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胚胎学追溯舌之源,现代医学要深思——中医四诊中的舌诊旨要

缪老说知识 2024-05-20 06:32:57

『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中医治病,重在辩证。其中诊断准确为首要。望闻问切:望诊以舌诊为要,触诊以切脉为要。

本节谈只谈“舌诊”。还是先复习一下老祖先的文献。《说文》等古文献记载:因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者也。凡物入口,必干(涉及)於舌。舌以卷舒为用,口以开阖为用,各一其阴阳也。《释名》 :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又,舌者泄也,舒泄所当言也。《易》曰,舌为言语之具。有关舌头的成语很是驳杂。如,巧舌如簧,瞠目结舌、唇枪舌剑、七嘴八舌、鹦鹉学舌、油嘴滑舌、摇唇鼓舌、次嘴笨舌、三寸不烂之舌、长舌妇……等等。诸多成语,除了古人总结的:施言语,卷食物之外,重点看到了舌和思维、精神、潜在意识,人品纯正关系极大——这才是“大道”。

所以说,中医对舌诊特别看重(五色五味五气)。“舌头”涉及到肺、脾、心、肝、肾诸多脏腑。几乎涵盖了人体所有脏腑之表象。舌辨五味,但其区域不同。舌呈五色,但其病位不同。舌辨五气,但其性质不同。舌可言语,但其舒缩不同。肝郁舌可乱语,中风舌可謇涩……所以说,舌诊在中医学的诊断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医家把“舌象”归为“舌为心之苗”(属于心经)。注意:此处“心”为“形而上”,并非现代解剖学的直观“心脏”。

再从现代医学的“形而下”认识我们的舌头——“舌头,人类的味觉器官。能协助相关组织器官完成吞咽、语言、咀嚼等重要动作。舌尖部对辣味、甜味、咸味、酸味等味道比较敏感。而舌根部位对苦味比较敏感”(百度摘出)。

直观现实是:舌头为啥要长在咽喉部?无解。半两肉肉,为啥不来自一个胚层,而是分别来自外、中、内三个胚层?无解。所以说,定位舌头是“味觉器官”,显然是片面又表相的。组织胚胎学告诉你:它发育于多个胚层。舌头的肌肉层是由中胚层发育来的。舌体表面覆盖着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上皮组织。舌根表面覆盖内胚层发育的上皮组织。界沟所在的位置,就是原来口咽膜所在的位置。舌头虽然很灵活,可以在口腔里随意委蛇,但是舌系带还是要限制它的任意自由的。舌系带是舌下区黏膜在中线形成的,推测应源于内胚层故,舌下给药(吸收)是有理论根据的。

对于舌头的生理功能现代医学表述(百度):“舌头出现异常变化,可能暗示体内存在疾病:如舌苔发黄、舌苔过白等,舌苔发黄,可能是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等疾病。也可能是饮食、生活习惯、口腔环境改变等因素所导致。若出现舌苔过白且苔较厚时,可能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等疾病”。全是含糊其辞的“可能”吗?这里没有了通常强调的“科学”结论。因为,西医教科书不单列“舌”独立成章,只是按照解剖学位置,附属其于口腔,呼吸,消化系统,因而就无法准确了。

胚胎三层生万物。小小的舌头,重量不足百克,它可是由三个层胚发育而来的“肉片儿”(这一点太重要了!)。那么舌必然具备外、内、中三个胚层的启始功能:即防护、营养和后续整体发育。何况它还居于“咽喉”要塞——有峥嵘剑阁之势!现代解剖生理学定义它仅为附属“肌性”的“味觉器官”,显然是太肤浅了!稍微动动脑子——既然舌头源于三个胚层,它必然同时(+分别)具有多种功能——除了可见“尝饭味”的“味觉器官”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的不可见的触觉、感觉、痛觉、防护、思维、口腔食物运动调节、呼吸和消化功能的调节等等功能未清楚的领域。这些“形而上”的特别功能,以“形而下”为主思维编写的现代《解剖生理学》,是无法触及到的。“色”和“空”本是两个对立的极端世界。比如想把参、商两曜同耀光辉,想“旭日”和“落日”在一个位置重合,可能吗?还是那句话:哲学是长长的锦,科学是点缀的花。现代医学的机械论,肤浅的的所谓理论,正在“毒害”新一代医学工作者。生命之大悲哀莫过于此!临床误诊误治(无意识?)频频发生,难道和基础理论的谬误关系不大吗?

现代医学对人体和生命运动,由于太重视微观和局部的,和太精细研究的结论。如头发丝,它既不是人体,更不是生命运动的全部。微量元素测的再准确,能依据它去治病么?只能参考而已。

中医诊断学把舌分为舌苔、舌质和舌体(三分法和胚胎发育不谋而合)。其中舌面又分为心(舌尖)、脾胃(舌中心)、肝胆(两侧)、肾(舌根部)。患者就诊时,大医师仅辩“舌”一项,便可知五脏六腑的病邪轻重和发展趋势。加上卷舌后对舌系带的颜色观察(微循环),综合四诊结论归纳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病情便了然于心。再缜密处方,临床效果一定可靠准确。

舌头之用大矣哉!地球700万年来诞生的生命(前)体,从微观的DNA,到后来发育为整体(人)的亿万个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莫不遵循“三生万物”的大道前行。舌头,还是简单“肌性”、“味觉器官”么?因此,否定对现代“科人”对“舌”极其片面的“定义”是有十分理由的。(清明,凌晨四点草成)

— 完 —

I 注: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感谢您的关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

0 阅读:0

缪老说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