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

云淼阅览过去 2024-11-26 04:34:33

谈家桢(1909年9月15日—2008年11月1日),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

谈家桢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获得北京燕京大学硕士学位,1936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遗传所所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副校长,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等职。

谈家桢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谈家桢(前)为学生授课

谈家桢20世纪30年代初进行亚洲异色瓢虫色斑的遗传变异研究、果蝇的细胞遗传基因图、种内种间遗传结构的演变研究,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异色瓢虫等位基因嵌镶显性遗传和果蝇性隔离形成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的发现,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对中国遗传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20世纪60年代初在领导中苏合作的弥猴辐射遗传的研究以及20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组织分子遗传学和植物遗传工程等研究,均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七十年,培养了大批遗传学方面的栋梁之材,著名的学生有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许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周光炎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的金力教授等。“我这一生没有金钱,财富就是学生。”这是作为师者的谈家桢对自己的总结。

谈家桢(右)与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摩尔根(左)

2008年5月,由谈家桢提议、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生命科学技术奖项,共设有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旨在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激励生命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

谈家桢历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是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获得“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国际编号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是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终身致力于遗传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创造了三个“第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为中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0 阅读:4

云淼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