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画语录》,是其一生创作实践的总结。石涛(1640——约 1718)出生于桂林靖江王府,僧籍广西全州。他是赞仪的第十世孙。故常见其书画上钤“赞之十世孙阿长”和“靖江后人”。
石涛,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号石涛,又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老人,清湘陈人,零丁老人等。1644 年大明覆亡,随即家破。此时石涛只有四五岁,为了保全性命,由王府太监携带出逃,藏身地和落脚点就是全州的湘山寺。他在湘山寺生活了十来年,耆老相传:石涛每天听闻诵经,也经常去乡村化缘并给人画画,其绘画启蒙可能也是从此始的。目前石涛现存最早的画作,就是他 17 岁所作《花卉图》。嗣后为了发展,石涛从全州一路向北,分别在南京,北京,杭州,宣城,南昌,武汉等地居住,尤以扬州为最久。他半生游览名胜大川,黄山,庐山,天台山,敬亭山都留有他的身影和画作。他经常与文人骚客唱和诗文,品鉴画作。如八大山人,梅瞿山,钱牧斋,施愚山,孔尚任,博尔都,黄仙裳,龚贤,张汝作等。
事实上,石涛出家是不得已的。张潮在其《幽梦影》载:“瞎尊者(石涛)曰:我不会谈禅,亦不敢妄求布施,惟间写青山卖耳。”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挂“善果月之子”的招牌,以求更大的利益,其实他一生都扑在绘画中,从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护身符。他努力作画,从绘画中探索人生哲理,从实践中总结绘画经验。
《画语录》便是他一生实践的总结和创作的理论,也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礼物。《画语录》共十八章,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是总论。是贯穿全书的指导思想;第五章到第十四章分别具体论述了绘画创作的基本理论与技巧;最后四章论述要作好画,就要加强人格修养,“功夫在诗外”。
《画语录》中的“一画”论,是全书主旨。“法于何立,立于一画”。这一画从明面上看是“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是宇宙之规律。绘者这一画就不是普通形质的一画,而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是画家无中生有,用以表达现实世界最原始、最确切的素材。如何把握这“一画”,就要看作者对事物的把握程度。“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此一画,收尽洪濛之外,即亿万万之笔墨,未有不始于此,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
石涛在创作实践中发现“此一画”,始终都在于人对大千世界各种事物的道理观照。在此强调“见用于神,藏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遵循自己的感觉,我用我法“一画之法,乃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画作物象的表现始于一画,是万物之始,也是作者认识事物和表现结合的“太朴散”。笔墨起始而终的线条,具体而微小,作者若能通过对笔墨线条的驱使,造型准确,神态意境的高远,都是画者的心灵轨迹。
石涛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他青壮年时期,画坛以临摹古画为能事,拟古者“动则曰:某家皴点可以立脚,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某家清澹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是娱人。”石涛则认为这“是我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用也。”强调“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須眉不能生于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須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今问南北宗:我宗耶,我宗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石涛的“法”何在,年轻时也曾向古人学习,如他的花卉就受沈石田、青藤、白阳的影响。山水画方面摹索浸染董源、倪瓒、沈石田、米芾、董其昌等人作品。人物画受李公麟、丁云鹏影响较深。当梅瞿山见到石涛的《十六应真图卷》后赞叹曰:“可敌李伯时”,并刻一印“前有龙眠济”送他。书法亦然,他先学鲁公,旋学董文敏、倪瓒、东坡。石涛的书画反对泥古不化,为某家所役,在中年以前他猎取众家之长,六十岁后就形成了“石涛体”。
石涛强调画山川,须了解山川,熟悉山川,达到“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如庄子的“物化”境地,“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达到情景交融。他在观察山川的过程中,注重找寻山川的特点,内涵,精神,这就要求画家不断地为山川写生,得山川之质,乾坤之理,“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他认为山川立传,须找到山川的精神内涵,“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最好,最快,最成功的途径。
石涛为人类留下了很多作品,同时也留下了这著名的理论著述——《画语录》。自他后,画家大力提倡并实践师造化,反泥古不化。“四王”复古派的“某家皴,某家点,某家法”,以及“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成大家”逐渐衰微。“扬州八怪”接过石涛师造化,写性灵的大旗,“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近现代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都沿着《画语录》之迹,成绩斐然。与石涛同时代的摹古派领袖王原祁坦诚评价:“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吴冠中评价说:“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石涛画语录》篇章不多,却是货真价实的国宝,置之于历史长河,更是世界美术发展史上一颗冠顶明珠”。
《画语录》面世后,有钞录,更有刻版本,其中有康熙四十九年写刻本,又 1962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影印本,又 1987 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影印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清·鲍廷博辑。有乾隆间刻本,又 1921 年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本。有《昭代丛书》清·张潮、杨复吉辑。有道光十三年刻本又 1990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等等。300 多年来不仅对中国书画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对世界美术产生很大影响。1950 年德国艺术史学者孔达对《画语录》译有德文本,法译本为比利时汉学家李克曼出版,他在对《 石 涛 画 语录》翻译的同时,还加了评注 ,并 在 在1966 年发表了《关于石涛画语录的翻译和评论》。林语堂还将《石涛画语录》的全译本,作为其译著《中国画论》中的一章。还有瑞典汉学家喜仁龙等名家译本等……。
可见石涛的《画语录》影响力,《画语录》是中国画理论著作集大成者,石涛不愧为雄视古今,继往开来的杰出画家,理论家,影响深远,足当光耀千秋。(唐健钧/文)
附/作者艺术简历:
唐健钧,中国文博研究馆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研究馆员,中华大唐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华大唐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二台“鉴宝”栏目特邀鉴定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鉴识》等近十种著作。受邀去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进行书画展示,讲学及文物鉴定多次。文化艺术、文物鉴定先后师从伍纯道、文怀沙、刘九庵、史树青等先生。(来源:中国书画导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