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阅读和分享《山湖纪人之心灵早餐》,让爱和阳光滋润每一颗心灵【总第3718期】
不同年龄段的取舍①
人生在世,岁月更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断得到更多新的东西,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比“取得”更重要的是学会“舍弃”。
那么,在不同的年龄段,最该取什么、舍什么呢?
10岁:取天性,舍算计
东汉的孔融,生性纯良。四岁时,父亲让他给兄弟们分梨吃。孔融依次把大的分出去,自己只拿了最小的一个。当父亲问及缘由时,他认真地说:“哥哥比我大,要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着他。”
听罢,父亲为他的纯真天性竖起了大拇指。
不要告诉孩子,世上没有奥特曼,你不会变身,也打不了怪兽。在这无忧无虑的年纪,守住他纯真善良的天性,护住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而不应该让他看到过多的计较。
如此才能在严肃、多变的世界,时刻保持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
20岁:取朝气,舍佛系
一提到霍去病,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传奇故事,觉得既热血又青春:
十七岁,他带领八百骑兵出征,大胜而归,封冠军侯;
十九岁,率一万精骑攻打河西地,势如破竹,令匈奴哀叹“失我祁连山…失我焉支山”;
二十一岁,率军奔袭两千多里,歼敌七万人,从此“漠南无王庭”,被封为“大司马”。
生逢盛世,当有为之。在二十岁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最该保持朝气,舍去“躺平”的安逸和“躺赢”的幻想。纵使自己的梦想会遭遇冷眼、嘲笑,也要敢于追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活出最出彩的自己。
未来,永远属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者,属于借一束微光,就能倔强生长的有志青年。
30岁:取小家,舍应酬
汉宣帝时,有个叫张敞的官员,为官期间,嫉恶如仇、赏罚分明,为人称道。有时下朝坐上马车后,他不仅让车夫赶马快跑,还会自己用折扇拍马。为的只是赶紧回到家与夫人团聚,为她画眉。自此,“张敞画眉”的典故开始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夫妻恩爱。
三十而立,立己成人。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要尽可能地舍去一些无效的酒局、饭局、牌局,回归自己的小家:对日渐老去的父母,多一些孝顺;对相濡以沫的伴侣,多一些体贴;对活泼可爱的孩子,多一些关爱。
风雨人生,无论你多大,无论你走多远,家,永远是你温馨的避风港。
40岁:取清醒,舍糊涂
嘉靖时期,奸臣严嵩把持朝政多年。期间有不少官员直接上疏弹劾、犯颜直谏,最后或被贬、或被革职。
而张居正清楚,这种硬碰硬的方式发挥不了更大价值。于是,他忍辱负重、明哲保身,即便提意见,也能避免情绪化地发生冲突。正是由于张居正的清醒、不冲动,才使得他的仕途一路坦荡。
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四十不惑,当取清醒,舍糊涂:一不等,时机转瞬即逝,等来等去往往徒留遗憾;二不靠,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三不怨,抱怨是一剂毒药,只会大量消耗能量和福气。
人到中年,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活得游刃有余、进退有度。
生命,每一站都有每一站的风景。
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享受好每一个当下,守护好该取的,放下该舍的。
正如曾国藩所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往后余生,愿你我能不惧岁月蹒跚,坦然面对所有的取舍与得失,自在生活。
【欢迎转发《山湖纪人之心灵早餐》,与趣者为伍,与智者为伴,与善者同行,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