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逼人就范一直就有一套,让人自愿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

胖胖说他不胖 2024-10-07 19:25:55

hi,我是胖胖。

今天呢,胖胖想跟聊聊消费主义。

前几天假期刚开始的时候,胖胖就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黄牛在疯狂炒货,主要是围绕奢侈品领域。

在各种二手平台上,胖胖看到不少黄牛们频繁露头,踩准时机高价炒货。

加上朋友圈里最近不时有人晒着各种买了什么赚了大钱的。

那你像什么名牌包包,各种潮鞋,或者两台手机就能卖个20万,都有。

如果你想在假期黄金周里见朋友,却不想落人后,那就得接受这些炒作过后高得离谱的溢价,这都是算计好的。

利用区别人和人之间的阶级、身份差距进行炒作

你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很多公司早已熟练掌握了所谓的“炫富”和“炫耀”营销模式,利用消费主义洗脑,把消费者一步步带入陷阱。

这个套路特别好使,也特别奏效,它就是通过人为制造出一种差距感,潜移默化地让你觉得,跟别人比起来,你少了什么东西,而正是这“缺失”让你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至于商品本身的价值,你可能并不觉得它有多好到出众,或者好到值得溢价的价格。

但他们的营销手法高明之处在于,它不在乎商品本身是否真的出众,而是专注于挑拨离间上,包括区别人和人之间的阶级上、身份差距,他们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你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广告里,经常看到这些“独一无二”“手工打磨”“传承千年工艺”“非遗技艺”“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我们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商品。”

那这些词堆积在一起,让人觉得买下这些商品,就能彰显出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

他们抓住了人们渴望与众不同、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于是,心甘情愿掏出大把钞票,买下一件“独一无二”的商品,好像全世界就自己拥有它一样。

但这种话术,不仅仅局限于奢侈品,你哪怕是一些中端商品,它们也通过类似的方式引诱你从你钱包里掏钱,本质不变,目的不变,只是话术变了。

消费主义的土壤所在

消费主义在今天盛行有它一定的“土壤”所在,而像这种话术呢在这样的土壤下,环境下才格外有效。

那假如每个人都能保持冷静理智,那这些所谓的“独一无二”可能就没那么稀罕了。

可为什么说很多公司踩准时机,精准营销呢?

大家仔细想想,他们的很多商品发布往往都在假期前夕,给自己留足了炒作时间,给黄牛们留足了炒货的时间。

而在消费主义的催化下,一部分人就会把这些炒热的商品当作社交工具,认为它们能为自己增添“面子”。

这时候,很多人就愿意掏高价,买这些东西假期可以去“装”。

胖胖为什么会觉得有一定的土壤呢?

比如上个月,胖胖刷到一条新闻,说某学校的老师在给学生发牛奶时,让有牛奶的同学互相干杯,结果那些没订牛奶的孩子只能委屈地趴在桌子上。

这种人为制造的“差距感”连孩子都没能逃过。

那你说从这个老师就开始搞这个人为的区别对待,你没订我的奶,你没有给我付钱,你让我没钱赚,那我就让你体会到一下什么叫落差,让你体会到什么叫羡慕,让你体会到什么叫嫉妒。

视频曝光后,其实大家都知道这老师就是故意的,就是变相的逼学生订奶,让学生订奶,逼人“就范”。

胖胖在看到这些现象时,真的能感同身受。

小时候,胖胖在乡村小学读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那时候,你像有些老师在外面开书店,课外资料、字典、辅导书都要在他们店里买,甚至还会让班干部帮忙登记谁要订,隔天就带到学校。

不买呢?

也免不了各种“区别对待”。

这些小事,过了十几二十年都记得清清楚楚。

其实,从这些小事单看啊,就是说从小就在利用你心理上的不平等感,故意制造屈辱感,让你觉得别人有的东西,我必须也得有。

别人有的,我们不一定要有

事实上是什么呢,别人有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有。

但是呢像这类老师他不但不尊重这种差异,反而人为刻意制造这种差异,让那些很多心智未开的孩子长大后,觉得别人有的好东西自己也必须要有,这种其实和消费主义下一些公司的营销策略是大同小异的,其实背后是有着基础土壤的。

本来,按道理来讲,买不买这些东西是学生的自由选择,但在现实中,“自愿”往往和“羞辱”被混淆了。

你可以自愿不买,但老师可以用他的身份给你施压,去羞辱你,就是可以让你在群体里显得不舒服,格格不入,甚至被排斥。

那你看我们的基础土壤,胖胖不敢以偏概全啊,但确实有部分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强化这种差异感。

你像之前不是还有个视频曝光,教师节家长以“尊师重道”为理由,在群里众筹买礼盒、化妆品、包包送给老师,不参与的家长被威胁说要踢出家长群。

为什么他们这么着急送礼?

核心原因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多优待,甚至成为班干部管人或受到特殊照顾。

所以我们就是从部分源头谈起,部分学校从这些孩子心智未开的阶段,从小就人为制造的优待和差别,培养了一种优越感,从而污染了这些孩子最真挚纯粹的心灵。

那这部分孩子长大后,虚荣心会不会不断膨胀,总想着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像十几年前不是还有一个为了买最新手机,去卖掉自己的什么东西吗?

这其实就是从小的价值观被人为破坏的结果。

因为他们长大后害怕再次经历“羞辱”,他们总觉得没有这些东西就是一种失败和耻辱。

事实上,别人有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有,也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别人有的东西,我们不一定需要争先恐后地去拥有。

这些被定义为“好东西”的物质,本质上也是人为赋予的意义。

就是用平常心看待这些事,你像王公子、周公子,他们一出生就有,他们有很多物质,有很多的资源,而我们没有,这就是现实。

难道我们就不活了吗?

如果一直抱着怕被“羞辱”的心态,又怎么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对吧?

那消费主义的陷阱影响着成年人是一回事,但是对那些心智未开的小孩子一旦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因为这种差异被羞辱,那他心灵上无疑会受到创伤,长大后又怎么能自信面对社会呢?

胖胖也知道,写这些文字叨叨可能没法改变什么,但还是想展开说说,哪怕只有一个人因此意识到这一点,那也就值了。

1 阅读:9

胖胖说他不胖

简介:一个喜欢吃吃喝喝囤肉的大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