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为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5师第1团团长的彭德怀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党的工作,以为了“统一战术、战斗动作和内务管理”为由,向师长周磐申请成立学兵连。
周磐本事不大,却是野心勃勃,每天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培植和扩大自己的势力,受彭德怀提议的启发,锐意要办一个师随营学校。并在彭德怀的撺掇下,召回了去黄埔军校高级班深造的黄公略,让黄公略担任校长。
如此一来,彭德怀和黄公略这一对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又团聚到了一起。
黄公略在黄埔军校高级班深造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各项军事知识,参加了广州起义,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带回来了两名得力的同志:一个名叫黄纯一,湖北黄岗人;另一个名叫贺国中,湖南湘乡人。准备安插到随营学校担任大队长。
在静等周磐审批期间,黄公略日日与彭德怀开怀畅谈,谈如何办随营学校,如何发展党,如何应付周磐及其左右等等。
这日,两人又在团部前面的江堤上谈上了。
其时,春风拂面,柳丝轻摆,空气清新,沁人心脾。
彭德怀向黄公略详细讲述了独立第5师的现状,说,自从秘密成立了党的支部后,就停止了救贫会的活动,由党支部直接领导士兵委员会。之前,全体官兵都是士兵委员会的会员,活动是公开的。现在,已宣布解散士兵委员会,然后再秘密造册登记,发展起了约60名忠诚可靠的会员,但全都在第1营和团特务连。第2营仅物色了两个发展对象,第3营尚未能渗透进去。这次成立了随营学校,可选派30个秘密士兵委员会入学,在随营学校秘密开展士兵会的工作。
黄公略则向彭德怀详细讲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意义和失败后的革命现状。
黄公略长叹了一声,说:
“现代军事技术发展得如此之快,而新的军阀又是如此之顽固,革命要取得成功,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是不行的。”
彭德怀深有同感地说:“毛润之把队伍拉上井冈山,这一步棋,的确是走对了!”
就这样,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了一个上午。
最后的总结是: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前途却是无比光明的。
黄公略略作沉吟,口占一首七律诗,送给彭德怀,诗云:
广暴失败旗帜在,树立红军苏维埃。
旅沪武岳语弃市,乌云蔽日只暂时。
欣谈时局喜春风,柳絮飞舞庆重逢。
锦绣洞庭八百里,四江精粹在湖滨。
彭德怀原为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的一个农家子弟,幼年仅上过两年学,便回家务农,稍长,下煤窑做工,到了十八岁才投身行伍。虽说后来也在湖南陆军讲武堂深造过一年,但终究不能算是纯粹的读书人,论舞文弄墨,远不能与黄公略这种高级知识分子相比。
但一个上午的畅谈过后,荡胸生层云,心潮澎湃,激情燃烧,诗兴勃发,情难自抑,也学起了写诗,诗赠好友。
这是他初次写诗,却是佳句迭出,精彩纷呈,诗曰:
求知心切去黄埔,夜梦依依我不然。
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
黄公略听后,惊叹不已,连连喝彩,他紧紧握着彭德怀的手,说:“真是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啊。当年孙权称赞吕蒙,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这一句话,很适合你哩!”
彭德怀谦虚地说:“见笑了,论学问,是比不上你的。但这几年,我还是努力学了一点文化,看了一点书的。”
黄公略还是赞不绝口地说:“诗的好坏,不在学问高低,诗言志,你在诗中写的‘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这两句,别有胸襟,极有见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革命必定成功!”
彭德怀听了黄公略的夸奖,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后面这两句‘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写得太露了,这首诗出自我口,入于君耳,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呀,否则就会暴露出我们办随校的目的,周磐一定会下毒手,我们就会遭到失败。”
黄公略连声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