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早期书法手迹(8)——书屈原离骚经(局部)

飘泊于墨船 2025-01-08 22:00:51

青年毛主席

我们把建党之前视为毛主席的学子时期。这一时期,先是入私塾接触中国汉字的传统书写工具——毛笔;同时在家中帮助父亲记账熟悉毛笔书写;到了第一师范学校,开始规范学习书法。毛主席深受国学传统教育,广泛地研习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法贴,并在游历中留意考察古代碑石、佛家写经和民间书法,逐步领会了书法用笔的基本要领,博学广积,为他打下了严谨而深厚的书法功底。这一早期公之于众的书法手迹不多,但这些已经发表的个别书法作品,基本上可以集中体现毛主席早期书法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形成了严谨、开张、强健、瘦劲的风骨。这篇《离骚经》(部分)大约书于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

离骚经 屈平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纽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擥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乎先路(也)。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纽夫蕙苣。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杰)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忠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

0 阅读:0
飘泊于墨船

飘泊于墨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