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印象派,人们常把焦点聚集在早期如莫奈、毕沙罗、马奈等诸多代表人物身上,却很少去谈论这个在艺术史上留下光辉的画派,发展到最后究竟成了什么模样。当印象派小团体渐渐分崩离析,是谁还在坚守着这片阵地?
“最后的印象派”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2022年3月26日到6月26日,日本东京SOMPO美术馆将举办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亨利·勒·西达纳和亨利·马丁的联合画展:“西达纳和马丁展:最后的印象派”,画展将同时期的西达纳和马丁放在一起,是追忆二人曾经深厚的友谊,也是展现他们在创作手法上的异同。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西达纳和马丁在创作题材、风格上相近,又一样都继承了印象派中对于光线和色彩的重视,以印象主义为基础,融合了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各自的绘画风格。
人们将西达纳和马丁视为最后的印象派,不仅是因为这个流派在他们加入时已被其他流派渐渐盖过浪头,也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为印象派的尾章留下了如诗般的动人痕迹。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马丁作品
马丁较西达纳年长两岁,17岁时他便在图卢兹美术学院开始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他的绘画天赋在学院里得以展露,获得一些奖项之后,他便搬到了向往已久的巴黎。在人才辈出的巴黎,马丁并没有就此籍籍无名,定居巴黎的第二年起,他的作品就相继在沙龙上展出并屡次获奖,从此顺风顺水地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相比马丁的安稳经历,西达纳身上多了一些游子的气息,他幼年定居在敦刻尔克,也曾在求学期间在巴黎停留,那时在巴黎聚集的年轻艺术家很多都喜好结交朋友,也许正是在某个咖啡馆、某场畅聊艺术的聚会上,西达纳和马丁相识了。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西达纳与老师的艺术理念不同促使他离开了学校,并去到埃塔普勒艺术殖民地居住,在那里,他潜心研究印象派和点彩派的表现手法,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里。
诗意点彩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虽未有可考资料证明,他们二人是同一时间段接触了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但从他们各自的创作时间线上来看,点彩画法让他们的画面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虽然两人表现手法上相似,但不同的所见所闻及性格差异,让他们的画面有了各自不同的诗意。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马丁作品
马丁常年居住在法国南部,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那里的阳光普照,画面光线明亮,色彩饱满,尽显轻松愉悦的生活气息,细腻均匀的笔触让这些寻常的画面更鲜活。偶有人物入画,或闲庭信步,或院内独坐,或相互依偎,平淡日子里的甜蜜和美好在画布上一一呈现,让观者尽享其中。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马丁作品
如果说马丁的作品像情感浓烈的抒情诗,流淌着生活中的绵绵情意,让人觉得岁月悠长,更应尽享每刻时光,那么西达纳的作品便像闲读的散文诗,寥寥几笔,让人回想起春风沉醉的某个晚上。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他常年在外采风,相比法国南部的热情明朗,他更喜欢北部柔和的阳光、静谧的月色,常描绘北部小城的花园景色与街道上的角落,画面的颜色总蒙着一层灰调,整个场景朦胧宁静,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氛围与神秘,不自觉的让观者置身其中。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小城的生活分外闲适,午后有阳光从树荫下洒落,花园里早已摆好了茶点水果,虽未有人物出现,却也让人期待这里将会发生些什么,而夜幕降临时,整座小城都安静下来,等待归人的烛光点亮,又是一个风月无边的晚上。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印象派发展到后期时,新的画派不断涌现,西达纳和马丁一直坚守这块给了世人无限遐想的精神土壤,也一直不断的在精进各自的画面。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马丁作品
马丁不仅有描绘生活场景的题材,也有表现山水田园的作品,还在世界博览会上拿到了大奖,中年事业如日中天的他选择了离开巴黎,到马奎罗定居并继续创作,这里的风景也常出现在他中晚期的作品中,记录下了他生命中许多美好的时光。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常年在欧洲各地游历的西达纳善于捕捉每个地方不同气候光线下的风景,也使得众多收藏家纷纷将这些美景列入收藏。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相较印象派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名画家,西达纳和马丁的名声虽未广为人知,同样为印象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亨利·马丁作品

亨利·勒·西达纳作品
虽然不是开山立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真情流露的画面和坚守的信念,为这些画作赋予了恒久的生命力,也为当时的印象派画上了句号。
百年之后的我们再看他们的画作,画面中的翩然诗意,从未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