公司,与华为深度融合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的汽车品牌,并将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阿维塔也宣布将全面升级和华为的合作模式HI plus。国内的主流车企,基本都有了和华为合作的项目。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和华为开展合作,尤其是像上汽、广汽、奥迪、日产等等国内外车企巨头的加盟,华为无疑成为国内车企中最大的赢家。但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赛力斯、江淮、阿维塔等少数车企外,大部分车企在引入华为技术之外,都还保留了自研的技术路线。“灵魂论”其实深深根植在每一家车企掌门人的心目中,引入华为技术只是权宜之计。华为智能车相关技术不仅收费不菲,甚至会深入到整车企业的项目决策中,并可能染指车型的销售。这些无一不是在动摇整车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对于那些体量比较大的车企,其完全有能力只拿出一部分的项目给到华为,而用其他的车型项目来支持自己的自研项目。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和华为合作的更多都还是国内的传统车企,或者由传统车企孵化出来的新品牌。放眼新势力车企,像蔚来、小鹏、零跑、理想等等,一直都是采取全栈自研。对于这些新势力来说,其互联网基因使得它们在推动软件项目研发时,相比于传统整车企业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华为有的技术,无论是端到端智驾模型,还是车联网系统等,新势力车企都有。它们甚至都在自研智驾芯片,都想成为本土的“特斯拉”。而在销量层面,无论是理想还是零跑,都和问界厮杀得昏天黑地。得到华为技术全面加持的问界,与理想销量处于胶着状态。至于其他“三界”,在销量上还暂时没有形成气候。
点评
如果拿下上汽,华为在国内车市布局的版图则大幅扩展。接下来,华为要想扩张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份额,一方面,取决于华为相关技术能否在国内做到持续领先,甩开国内竞争对手代际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华为和国内车企的合作,能否给国内车企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国内车企和华为合作的项目最后都是赔本赚吆喝,那么收费不菲的华为智驾和智舱技术,慢慢也不会受到主机厂的“待见”。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