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被誉为新时代培养了最多航空航天工匠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的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沈飞第一代八级工金连佐的故事,也都学习过他的大国工匠精神。
他不仅把职业生涯的全部光和热都留在了沈飞,还把子孙后代都培养成了沈飞的中流砥柱。把整个家庭沈飞成员的工龄加起来,数字已经达到了相当恐怖的700年。
金连佐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他对于子孙后代的职业选择又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人阶级成为了社会上最受人尊敬的一个群体。
过去他们在旧社会饱受打压,受尽资本家的欺凌,而来到新社会之后,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快乐。
沈飞的第一代八级工金连佐,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
那个时候,工人阶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工匠也被分为不同的等级。
像金连佐这样拥有八级工头衔的,绝对是各大工厂争着抢着都想拥有的人才。
杵拐杖者为金连佐
在沈飞的工厂里,他也是备受尊重的大师傅。
尽管他不像更年轻的工程师一样接受过理论学习,有过系统的教育背景,但他的一双手却是让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存在。
他拥有相当丰富的飞机制造和维修经验,一身的本事都是在工业第一线硬生生打磨出来的。
很多小年轻遇到难题,自己拿不准主意,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来找他商量。
1949年就进入沈飞工作的金连佐老人。
说起沈飞,这本身就是一个代表着荣誉和光辉的地方,金连佐也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工作单位而感到自豪。
沈飞的发展经历过许多坎坷,最早是张家军阀主持修建的地方,后来被迫沦为日本人手里的工具,总之有过一段屈辱的历史。
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此处就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皇冠上的明珠。
最初的沈飞车间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沈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贡献。
那个时候,中国空军的力量相当薄弱,要想和联合国军的飞行部队在蓝天上对抗,还得仰仗于苏联输送一批战斗机资源。
正所谓拿人手软,尽管中国所做的是抗美援朝的壮义之举,但在飞机研发问题上难免受制于苏联,这也让沈飞最早的一批元老心中憋着一口气。
1950年代的沈飞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拥有自己设计和研发的飞机呢?
什么时候,中国的战斗机才能像美国和苏联的战斗机一样笑傲苍穹呢?
这个问题,金连佐迫切的想要知道。为了完成如此伟大的目标,他无论做出怎样的牺牲都心甘情愿。
歼-5战斗机,算是圆了他的一个梦。
这是第一款由中国自己人制造出来的战斗机,在国产飞机的研发历史上,绝对算得上开天辟地的存在。
(歼-5资料图,沈飞供图)
从设计草图到调整结构,从零部件的打磨到每一处细节的组装,从整体的外观设计到内部的功能研发,每一个环节,我们几乎都能看到金连佐的身影。
尤其是在战斗机的动力性能方面,他更是凭着一身看家本事,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构想,解决了不少难题。
比如歼-6战斗机,他就亲手解决了动力系统漏油的问题,让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下去。
不少领导和同事都说,金连佐师傅的一双手,比许多先进的仪器和工具都要宝贵。
那个时候,一个工厂的同事们大多都住在一个片区,性质有点类似于家属院,金连佐的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孩子们在偷听大人们聊天时,听到过很多工厂对父亲的褒奖。
在一些年轻工人和工程师的嘴巴里,他们的父亲就是沈飞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项目上的每一次重点突破,都有他们父亲创造的奇迹。
耳濡目染之下,金连佐的孩子们也萌生了要到沈飞工作,延续父辈荣光的决心。
不过可别误会,他们虽然出生在大国工匠的家庭,可从来没因此占到什么便宜。因为金连佐在家,几乎对工作上的问题缄口不谈。
他所从事的是有关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机密性事业,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很多需要保密的方面。
一些战斗机的参数,战斗机结构与飞行员身体素质之间的调试比例,以及国家顶级军用飞机的研发密码,这些东西都是需要高度保密的存在。
金宝林(中)、金波(左二)正和家人在看老照片,回忆美好时光。(辽宁日报记者 万重 摄)
在这个岗位上,金连佐会自觉遵循与职业道德以及国家信仰相关的一切原则。
不该说的话他,坚决不说,哪怕是对着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也能做到半个字都不吐露。
金波讲述金家人的故事
他的孩子们想要报考对口专业,他也不会对此做出超越本分之外的指导。
父辈的关怀是父辈努力的结果,孩子们的未来,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
金家人
有时候他的孩子们会想,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像其他人家的父亲一样,对家里孩子的学业高度关注,力所能及的提供一切帮助。
后来他们才明白,父亲看似冷漠的外表之下,隐藏的其实是对职业的神圣担当。
在金连佐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孩子们,他的孙子们,从小就知道保密两个字该怎样写。
在报考沈飞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对自己的家庭背景进行保密。
除了单位必要的调查环节,他们绝对不会主动吐露自己和八级工之间的关系。
其实仔细想来,如果他们肯交代身份,借着金连佐的名号,想必也能成为工厂和集团公司的优先选项。
如果他们和竞争对手能力相当,站在同一起跑线,那么单位有可能会优先考虑他们。
但这种表面公平,这种带着主观情绪的选择,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他们要正大光明的迈过沈飞的门槛,要脱离父辈的余荫,像父亲一样,成为沈飞新一代的骄傲。
后来金连佐的孩子们长大,他也渐渐到了退休的年龄。
大家在同一个单位上班,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但所做的都是同样的努力,所以应当很有共同话题才对。
金波
可事实是孩子们回家吃饭,只谈感情,只谈日常琐事,对工作上的事情闭口不言。
在这一点上,他们不愧是金连佐的后代,完全继承了老爷子高度保密的原则。
金宝林
看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渐渐成才,金连佐的心中当然是十分骄傲的。不过他不会把骄傲宣之于口,而是不停的敲打每一个人。
他会叮嘱他们,工作不要挑剔,只要是上级领导分配的任务,那就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完成,而且还得保质保量。
不要在为国争光的事业上计较自己的付出,眼睛也不要只看到短期的利益。
2002年5月,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到沈飞演出,金连佐(戴帽子拄拐杖老人)
他还会在许多原则性问题上严加告诫,比如不能凭借着职务之便,偷偷挪用公家的资源。
不能仗着资历深厚,随意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打压年轻人。
在沈飞这样性质严肃的单位上班,更要做到团结,要保持良性竞争的活力。
金连佐一家几代人在沈飞航空博览园合影。
他的儿子女儿,孙女,现如今的重孙女,一家四代人,都在沈飞工作。算起来,这个大家庭里有28个沈飞根正苗红的员工。
重孙女金丽娜出生在1993年,她进入沈飞工作之后,不止一次听到过自家太爷爷的名字和传奇经历。
倍感荣幸的同时,她默默激励着自己,一定不能给他爷爷和长辈们丢脸。
金家第四代沈飞人金丽娜在载满辉煌的战机中
沈家几代人,工龄加起来得有700年那么长。
以金连佐老爷子为代表,他们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奉献良多,并且还将继续奉献下去。
参考资料:
1.四代28人,工龄累计700年,这个“航空世家”见证了国防奇迹中国人的一天——2019-10-05 10:55 《中国人的一天》官方账号
2.全国最美家庭:沈阳市金连佐一家四代27人与沈飞结缘——2017-06-14|来源:沈阳文明网|责任编辑: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