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野战军,张际春的地位仅次于刘邓,为什么没有军衔

侯哥谈历史 2025-01-21 11:47:2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 | 侯哥说历史

前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中,政治部主任的地位至关重要,常常高于参谋长。这种独特的军事体制在四大野战军中尤为显著,如第一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和第二野战军的张际春等人。张际春,1900年生于湖南宜章,自青年时期便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毕业后投身于广泛的革命活动,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政治工作者。他在多次重大历史转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何他却未获军衔?张际春的传奇经历是怎样的?

张际春出生于湖南宜章的一个普通农家,1900年的一个春天降生于这片红土地。少年时期,张际春因家贫却不失志向,通过努力,他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那里,他学习文化知识,更是接触到了激荡的新思想和革命气息。

在1925年,张际春满载学识归乡,立志于教育和革命的双重使命。宜章县此时已是大革命运动的热土,张际春迅速加入,成立了农民协会,激发了当地民众的革命热情,他的教室变成了革命的摇篮,农民干部的培训班不断。

1927年,国内政局急转直下,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迫使张际春转入地下活动。在这一段艰苦的岁月中,他不光存活了下来,还在朱德和陈毅领导的宜章反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随着胜利的曙光,张际春随红军北上,踏上了前往井冈山的艰难道路,正式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

抗日战争期间,张际春的职责转向教育和宣传。他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与北方局宣传部部长。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张际春的角色再次转变,他被调至前线,担任中原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及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其影响力仅次于高层领导刘伯承与邓小平。

第二野战军的前线委员会中,张际春位列第三,高于陈赓与李达。在这个关键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刘伯承,以其深厚的军事理论和亲民的态度,使得士兵们易于接受他的指导;邓小平则以其严肃的作风和言行谨慎著称,赢得了士兵的敬重。相比之下张际春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平易近人而在关键时刻又能作出果断的决策,这种风格使他在士兵和同僚中备受尊敬。

张际春的出色表现极大地促进了红军的宣传工作,使得根据地的青年男女纷纷响应号召加入红军,而不能直接参战的民众也积极参与后勤支援工作,从而为红军提供了稳定的兵力和后勤保障。毛主席对张际春的贡献极为认可,多次公开表扬他的工作。

由于他的卓越成就,张际春从宣传处长被提升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后续还曾担任过红五军团的政治宣传部部长。在这期间,他继续负责宣传工作,还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征。

长征途中,张际春的责任范围扩大了。除了继续从事宣传和鼓动工作外,他还肩负起了救助掉队者、筹集粮食等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四渡赤水的战略转移中,他显示出了卓越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遵循左路军南下的路线中,张际春与朱德、刘伯承一同,坚决抵制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因此遭到张国焘的打压,被迫调离前线,转至红军大学任教。

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军委决策高层决定选拔优秀的军官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深造,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担当大任的高级指挥官。张际春因其卓越的政治和教育才能,被毛主席亲自推荐进入此学府,并在完成学业后,迅速上升为学校的政治部主任及代理政委。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张际春没有停下脚步,转而加入了解放战争的激烈斗争,担任中原野战军的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在这期间,他与刘伯承将军一起,策划并执行了多场关键战役,利用战斗的间歇,他还推行了包含诉苦、三查和三整等活动的政治整训运动,有效提升了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曾是二野的副政委,并最终荣获开国上将军衔的宋任穷曾评价张际春,认为他在二野的重要性仅次于刘伯承和邓小平。在二野的领导层中,除了刘伯承和邓小平,其他三位成员依次是张际春、陈赓和李达。尽管张际春的职位显赫,他却始终保持谦逊,从不炫耀自己的地位。在一次二野的庆功会上,组织者挂出了刘、邓和张三人的大幅照片。张际春见状,坚决要求将自己的照片撤下,他谦虚地表示,自己不应与刘邓二位首长并列。

他的出身贫苦,对他的性格和行为风格影响深远。他一直维持着自己朴素的生活方式,即使在享有高位时,也从未要求过任何特殊待遇,甘于在二野战军中做一个“绿叶”,因此虽然功勋卓著,但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然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张际春在刘邓军中的角色不如实权派参谋长,事实上,他作为政治部主任,与参谋长何副并列,各有职责。参谋长负责战斗训练和战术执行,而张际春则承担着党的建设和部队干部的管理任务。张际春凭借其出色的才华,能够将合适的人选置于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中央的命令总是首先由刘伯承和邓小平接收,张际春的名字很少出现在红头文件中,但他在部队中无疑拥有实权,被视为部队的“定海神针”。

新中国成立后,张际春历任西南军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重庆市军管会主任、西南军区第二书记等重要职务。他在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肃清当地土匪、主持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际春的资历和功绩足以使他晋升为大将,至少也应该是排名靠前的上将,但在1955年的军衔授予仪式上,毛主席亲自划掉了他的名字,并寓意深长地说道:“他,另有用处。

事实上,早在1954年初,张际春就在大力推动大西南地区的建设工作。党中央决定将他调往北京,出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到京后,毛主席亲自与他谈话,张际春谦虚地表示自己多年专注于部队的政治工作,对地方宣传业务尚感不熟悉。

毛主席却笑着回应说:“正是要把你在部队政治工作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地方宣传中来!”这标志着张际春要脱下他穿了27年的军装,转入中央工作,也显示了毛主席对他的高度重视。

这次调动虽然是出于国家利益,对张际春个人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职业抉择。他是在荣誉与国家发展之间做出了选择,毅然决然地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

当周恩来总理见到他时,立即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如果你因为不能参加授勋仪式而感到不快,可以直说,但你要理解组织上的难处。”张际春急忙回应:“总理,我完全没有任何意见,我会全力以赴地执行上级的安排。

在张际春看来,作为一名革命者,他不应享有任何特权。他自己也看得很开,表示:“有军衔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关键是要将工作做好,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中央,都应如此。

不幸的是,这位曾经在特殊时代保持高度清廉和公正的张际春,也遭遇了政治冲击的考验。作为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他负责监督全国的文教工作,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职期间,他数次拒绝了一些企图利用他职权以求私利的人的拉拢,这导致这些人对他心生不满,开始寻找机会对他进行打击。

由于张际春的人品无可挑剔,攻击者未能找到明显的把柄,便开始挖掘他的过去。他们将焦点对准了张际春大革命期间曾短暂加入国民党的历史,污蔑他为“反动派”。在一系列批斗会上,张际春未曾有机会申辩,便被强加上了不实的罪名,接受了无休止的批判。

长时间的政治压力和心理折磨使张际春身心俱疲,1968年初因病倒下。在病情关键时刻,那些“造反派”竟然阻止他外出就医,错失了治疗的黄金时期。当他终于获得批准前往医院时,病情已发展到医生无法挽救的程度。1968年9月,这位一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老战士含恨离世,享年68岁。

毛主席曾经评价他说:“张际春是一位好同志。”虽然张际春已经离开我们,但他在西南地区的辛勤工作和所做的贡献,将永远被西南的人民铭记。

0 阅读:21
侯哥谈历史

侯哥谈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