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主席
我们把建党之前视为毛主席的学子时期。这一时期,先是入私塾接触中国汉字的传统书写工具——毛笔;同时在家中帮助父亲记账熟悉毛笔书写;到了第一师范学校,开始规范学习书法。毛主席深受国学传统教育,广泛地研习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法贴,并在游历中留意考察古代碑石、佛家写经和民间书法,逐步领会了书法用笔的基本要领,博学广积,为他打下了严谨而深厚的书法功底。这一时期公之于众的书法手迹不多,但这些已经发表的个别书法作品,基本上可以集中体现毛主席早期书法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形成了严谨、开张、强健、瘦劲的风骨。
致 杨钟健[1]
一九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杨钟健先生
钟健先生:
前几天接到通告,知先生当选执行部主任。今日又接来示,嘱补填入会愿书,今已照填并粘附小照奉上。惟介绍人系王君光祈为我邀集五人,我现在只能记得三人,余二人要问王君才能知道。以后赐示,请寄长沙潮宗街文化书社为荷!
弟 泽东
廿九
注释
[1]杨钟健(1897~1979),陕西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投身到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去。1920年,经邓中夏介绍,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和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1923年7月,两次当选为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