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之战50年

清浩谈军事 2024-01-20 09:18:14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又称为西沙海战,是1974年1月19日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西部的永乐群岛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南越军队发生的一次中小规模海上作战。

位于南海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越南南方当局侵占西沙群岛之珊瑚等岛屿,并对南海其他诸岛怀有领土野心。I973年9月,南越当局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I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谴责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国对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各群岛拥有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决不容许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任何侵犯。

西沙永乐群岛的甘泉岛附近海面

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派驱逐舰16号(李常杰号)侵入西沙的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生产的中国402、407号渔轮挑衅,无理要求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甘泉岛;17—18日,又增派驱逐舰4号(陈庆瑜号)、5号(陈平重号)及护航炮舰10号(怒涛号)侵入上述海域,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企图作为继续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

战前部署

面对南越当局的侵略行径,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击入侵之敌,中央军委命令海军南海舰队立即派出舰艇驶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进行巡逻,海南军区派出陆军分队与民兵随海军舰艇进驻西沙群岛的三个岛屿。

1月17日1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榆林基地271(指挥艇)、274号猎潜艇编队(指挥员为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和73大队长王克强)在舰队航空兵掩护下,到达永乐群岛海域执行巡逻任务。

参战的274艇

1月18日5时30分,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派出281、282号猎潜艇编队(指挥员为74大队长刘喜中),中途经榆林基地补给,开赴西沙永兴岛待命。

1月18日7时,南海舰队广州基地派出396、389号扫雷舰编队(指挥员第为10大队大队长长左崇义)驶往榆林港装载为民兵运送的补给物资,并由榆林基地直接驶向永乐群岛海域增援。

1月19日晨,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江海率某侦察队和3个连,乘海军舰艇分3个梯次从榆林港向西沙永乐群岛开进。

当日,由海南军区司令员江雪山和南海舰队副司令员罗文华等有关单位领导组成西沙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西沙自卫反击作战。

西沙永兴岛

197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由主持军委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叶剑英牵头和邓小平、陈锡联、苏振华等六人组成领导小组,也称“军委六人小组”,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西沙海战期间,由叶剑英、邓小平具体负责,到总参部作战室直接指挥西沙海战。另外,总参谋部副总长向仲华、海军副司令员孔照年、空军副司令员张积慧也来到总参作战室。

双方舰艇对比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271、274号猎潜艇(6604型猎潜艇),标准排水量320吨,航速18节,85mm口径炮1门,37mm口径炮2门,12.7mm口径机枪;

281、282号猎潜艇(037型猎潜艇),标准排水量375吨,航速30节,双联57mm口径炮、双联25mm口径炮各两座;

389、396号扫雷舰(6610型扫雷舰),排水量570吨,航速15节,双联37mm口径炮,双联25mm口径炮各两座,14.5mm口径机枪,389号舰将原舰艏双联37mm炮改为1门85mm口径炮

越南共和国海军:5号舰“陈平重”号(旗舰)、16号舰“李常杰”号,标准排水量2040吨,1门127mm口径炮,1座双联40mm口径炮,2门20mm口径炮,2门迫击炮(最初为美国海军“巴奈加特”级水上飞机支援舰,后改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巡逻舰);

4号舰“陈庆瑜”号,标准排水量1253吨,2门76mm口径炮,1座双联40mm口径炮,8门20mm口径炮(原美国海军“萨维奇”级护航驱逐舰,即“护卫舰”,曾作为防空雷达警戒舰);

10号舰“怒涛”号,标准排水量650吨,1门76mm口径炮,2座双联40mm口径炮,6门20mm口径炮(原美国海军“Admirable”级扫雷舰)

南越军队4艘舰艇总吨位6000余吨,解放军6艘舰艇总吨位才2500吨,还不及越军一半;南越军舰炮大、数量多,我军军舰炮小、数量少。

作战经过

1月19日晨,南越海军10、18号舰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巡逻舰艇接近;4、5号舰由金银岛以南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中国海军扫雷舰389、396号将南越海军10、16号舰拦阻于广金岛西北海面,猎潜艇271、274号进至琛航岛东南海域,与南越4、5号舰对峙,形成分割南越舰艇的态势。7时40分和49分,南越4、5号舰先后以40余人,强行登陆琛航、广金两岛,当即被中国守岛民兵在海军舰艇编队支援下击退。10时22分,南越4舰同时向中国舰艇编队发起攻击,中国舰艇被迫奋起自卫,各舰群以近战歼敌的战法,集中火力猛烈还击。与此同时,增援的281、282号艇由永兴岛向永乐战区急进,于12时12分加入战斗。经4个多小时激战,南越护航炮舰10号被击沉,驱逐舰4、5、16号被击伤后逃逸。

中国海军271、274、389舰艇的85mm口径炮主要配备的是爆破弹(根据中方指挥员战后回忆,认为最得力武器是271、274、389号舰艇上的85mm口径炮),396舰的双管37mm口径炮用的也多是爆破弹,后来赶到的281、282艇的双管57mm口径炮使用穿甲弹击沉了南越海军10号舰。南越军舰炮击中国海军的小型舰艇主要使用的多是穿甲弹,穿甲弹往往会是“贯穿而过”,毁伤效果不如爆破弹。

19日海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遵照上级指示,为输送、掩护陆军分队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岛屿,并准备打击可能再次入侵的南越舰艇,迅速调集各型舰艇15艘,载运陆军4个步兵连,于20日8时以前,分批抵达永乐群岛海域。9时35分,步兵分队由海军舰艇和渔轮输送并在海军航空兵掩护下,向被南越军队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3岛逐岛发起攻击,至13时45分收复3岛,全歼入侵的南越军队。中国军队以较少的伤亡迅速控制了整个西沙群岛以及周边海域。

1月20日下午,南越当局不甘心甘泉岛、珊瑚岛被中国军队收复,派出“麒麟”号军舰搭载1个营的兵力增援珊瑚岛。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和广州军区空军亦作好迎战的态势。南越当局担心“麒麟”号军舰的增援有去无回,下令“麒麟”号军舰半途返航。期间,南越方面呼吁在北部湾海域活动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干预但被拒绝。

战斗结果

交战双方兵力:

中国:6艘舰艇和一个营左右兵力

越南:4艘舰艇和两个连左右兵力

参加西沙海战的274号猎潜艇在亚龙湾

在这次西沙自卫反击作战中,海军南海舰队参战部队共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毙伤100余人,协同陆军登岛部队俘49人(其中美国人1名。战斗结束后不久,中国即将全部俘虏遣返),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中国海军1艘扫雷舰重伤,1艘猎潜艇轻伤,牺牲18人,负伤67人。

1月23日,中央军委、国务院给参战的全体军民颁发了嘉奖令。这一胜利,严重打击了南越当局的扩张主义,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战斗结束后,参战部队和民兵受到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通令嘉奖。

西沙永乐群岛反击作战祝捷庆功大会

西沙琛航岛烈士陵园

文艺作品

西沙之战发生后一两年内,国内涌现出大量文艺作品,讴歌我国军民保卫美丽的西沙、誓死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英雄事迹。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这次海战是唯一没有见诸新闻报道,而通过文艺形式表现的一次战斗。

诗报告《西沙之战》

作者张永枚,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团员,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组创作员。曾创作歌词《人民军队忠于党》《骑马挂枪走天下》及大量诗集、中长篇小说和纪实文学等。

1974年张永枚创作的诗报告《西沙之战》,全诗除序诗外,共分四章。第一章“美丽富饶的西沙”,第二章“渔民与敌周旋”,第三章“海战奇观”,第四章“国旗飘扬在西沙群岛”。

《西沙之战》先于1974年3月15日在《光明日报》上全文刊登,然后《人民日报》予以转载,接着全国很多报纸都进行了转载,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篇报告诗连载最多的纪录。很快还有了英文版、法文版、蒙古文版、朝鲜文版以及世界语版,影响之大,轰动全国。

当《西沙之战》发表后,有人问张永枚是否还写一部戏时,张永枚回答得很幽默:“武松打虎的故事之所以流传百世,是因为武松打的是虎,咱们这次打的是狗,写武松打狗没什么意义。”

张永枚年轻时

诗报告《西沙之战》

长篇小说《西沙儿女》

长篇小说《西沙儿女》是作家浩然在时代巨著《艳阳天》《金光大道》之后的又一部重要代表作,也是一部描写我国西沙自卫反击战的长篇小说,集结“正气篇”和“奇志篇”,算是上下篇结集出版,也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

《西沙儿女》上篇“正气篇”描写了海南岛渔民与日寇战斗周旋保卫西沙的事迹,下篇“奇志篇”则通过以阿宝为代表的西沙儿女,在祖国海岛上抓革命、促生产、保发展,特别是在西沙自卫反击战的对敌斗争中,表现了我国西沙军民积极建设美丽的西沙、勇敢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伟大精神。

长篇小说《西沙儿女——奇志篇》

电影《南海风云》

《南海风云》是197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导演景慕逵、张勇手,主演唐国强、张勇手、高保成、洪学敏等。影片以西沙之战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于化龙从渔民到水兵、从战士到舰长的成长,表现了我国军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保卫祖国南海诸岛的故事。

电影《南海风云》剧照

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电影《南海风云》有一首优美的主题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苏圻雄作词,吕远作曲。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是一首男女声二重唱歌曲,电影原唱是卞小贞和梁长喜。影片演职员名单字幕上出现的演唱者名字为吕文科、卞小贞、梁长喜,这三位都是海政文工团的歌唱家。很多人都误传此歌是吕文科、卞小贞演唱的。著名歌唱家吕文科早在50年代就因演唱《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克拉玛依之歌》而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在演唱者名单中排在前面了,实际上吕文科唱的是影片中另一首插曲《飞翔吧,海燕!》。

影片《南海风云》中,主题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画面

《南海风云》上映后,《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歌以其清新、欢快的节奏,一经推出就很快流传开来,也从此唱红了祖国大江南北。评价起《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演唱者,曲作者吕远说,梁长喜和卞小贞唱出了《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灵魂。

美术作品

还有许多以西沙之战为题材的宣传画、连环画等。由于西沙之战是以海战为主,美术作品也主要是海战题材的。下面这三幅油画反映了当时的战斗场景。

这些作品中,我海军穿的是蓝白色水兵服。海战时间是1974年1月,实际上当时我海军穿65式海军服装(1965年6月1日装备),深灰色,没有水兵服,官兵都戴解放帽,服制与陆空军一样。1974年5月1日海军换装,恢复1965年以前服装样式。这些文艺作品创作时,许多已经是换装后了,因此都画成了换装后的服装。

西沙海战我海军官兵应是这种着装

有些网友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呼“作者粗心、疏忽”,甚至认为作者不懂。其实,很多作者本身就是海军系统的创作员,他们不会不知道海军换装的结点。只不过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上面就是这么要求的。电影《南海风云》我海军服装也不是当时的。不仅这部影片,70年代中期拍摄的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侦察兵》《南征北战》(重拍)《渡江侦察记》(重拍)《难忘的战斗》等,解放军都是红领章、红帽徽。就连《闪闪的红星》里红军都是65式红领章、红帽徽,你能说导演、服装师不懂?

0 阅读:2

清浩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