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身养心,筑人生基石

九九归一玄 2024-12-21 10:16:58

商汤向伊尹请教治理天下的良方,伊尹目光深邃,缓缓而言:若要天下大治,必先修养自身。此语恰似洪钟大吕,振聋发聩,盖因无论大小事务,修身养心、雕琢自我皆为起始之根本。

修身,乃是个体遵循社会道德准则,以主动之态、自觉之心,对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进行精心打磨与修正的过程。这要求人们不断摒弃、克制内心种种违背道德的欲念,全力促使自身道德修养迈向圆满之境。

回溯历史长河,“修身”始终是为人处世的坚固基石。《礼记·大学》中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由此观之,于修身、齐家、治国这三者的宏大架构之中,“修身”无疑是核心之关键与根基之所在,亦是每个人需倾其一生去钻研与践行的永恒课题。

它既是人性光辉得以绽放、人格魅力得以彰显的终极目标,亦是实现人生至高价值的必经通途与不二法门。

古希腊的伟大圣哲苏格拉底曾有妙喻:烈性而不羁的良驹,若未经驯服,纵有千里之能,亦难成驰骋疆场的宝马。

人亦如此,即便天赋异禀、精力无限、壮志凌云,倘若忽视内心的修炼,未能提升道德的境界,终究难以成为对社会有益之人。

明代的哲学家王守仁也曾讲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养心,实质上是一场漫长的学习、深刻的感悟以及持续的自我修炼之旅,是借助人类深邃的智慧来充实并升华自己的心智与德行的神圣过程。

品德高尚之人,若要始终维持淡定从容、豁达开朗的心境,便需时刻不忘“养心”。唯有通过“养心”,方能“润其身、恒其志、贵其德”,使自身的品德修养如芝兰玉树,愈发繁茂。一言以蔽之,人生之路,便是在这持之以恒的修身养心中,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与升华的伟大征程。

时移世易,当今时代,“修身”“养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人们大多忙于追逐功名利禄,在喧嚣与纷扰中,却往往遗忘了对自身品格的精心雕琢与悉心培育。

古语有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一个人若想在广袤天地间有所成就,顶天立地,首要之事便是修养身心。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修身养心呢?于修身之法。

一则需内省,时刻保持警觉,对自身的言行思想进行深刻反思与细致省察,犹如持镜自照,方能逐步塑造出理想的人格风范;

二则要自悟,凭借自身的智慧与悟性,去探寻人生的真谛与奥秘,如此方能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与宏伟理想。

修身之路,离不开对圣贤经典的研读与领悟。诸如“一日一禅”“一日一悟”“一日一省”等一系列修身养心的佳作,恰似一盏盏明灯,能够帮助人们在当今商品经济极度繁荣、环境错综复杂的社会迷宫中,成功穿越外界的浮躁与喧嚣,径直抵达内心的宁静港湾,进而找寻到人生得以升华的康庄大道,圆满完成修身这一意义深远的人生大课。

当代日本高僧铃木大拙曾言:“禅是见性的方法,并指引我们挣脱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禅道,用于修身,可使人们犹如拨云见日,透彻洞悉生命的深邃真谛;用于养心,则能让心灵仿若置身幽林,静静聆听生命的宁谧之音。

以禅养心,离不开修、悟、觉、慧这四大要诀:修持禅心,使内心澄澈空灵;领悟诚心,让信念笃定坚实;觉醒本心,令自我认知明晰;开启凡心,用智慧洞彻尘世。

6 阅读:31
九九归一玄

九九归一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