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名将阿桂:号称清代卫青,开拓西北百万公里,和珅屈居他之下

博学的白云朵 2025-01-18 18:48:36

满洲名将阿桂:号称清代卫青,开拓西北百万公里,和珅屈居他之下

显世名门后,少年早登科

乾隆盛世,一位满洲显贵之后凭借超凡的军事才能,成就了清代开拓西北的伟业。他就是阿桂,这位被誉为清代卫青的传奇将领,在近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平定准噶尔、收服回部、镇压大小金川,为清朝开拓了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常年征战沙场的名将,还长期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位居朝廷重臣之首,即便是权倾朝野的和珅也只能屈居其下。然而,当权势熏天的和珅如日中天时,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却选择与之保持距离,在仕途生涯的最后时光里,依然保持着一位清官的傲骨和气节。

雍正五年,满洲正蓝旗的一个显贵之家迎来了一个男婴,这便是日后名震天下的阿桂。这个家族的显赫程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他的曾祖父雅尔泰、祖父阿思哈都是武英殿大学士,位居朝廷重臣。他的父亲阿克敦在乾隆年间更是位极人臣,历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可以说是官至一品的顶级大员。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年幼的阿桂耳濡目染,展现出过人的天资。史料记载他从小就能听懂别人讲述的历史故事,并且能准确记住故事的重点。

二十一岁那年,阿桂考中举人,这对于一个满族贵族子弟来说并不算难。但接下来的发展速度,却让人叹为观止。

在父亲的提携下,阿桂二十二岁就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短短四年后,二十六岁的阿桂就进入了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这个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年轻人开玩笑。1747年,阿桂跟随军机大臣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前往大小金川平叛。这场战役打得很不顺利,清军在当地碉楼前寸步难行。

半年过去,清军毫无寸功,乾隆大怒。讷亲和张广泗被问斩,阿桂也被指控"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交由刑部审讯。

这一次,还是老爹救了他。乾隆念在阿克敦年事已高,膝下又只有阿桂这一个儿子,最终网开一面,将阿桂释放。

这场政治风波对阿桂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五年后,他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从此平步青云,开启了一段传奇的人生旅程。

(文章结束)

驰骋西北疆,开拓百万里

1755年,一场改变清朝版图的战役即将打响。准噶尔汗国陷入内乱,这个曾与清朝对抗七十年的劲敌正在自相残杀,加上瘟疫和雪灾的侵袭,使其战斗力大为削弱。

乾隆皇帝抓住这个机会,决定一举荡平这个西北边患。阿桂被派往西北,负责军需后勤保障和公文往来传递的重任。

这是阿桂第一次领军在外,但他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在他的调度下,清军粮草充足,士气高涨,一路势如破竹直取准噶尔首府伊犁。

仅仅两年时间,天山北麓就全部纳入清朝版图。这次战役中阿桂表现出色,被授予参赞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等职,地位大幅提升。

可战事并未就此结束。南疆的回部趁机发动叛乱,和卓兄弟割据一方,公然与清朝对抗。1759年五月,阿桂率军入南疆,在帕米尔高原与叛军展开激战。

面对和卓数千精锐骑兵的顽强抵抗,阿桂展现出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他亲自率领数百名精锐,从山麓绕出敌军右翼发起突袭,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主力部队趁机掩杀,回部损失惨重,溃不成军。阿桂穷追猛打,将敌军主力几乎全部歼灭,大小城市望风而降,和卓兄弟只能带着数百残兵败将逃往巴达克山。

这场胜利让清朝的版图向西北推进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乾隆皇帝意气风发地宣布:"甘肃凉州、庄浪再也不是中国边境,原准噶尔故地皆为内地。"

但阿桂深知,打下来容易,守住来难。许多大臣认为伊犁地区沙漠广布,物产贫瘠,驻军困难。阿桂力排众议,提出在伊犁实行屯田。

1760年,阿桂组织大量军民开垦荒地,制造农具,发展农业生产。当年秋天就获得丰收,产量超出预期,解决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

在随后的几年里,阿桂继续扩大屯田规模,打通伊犁与乌鲁木齐、南疆的交通要道。到1761年,伊犁地区已开垦良田八千多亩,产粮两万七千多石。

八百户回族百姓参与屯田,平均每户收获粮食四十石。在阿桂的经营下,这片曾经饱受战乱的荒芜之地变得生机勃勃。

1763年初,阿桂凯旋归来,升任军机大臣。乾隆皇帝特别恩准将阿桂一族由正蓝旗提升至上三旗,并任命他为正红旗满洲都统,晋升太子太保。

四年后,阿桂又被任命为伊犁将军,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同时保留军机大臣的职务。这位从文官世家走出来的将领,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在西北创造了一段传奇。

(文章结束)

戎马征战中,显赫位居首

正当阿桂在西北疆土建功立业时,清朝的西南边境也燃起了战火。缅甸贡榜王朝在中缅边境频频挑衅,意图取代清朝的宗主地位。

在1762年爆发的清缅战争中,清军连续三次远征都以失败告终。三任云贵总督中,两个被问斩,一个战死沙场,可见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

乾隆皇帝不得不派出自己的心腹重臣、皇后之弟傅恒出征。阿桂被从西北调回,担任副将军兼兵部尚书,协助傅恒展开第四次缅甸征讨。

1769年九月,清军分三路向缅甸推进。阿桂负责水师,率部沿大金沙江南下,一路攻克敌军据点,最终在老关屯与傅恒的大军会师。

然而南方的高温潮湿让北方将士难以适应,大批士兵病倒。副将阿里衮病故,就连主帅傅恒也病重卧床。

正在军情危急之时,缅军派使者前来议和。双方经过协商,于1769年底达成和平协议,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总算划上句号。

虽然缅甸之战未能建功,但阿桂很快就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1771年,川西高原的大小金川土司再次反叛,倚仗险要地势与清军对抗。

乾隆派遣阿桂前往平叛。这一次,阿桂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率领火器营和索伦兵亲自带头突击,很快就攻下了多处叛军碉楼,收复了小金川全境。

1774年,阿桂开始对大金川发起总攻。他将军队分成三路,采取围攻战术,经过两年的激战,终于在1776年迫使大金川土司索诺木投降。

这场困扰清廷近二十年的叛乱终于平定。乾隆皇帝对阿桂的功绩赞赏有加,破格封他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加授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并让他继续在军机处行走。

当阿桂凯旋回京时,乾隆皇帝亲自到北京城南迎接,这是极高的荣耀。此后,阿桂的仕途更是一路高升。

1777年,他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镶黄旗满洲都统。次年,又兼管理藩院。到了1780年,在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于敏中去世后,阿桂更是位居大学士班次第一,成为领班军机大臣。

短短四年时间,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成为了朝廷"综理部务,赞襄枢要"的第一重臣。从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到朝廷重臣的完美转型,阿桂创造了清代历史上罕见的"出将入相"典范。

这位功勋卓著的将相,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更在朝堂上运筹帷幄,为清朝的强盛和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份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

(文章结束)

正气凛然存,清名永流芳

步入花甲之年的阿桂,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勤勉态度。从1777年到1789年,他作为朝廷重臣,频繁奔波于各地,解决着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治理水患方面,他亲自督办河工和水利事务。黄河决口、运河淤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阿桂都亲力亲为,在他的努力下,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百姓生活逐渐改善。

甘肃的撒拉族和回族两次发动起义,朝廷派他前往镇压。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依然身先士卒,很快平定了动乱,稳定了地方局势。

在查办贪腐案件时,阿桂更展现出不畏权贵的风骨。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和闽浙总督陈辉祖的贪腐案,在他的调查下真相大白,彰显了朝廷的法度。

直到1789年,年过古稀的阿桂才回到京城任事,不再外派。然而此时的朝廷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和珅这个善于揣摩圣意的权臣正如日中天。

和珅利用阿桂长期不在京城的机会,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尽管阿桂的官职地位在和珅之上,但实际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在这种情况下,阿桂依然保持着清正耿直的品格。每次朝廷议政时,他都刻意与和珅保持距离,站在御阶旁时至少离和珅十几步远。

即便和珅主动与他商议政事,阿桂也只是敷衍了事。在一次共同平定甘肃叛乱的行动中,阿桂更是当众讥讽和珅,让这个权势熏天的宠臣难堪。

当和珅试图为自己的弟弟谋取军中要职时,又遭到阿桂的坚决反对。这种种行为让两人的关系日趋恶化,但阿桂始终不为所动。

乾隆对和珅虽然宠信有加,但也需要像阿桂这样的老臣来制衡。这使得阿桂即便不依附和珅,也能保持自己的地位。

1796年,也就是嘉庆元年,已经七十九岁的阿桂以身体不适、耳聋目眩为由,正式辞去官职。这位在官场打拼了五十七年的老臣,就这样功成身退。

嘉庆皇帝念及阿桂一生的功绩,追赠他太保之职,并给予"文成"的谥号,将其入祀贤良祠。这位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清官,最终获得了历史的褒奖。

从一个显贵之家的公子,到开疆拓土的名将,再到朝廷重臣,阿桂的一生都在为国尽忠。他不仅留下了赫赫战功,更留下了一段清廉正直的佳话,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文章结束)

0 阅读:5
博学的白云朵

博学的白云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