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

云淼阅览过去 2024-11-12 05:47:45

黄令仪(1936年12月8日—2023年4月20日),女,祖籍广西桂林,出生于广西南宁,微电子领域专家,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黄令仪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后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学习深造,学成返回华中工学院,任职于计算技术研究所。196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后加入龙芯研发团队。2023年4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从1960年进入清华大学进修半导体算起,黄令仪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躬耕了60年。她属于我国第一批半导体专业人才,参与研制用于“两弹一星”的第一台航天计算机,研发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集成电路通用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大型向量计算机的核心器件,直到研制出我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龙芯1号,结束中国计算机“无芯”的历史。她也由此被后人称为“中国龙芯之母”。

黄令仪长期工作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1958年主攻半导体器件,1960年进行半导体二极管研究,1962年进行厚膜电阻译码器二极管矩阵研究,1973年投入到013大型通用计算机的研制,1990年钻研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从建立版图库、时序库开始,到寄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时钟树的生成、全局规划、时序驱动布线等,全定制、标准单元、宏单元的设计方法等。

黄令仪参与研发的156计算机是中国第一台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制导计算机,开创了中国集成电路与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翻开了航天微电子与计算发展的第一页。

1989 年,黄令仪被公派去美国,跟当地一家公司洽谈合作。期间,她参观了国际芯片展览会,把参展的所有展台都转了个遍,愣是没瞧见一家中国公司。在那一天的日记里,她写下这么一句话:“满眼都是非国货,让人泪汪汪。”那时黄令仪就暗自决定,一定要设计出一款高水准的芯片,让中国挺直腰杆。

2002 年,66 岁的黄令仪放弃了安享晚年的日子,被邀清参与芯片设计,直到80多岁。她负责龙芯1号芯片的全定制宏单元设计,包括寄存器、IO PAD等。参与龙芯2号的研制,负责芯片的物理设计和质量控制工作,从寄存器到IO PAD,再到处理器核。参与龙芯3号定制模块的物理设计,首款龙芯3号于2009年研制成功,集成4个处理器核,主频达到1GHz。龙芯 3 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每年节省几万亿购买国外芯片的费用。

黄令仪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得CCF夏培肃奖,2023年获得2023十大女性新闻人物。

黄令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中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0 阅读:3

云淼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