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是算无遗策的存在,一生中仅有的失误就是识人不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从而使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但是剥除罗老先生为他添加的光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并没有这么神奇,不说他的其他败绩,单说用人这一点,就让人不敢苟同,例如蜀汉名将魏延就从来没有得到他的重用,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在《三国志》中,魏延并非是脑后有反骨的小人,而是战功赫赫的大将,他“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刘备的赏识,得以镇守战略要地汉中,这个地方可是大家都认为,刘备会派张飞镇守的地盘,由此可见魏延之能。而且抛开其他人的反应不说,一生刚而自矜的关羽,得知此事之后,完全没有异议,一个认为马超和黄忠都不配与自己并列的人,默许了魏延取代张飞,可见他也承认魏延的能力。
当然,魏延的确有让人信服的本事,诸葛亮派他西征羌地的时候,他与曹魏后将军费瑶、郭淮等人大战之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之后跟随诸葛亮北伐,一直是头号将领,立下的战功也不容不觑,按理说,关张赵马黄相继去世之后,他就是蜀汉的顶梁柱了,可是诸葛亮却从来没有重用他,在他提出“兵出子午谷径取长安”的妙计之后,更是直接否决。
诸葛亮真正重用的是,在战争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例如曾与马谡一起守街亭的王平,此人在杨仪让他追杀魏延的时候,不敢上前,成就了马岱;接替魏延拒守汉中时,面对无能的曹爽,不敢迎战,龟缩在城中等待援兵,比之魏延,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但是他的不肯犯险这一特点,却深得诸葛亮的赏识。
其实这与诸葛亮的性格有关,司马懿曾评价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意为诸葛亮过于小心谨慎,做事优柔寡断,不敢轻易犯险。魏延却适好相反,他有大志,也有勇气,敢拼敢搏,不但在刘备让他驻守汉中的时候,扬言“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跟随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他提出的“奇袭子午谷”,风险也非常大,所以诸葛亮不敢重用他,害怕事情朝着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发展。
原本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没有人掣肘,或许可以一展大才,虽然不一定能挽救蜀汉的危机,却也不至于让刘禅败的如此狼狈,但是一生谨慎的诸葛丞相,却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生生以叛乱之名,将其逼死。一代名将,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却因为孔明的谨慎,死于战友之手,落得诛灭三族的下场,不知道诸葛亮如死而有灵,会不会心怀愧疚?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三国志》等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