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国土广阔无边,俄罗斯在动荡年代却选择走向冰封的远东。
这是一段苦难的历史,却也是俄罗斯复兴的机会。苏联已不复存在,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身处重重困境,前路迷茫。回首往事,俄罗斯为何不趁机控制富庶的东欧远东区域终年严寒,民族复杂,发展艰难,叶利钦为何孤注一掷
一个由十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庞然大物,却在1991年分崩离析。是前车之鉴还是新的希望苏联解体使俄罗斯一夜之间从超级大国跌落神坛。经济体制僵化,政治腐败,民族冲突此伏彼起,埋下了苏联覆灭的祸根。
叶利钦在动荡时期接过燃眉之急,执掌俄罗斯政权。然而,连个一流国家的门面都勉强维系。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正在迅速蚕食东欧地区。乌克兰在解体浪潮中摆脱束缚,建立独立体制,让俄罗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哈萨克等中亚国家亦步亦趋,令人痛心疾首。
放任东欧加盟国独立去却是俄罗斯无奈之举。实力已然不足,不如先把目光投向更为关键的远东。工业发达的西部地区蓬勃发展势头犹存。而广袤的远东区域则难以启齿,这里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耕耘。
近七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俄罗斯总土地的四成之多。可是连苏联当年都未能深度开发这片被冰雪覆盖的乐土,自然灾害更是防不胜防。
漫长的寒冬几近遮天蔽日,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在这里已是常态。一年有大半时候都生存在如此环境,就连着装都成了沉重的负担。这还仅仅是恶劣的天气情况,远东地区的地质条件同样令人忧心忡忡。
火山喷发、地震频发,这些自然灾害根本无从预防。整个区域仅有八百万人口,密度远远低于俄罗斯其他地区。群众的安全隐患同样值得重视,人口流失持续加重,形势在俄罗斯看来着实让人焦虑万分。
即便数十年前的苏联工业实力不容小觑,拥有先进技术的支持,这样的困境仍将一筹莫展。因为远东地区的独特性在于多元的民族构成,这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挑战。
尽管种种不利因素制约着远东地区的发展,但这里蕴藏着俄罗斯难以割舍的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