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文章说过,那艘舰船其实就是猎雷舰,只是骗李鸿章是快船,当时的行情,快船价格是猎雷舰的六倍以上,而鱼雷艇又比猎雷舰更便宜,那么龚照瑗的快船怎么可能只比弗莱舍的鱼雷艇贵三倍而已。
可见李鸿掌管北洋水师这么多年氪金氪的倾家荡产,始终不知道自己在氪什么。其实日本也是重度氪金国家,甚至连吃饭钱都拿去氪金,但为什么效果差这么多?我们继续看下去。
最后李鸿章决定跟德国买四艘,钱也准备好了,下定后预计十个月后抵达中国,但中国海军史上并没有这些船只来华的记录,所以出现了两个谜题,第一,弗莱舍的船只到底有没有来?目前看来是没有,第二,如果没有成交,那款项跑去哪了?翻遍所以史料。甲午战争后并没有弗莱舍的船只来华,要解释款项去哪了,也只能等待新的史料出现。很大可能李鸿章钱都给下去了,但装备却被吃了。而弗莱舍推荐的是德国D7鱼雷艇,从这们可以观察到,弗莱舍虽然是德国籍的鱼雷教官,但对德国海军的知识显然是过时的,因为当时已经有最新型号D9鱼雷艇下水,却一直推荐D7鱼雷舰给中国,而现在史料也可以查到D7级鱼雷艇的造价是32598英镑,和福莱舍的报价是40220英镑,莱舍的水钱抽了接近1/4,买四艘就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大概抽拥一亿人民币,等于又可以买一艘新的船了。
而当时北洋水师招聘洋教头并没有遴选制度可言,基本上你只要是洋人,你就是专家,所以当掮客买办就是那么好赚钱,随便抽佣金都是上亿,且李鸿章等一票北洋水师高层根本不懂海军,你只要是洋人随便吹,他随便信,难怪大家争先恐后想帮李鸿章办事。一开始李鸿章喜欢购买英国、德国的舰船,但毕竟要等,李鸿章要是即时战斗力,于是掮客们就把目光放到南美洲各国,购买现成的新式二手船舰,像是智利、巴西与阿根廷,反正现在不打仗,好好来宰一宰李鸿章这个冤大头。
而掮客又是前面说的龚照瑗,但最后信息混乱,日本又不断作梗,到战争结束时一艘军舰也没有买到。就在战况危机时,驻德大使许景澄发电报来说,土耳其跟德国订购一艘鱼雷艇,接近完工,可以先转让给中国,李鸿章却嫌吨位小不想买,但实际上这艘船1896年5月才下水,根本不是李鸿章要求的现货,他没有买,不是因为洞悉情况,而是嫌不够大,才没掉入陷阱。可是李鸿章不久前跟英国买的飞艇号却同样的型号,吨位及火力都不如这艘土耳其船。李鸿章却很满意,可见他办事没有逻辑性跟原则。
总结下来,李鸿章掌权北洋水师这么多年,却对海军的基本认识都没有。从史料中发现,李鸿章买船舰最关心的就是有没有现货,下定后几天可以收到。虽然可以体会李鸿章此举是为了打赢对日战争,希望海军能有多种火力,但海军是高科技兵种,你想今天买明天就投入战事,只能说荒谬,又不是说陆军今天买了2000把步枪,明天这2000把步枪就可以投入战场。海军船舰上的武器需要学习操作也需要熟练。李鸿章以为新的船舰一到,海军的战斗力便可提升,以陆军的思维去办海军,这就注定失败。
清朝以为打不赢花钱就对了,结果花大笔的钱却不努力练习军事技术,隔壁小国日本也是花钱能手。但日本除了花钱买装备,还是很认真练的,最后结果就是清廷被吊打,而各级官员不是贪污就是无能。
其实当时国外很多期刊都是专门讲海军的,像是英国的海军年鉴,以李鸿章北洋水师的影响力,要搞到几份外国期刊研究并不难,问题就是北洋水师及那些高级将领就是没有这种责任归属感,你不练就算了,连空门都不想专研。反观日本海军将领长期有翻译阅读欧美军事期刊的习惯,像是海权大师马汉于1890年的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20到1783》这本书深深影响了各国的海权发展。书籍一问市,日本译本随即出现。而中文版一直到了1950年代才有译本,这样比较下来,一勤一懒,一尽责一懈责就会有强烈的对比。所以从甲午战争到日后几场大战,中国被日本吊打,其原因不是很明显的吗?清朝最后的五十年,搞了现代化的海军,却始终不是旁边的小国日本的对手,除了经费不足外,主持大局的始终是个门外汉,再配上一群酒囊饭袋,对海军无责任感的庸笨将领,这才是失败的主因。
一句话,败在不重视科学,包括现在。
没有归属感!也不知道守护谁!所有人,都只有自己
门外汉来领导专业的人和事,只会起反作用
甲午战争前夕,清朝的海军战舰是亚洲最强的。
才赚25%,你们不觉得很厚道了么。
北洋海军当时是亚洲第一啊,打不过纯属内部原因,当时日本已经油尽灯枯了,再坚持一下就赢了。
从一个海军弱国的德国购买军舰?
北洋舰队亚洲第一
假炮弹,太保守
总归两字:腐败
小编没上过初中吧,初中历史这部分的主线就是技术——制度——思想,甲午失败的原因就是人和制度的问题
你老师没讲过???
论亚洲第一水师怎么是变成亚洲第一cjb的[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