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未离开村庄,却影响了海内外的艺术创作

七零后文文 2025-04-25 17:37:34

安德鲁·怀斯,美国艺术界引以为傲的伟大艺术家,在20世纪的世界艺术史中占据了重要席位,是新写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代表人物。

怀斯习惯于将目光锁定在身边的寻常事物,倾向于描绘自然的恩赐,乡村的宁谧,亲友的背影或面容,并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些题材。

《考德维尔的岛屿》,蛋彩,1940年

《Winter Fields(tempera)》,蛋彩,1942年

《高飞》,蛋彩,1942-1950年

他一生都没有离开家乡,如同工匠一般,细细打磨着生活碎片的细微情节。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磨砺中,这位看起来寻常不过的乡下画家却一次次创造出震惊世人的重要成就:

他十九岁举办水彩画展,不仅获得了艺术家们的高度赞赏,展出的所有作品也全部售空;在他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先后获得肯尼迪、里根、布什,美国的三届总统的肯定,被授予总统奖章与国会奖章;他的一幅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使得评论界诞生了一项专有名词——“怀乡写实主义”;他的写实主义创作,不仅使美国画家更加清醒地面对画坛风格的风云变幻,还对远洋外的亚洲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美国绘画领域中,怀斯无疑是具有强烈代表性的。

《克里斯蒂娜的卧室》,水彩,1947年

《海风》,蛋彩,1947年

窗外的景色平静而自然,是“静”的体现;窗纱捕捉了风的痕迹,轻柔地向我们摆动着,动静的结合增加了画面层次感。标题为“海风”,海的全貌又会是什么样子?

安德鲁·怀斯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蛋彩,1948年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是怀斯的代表作品,画中的主角患有小儿麻痹症,她瘦弱的胳膊支撑着行动不便的身子,抬头眺望远方。画面整体色调是灰暗的,唯有少女拥有明亮色彩,背部似乎投射了光。

1917年夏天,怀斯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平静安宁的小村庄出生,在他九岁那年便开始接受绘画教育,并选择了水彩画作为创作起点。怀斯少年身体病弱,未能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其早年艺术启蒙教育主要由父亲承担。怀斯的父亲是一名插图师,对艺术有着深沉的热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己所能地开拓怀斯的视野,使其在美术、音乐、文学、诗歌领域均有所涉猎,较为全面地培养其艺术素养与气质。

《春天之夜》,水彩,1948年

《Faraway》,水彩,1952年

《那位绅士》,蛋彩,1960年

《Bone White》,水彩,1961年

在父亲的影响下,怀斯对乡村与自然产生了亲密深厚的情感连接,他的敏锐观察、细腻描绘,都一一落实于创作之中,这也成为了贯穿怀斯绘画生涯的一种主要特征。怀斯本人所言也给予了一种直观证实:“我连对自身所处之地完全了解都还无法做到,难道不应该在此长驻,去更加深入了解它么?”

《满溢的水》,蛋彩,1967年

《满溢的水》呈现了典型的美国乡村景色,它似乎不是一幅纯粹的风景画,墙面斜置的金属桶指向水面,窗外的阳光洒向水面,管道的水流向水面,标题同样与水相关,明确的指向性,基于水的思考,这里的水,是否也是我们自己,或是我们的一部分?

《比基尼》,水彩,1968年

怀斯采用大面积黑色铺底,反衬出模特的身体线条,自然光集中洒向模特的身体,形成作品的视觉中心。怀斯对光影的运用十分成熟,呈现出如同照相写实般真实的质感。

在身边最简单平凡的事物中,怀斯总能发觉其表象闪耀之处,或是灵魂之美。观者在理解怀斯作品旅途中能够感受到,怀斯的每一笔色彩都承托了他的热切情感,明媚的,阴郁的,或是孤寂的,它们发着光,焕发生机,更流淌着怀斯的艺术智慧。在这一刻,观者成为了创作者,在观看的同时,通过怀斯的描述,如同感同身受般,获得某种情感、情绪,或认识。

《克里斯蒂娜的茶壶》,水彩,1968年

《巴扎德的荣耀》,蛋彩,1968年

《我的青年朋友》,蛋彩,1970年

《夜间睡眠》,蛋彩,1979年

正是这样一位足不出户,一生都在描绘乡村事物的固执画家,坚持使用传统写实手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美国本土性风格,也使得美国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中再度绽放光彩。通过感知怀斯的艺术情怀,更多美国艺术家开始理解并相信,本民族卓越艺术的培养与发展,无需依靠外来创作潮流与理念,而是需要扎根于本国土壤汲取养分,映射出当下社会劳动者们的勤劳与智慧。这样的艺术不仅拥有典型的民族性,同时亦具备经久不衰的永恒性特征。

《French Connection》,水彩,1980年

《Elsie的屋子》,水彩,1980年

《Dr. Syn》,蛋彩,1981年

《高领》,蛋彩,1984年

《冲积平原》,蛋彩,1986年

也许怀斯本人也不曾想到,20世纪80年代,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有这样一群青年画家,被怀斯画面的怀旧、阴郁、孤寂感深深打动。怀斯丰沛的情感,包含着沉思、同情,以及对人性的尊重,令这些渴望从现实中获得真谛的青年人产生了强烈精神共鸣,不久后,我国的“伤痕美术”现象诞生,审美理念从英雄主义的推崇与典型歌颂,转向对现实的悲情关照,以及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的悲喜描述。他们的作品中不时会显露出怀斯的影子,或是异曲同工,或是不谋而合。他们曾坦言,“怀斯风格”影响了整整两代的中国画家,在“怀斯风”的激励下,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中不断探索、突围,艺术理解与技能亦日臻成熟,并最终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且更属于中国的独特风格。

《蓝色房间》,水彩,1992年

《锥形纸袋》,水彩,1992年

《唯一的孩子》,水彩,1999年

《火花》,蛋彩,2001年

本文作者:Salad Wang,毕业于中央美院美术学专业。

0 阅读:1
七零后文文

七零后文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