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銅元,历史的见证者。

传世珍坊 2024-10-29 10:07:15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开铸圆形无孔铜币(铜元)。次年,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造。光绪二十七年,四川省在成都设四川铜元局,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六月开工铸造当五、当十文面额铜币,七月增铸当二十文铜币。

军政府汉字五十文

军政府汉字一百文

辛亥革命时期的变化:

保路运动推动:1911 年 5 月,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化名义,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四川人民的强烈反对,数十万人参加保路同志军。保路军包围成都,赵尔丰无法控制局面,将政权交给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蒲殿俊等立宪派人士。四川省宣告独立,成立了 “大汉四川军政府”。

军需及财政需求:新成立的四川军政府面临需用日繁、度支日绌的财政困窘局面,为扩充军需、维持政府开支以及满足保路运动的需要,接管成都造币分厂,决定铸造 “四川铜币”。1912 年 4 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军政府之命,开模铸造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也称 “汉” 字铜元。

按照清朝及北京民国政府的规定,当 5 文、当 10 文、当 20 文的铜币,应是铜占 95%,锡铅占 5%。但因铜矿缺乏、军阀混战等原因,铜币质量逐渐下降。品质较佳的四川铜币多以紫铜为主,黄铜的相对较少。币面正中 “四川铜币” 4 字,中间为海棠花图案,上没有 “军政府造” 字样,下部为币值。背面中间有个圈,圈内有篆阳文 “汉” 字,大圈外环 18 个小圈,象征独立的 18 行省,上部为 “中华民国元年” 字样,有当十、二十、五十等面额。1913 年,增铸当 100 文、200 文的铜币。民国二年,添铸的当二百文铜币,币面正中一个圈,圈内为嘉禾两穗环绕,中为大写汉字币值,上眉 “中华民国二年”,下为 “四川造币厂造”,背面有一圈,圈内两面交叉的五色旗,上眉英文 “the republic of china” 字样,下部为英文面值。

四川铜币在不同时期铜质有一定特点。清末初铸时质量较好,一般采用紫铜,铜含量约为96%-97%。民国以后,因铸币者可能为谋取更多利益掺入白铅等杂质,铜质纯度下降。不同的铜合金成分会使铜币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例如,正常的四川铜币颜色应符合当时的铸币特征,若颜色过于鲜艳、刺眼或与常见的四川铜币颜色差异较大,可能是伪造品。先秦时期的铸币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铜质呈青红色;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为青铜铸造,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等。 四川铜币的锈色是经过长时间自然形成的,锈迹与铜质结合紧密,所谓“锈色入骨”,不易脱落。常见的锈色有氧化铜形成的黄、橙红、鲜红、深棕等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而且锈层有层次感、分布自然。   四川铜币是机制币,是雕模后经机器冲压而成,图文清晰,线条精细流畅。文字笔画规整、粗细均匀,图案边缘清晰,没有模糊、粘连的现象。比如币面上的文字、图案、花纹等细节都应该清晰可辨,不会有缺笔少划、模糊不清的情况。四川铜币的包浆是在长期的流通、使用或保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自然的光泽和质感。包浆颜色均匀、自然,有层次感,正反两面的包浆不完全相同。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能看到从一种包浆颜色到另一种颜色的过渡,颜色的变化是渐进式的。  四川铜币的标准尺寸和重量,真品的尺寸和重量应该符合标准范围。如果铜币的尺寸过大或过小、重量过轻或过重,都可能是假币。比如民国十五年四川嘉禾铜元中,一百文的重量约为9克。   四川铜币上的文字具有特定的风格和书写规范,文字书写流畅、自然,字体的笔画、结构符合当时的书法特征。仔细观察文字的笔画、笔顺、字体形态等  图案线条清晰、细腻,图案的纹理、层次感分明。比如四川铜币背面的“汉”字以及周围的小圆圈等图案,图案清晰、规整。

以下是部分四川铜币的过往成交记录:(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2023 年 7 月 13 日,四川铜币军造估价 76.53 到 96.28 。万,成交价为 HKD180.90 万。

2023 年 7 月 8 日,四川铜币军造当制钱五十文估价 43.20 到 86.40 万,成交价为 HKD51.84 万。

2023 年 7 月 3 日,四川铜币一组估价 129.60 到 259.20 万,成交价为 HKD155.52 万。

2023 年 8 月 9 日,四川铜币军造估价 92.00 到 92.00 万,成交价为 HKD110.00 万。

2023 年 8 月 6 日,军造四川铜币(错版)估价 60.00 万,成交价为 RMB60.00 万。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