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诗百篇,为啥古人那么能喝?现代人的的酒量不行了吗?

一笑墨知 2024-04-04 11:43:23

我们看古文,会发现古人真的很能喝酒,都是论斤成斗的喝,好像喝水一样。可现代人往往几钱几两白酒就要醉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中国酒的发源讲起。

传说酒是夏朝的第五世君王杜康(亦名少康)发明的。

史书上说他“余粥弃于桑,郁积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尝而甘美,遂得酿酒之秘”。

就是杜康把没吃完的剩饭放在桑树旁,忙起来就忘了。后来,剩饭竟散发出奇特的香味,杜康壮着胆子尝了尝,由此发明了酒。

所以古人把酒也叫做“杜康”,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就写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也有人说酒是仪狄是大禹的臣子发明的。

《战国·魏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而根据考古,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陶器碎片中发现了酒精残留物,这证明人类大概在9000多年前已经开始酿酒。

最初的酒是谷物发酵而成。

《黄帝内经·灵枢》说:“酒者……熟谷之液也。”意思是说酿酒的谷物原料需要经过蒸煮,熟了之后才能作为原料。

这样酿出的酒里有大量的杂质,酒看起来特别浑浊,就像是现在的醪糟一样,所以古诗中有“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壶浊酒喜相逢”之类的句子。这种酒度数也不高,才1-5度左右,所以刘伶才能“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李白也能“斗酒诗百篇”。

而且,有的酒甚至还发绿,加上表面漂浮的一些稀碎的杂质,看起来像是小蚂蚁,所以这种酒也被称之为“蚁绿酒”。白居易就喜欢喝这种酒,还写诗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由于酿酒技术不高,也导致了酒容易变质,所以古人喝酒的时候喜欢煮一下,消下毒,以防喝了拉肚子,这就是曹操要“青梅煮酒”的缘故。

到了元朝,蒙古部落征战欧亚大陆,从阿拉伯人、波斯人那里学来了蒸馏技术,再与传统的酿造工艺结合,酿造出高酒精度的蒸馏酒。这种蒸馏酒的酒精度已能达到40度左右,更高的甚至能达到60多度。

蒙古人起初是利用该技术酿造他们的奶酒,后来汉人利用该技术酿造出高度数的黄酒,以及沿用到现在的“白酒”。

有了高度酒以后,再也没人敢按升斗来喝酒了。

当然,古今酒的计量单位也有不同。

汉代一石相当于十斗,一斗十升,也就是说汉代一升约合现在0.2升。汉代三斗为唐代一斗,即唐人喝的酒量为汉人的三分之一;而宋代一升约合为一斤酒,及宋人三升约合唐人一斗。综上所述,李白喝的一斗浊酒相当于现在三瓶啤酒(度数差不多,容量差不多)——一笑年轻时干掉三瓶啤酒也能回去加班继续写文案,确实还能写得顺畅些,只不过质量没法跟诗仙比,差远了。

至于武松连喝十八碗度数较高的烧酒,还能打死老虎,这个就属于文学夸张了。小说嘛,别那么计较真实性,《水浒》里面公孙胜还能做法呢。

0 阅读:6
一笑墨知

一笑墨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