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式冲锋枪:国产版“波波沙”,新中国第一支国产冲锋枪!

猴大爷聊历史 2024-11-08 20:33:00

50 式冲锋枪,全称“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该枪仿自前苏联PPSH-41“波波沙”,于1950年由庆华工具厂(国营第 626 厂也就是庆华机器厂)仿制而成,该枪是新中国生产出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并由毛主席批准命名。

50式冲锋枪,口径7.62毫米,全枪长840毫米,重3.63千克(空弹),所用弹药为51式手枪弹,射击初速426米/秒,理论射速900发/分,有效射程200米,弹容量35发。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枪管材料为50A钢,内膛镀铬,全枪多采用焊接、铆接等一次成型工艺,枪托为固定式木质结构。

和原版“波波莎”冲锋枪相比,二者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装子弹的弹夹部件,50式冲锋枪采用35发弹匣,而“波波莎”用的是71发的弹鼓。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原版的弹鼓个头大,分量重,携带不方便,对于机械化程度不高,纯是步兵的我军来说,携带多了影响部队行军和机动。

其次,容易卡壳。原版的“波波沙”弹鼓虽然能装70多发子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多也就装60发左右,原因就是一旦装满,卡壳的概率就会猛增,在战场上卡壳,那可是相当危险的。

第三,当时的技术不行,“波波沙”原本铆钉固定的地方,因为技术原因到国产版就改成焊接了。

第四,节省弹药。我军是从小米加步枪时代过来的,自然知道弹药来之不易,而且建国初期,我们还没有达到苏军那种机械化程度高,富得流油的地步。

因此,50式冲锋枪经过改进后,将原来的圆盘弹鼓改成了35发的弹匣,使得枪身减轻,携带更加方便,同时也解决了弹鼓容易卡壳的难题,后来经过试验测试,证明这样做是对的。

50式冲锋枪装备部队后,就送到了朝鲜战场,并表现出色。志愿军战士们靠着这款新枪,在前线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例如“奇袭白虎团”,我志愿军小分队用的就是国产50式冲锋枪,在对南朝鲜伪李团部突袭时,小分队的火力打得南朝鲜军队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还有志愿军8连排长杜天生,就是用手中的50式冲锋枪,在上甘岭战役中击毙美军29人,创造了单兵歼敌的纪录。

由于是国产的武器,还因为该枪表现出色,因此志愿军战士对50式冲锋枪赞赏有加,甚至为它编写了赞歌!例如“五零冲锋枪,打近战、打夜战,杀敌是好手”等,一时间唱遍了朝鲜战场的每个角落。

甚至在1952年秋末的时候,一位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战士还特意给50式冲锋枪的生产厂家黑龙江北安的庆华工具厂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志愿军战士对庆华工具厂生产的一种武器评价很高,还说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性能很棒的武器,战士们就像老虎添了翅膀一样厉害,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信的最后,志愿军战士让庆华工具厂把制造这款武器的工人同志的照片寄过来。

使用过50式冲锋枪的英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例如邱少云,战友们在他的遗体下发现了那把灼痕斑斑的50式冲锋枪,邱少云在牺牲前刻意把他的冲锋枪伏在身下。还有雷锋,他用过的那把50式冲锋枪的枪托上刻有“雷锋”二字,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抗美援朝结束后,随着我军装备制式化的开启,自动步枪的出现和普及,50式冲锋枪逐渐退出现役,至60年代完全退出,只有民兵还在装备。等到了80年代,50式冲锋枪就完全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虽然它的服役生涯短暂,但是50式冲锋枪在战场上取得的骄傲战绩,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进!

0 阅读:2

猴大爷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