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许世友要和耿飚比武,耿飚:咱俩是南拳北腿,打不起来

帝哥说史 2023-08-03 10:30:17

耿飚是我军的一名功勋卓著的战将,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名武艺超群、骑术精湛的猛将,在战争年代,耿飚多次率部斩关夺隘,所向披靡,他也因此得到了一个“耿猛子”的雅号。

耿飚

耿飚的父亲名叫耿楚南,年轻时就走南闯北,学得一身好武艺,他还曾被选入皇宫,担任侍卫,并得到了一副皇帝御赐的虎头双钩,所以人称“双钩大侠”。

耿飚从小就跟着耿楚南练武,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南拳、气功、单刀、点穴等功夫他样样精通。耿楚南还经常叮嘱耿飚说:

学习国术,大的是为了保国安民,为国效力;小的是为了健身、防身,锻炼意志和毅力。切不可学武后恃强逞能,打架斗殴,更不能以此欺凌别人。

后来耿飚参加红军后,很快就凭借一身武艺崭露头角、屡立战功,短短几年就当上了团长,他曾这么回忆说:

参加了红军后,特别是在长征中,环境那样艰苦,战斗那样激烈、频繁,我都挺了过来,而且身体越来越结实;在战斗中有时与敌人肉搏,能连续杀伤多个敌人,有时徒手俘获敌人;这些显然应该归功于自幼习武。

1934年7月2日,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温坊战斗中,时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的耿飚奉命率部担任正面突击的任务,矛头直指敌军的指挥部所在地温坊。但在战斗打响以后不久,军团部突然下达了一个停止攻击的命令,但派出的传令兵在路上牺牲了,耿飚的红四团并没有收到这一命令。

耿飚只顾带领部队猛冲猛打,但政委杨成武很快发现情况不对,他跑到耿飚身边说:“团长,有点莫名其妙啊,好像只有我们一个团在打呀!”

耿飚仔细听了听,发现四面八方确实已经没了枪声,此时究竟是敌情有了新的变化?还是友邻部队已经撤出了战斗?如果红四团独自进攻,会不会落入敌人的包围圈?在这个关键时刻,耿飚的猛劲又上来了,他果断下令:“不管怎么样,我们先打下温坊再说!”

杨成武也支持耿飚的意见,他对参谋长说:“你马上拟个作战命令给各营连,照原命令攻击!”

杨成武

红四团在耿飚的带领下,很快就推进到了温坊的外围,敌人在这里利用一个葫芦垭口的有利地形据险坚守。耿飚一边调集全团的机枪火力,一边把手枪一举,高喊道:“干部、党员跟我来!”

由于耿飚身先士卒,官兵们士气大振,很快便攻下了垭口。到7月3日天亮时,红四团竟俘虏敌人超过1000人,却只消耗400发子弹、3人负伤。此时耿飚才知道,只有红四团没有收到撤退的命令。

红二师师长陈光得知红四团打胜仗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马上给耿飚打了电话,先是好好地夸奖了耿飚一番,然后突然话锋一转:“耿飚,你知不知道你犯了错误?”

耿飚有些纳闷,他回答说:“不知道。”

陈光严肃地说:“听说你把干部、党员都带上去打冲锋,万一被打掉了,损失多大?”

陈光

耿飚这才意识到自己当时考虑欠妥,他诚恳地说:“我承认错误。”

陈光说:“好,这次罚你写篇文章,题目就叫《反对个人勇敢》,要强调集体英雄主义,限3日内写好。”

3天以后,耿飚按时把文章交给了陈光,陈光看完以后十分满意,他对耿飚说:“猛子呀,今年25岁不到吧?”

耿飚回答说:“师长好记性,我正好25岁。”

陈光感叹说:“打一仗,进一步,你能文能武啊!”

不久以后,经陈光推荐,耿飚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了《红色中华》上。

红军开始长征时,耿飚正身患疟疾,他拖着重病之身,跟着队伍踏上了征程。耿飚和杨成武带领的红四团在长征路上一直打先锋,是红一军团的一把尖刀,打了无数的硬仗、巧仗、险仗、恶仗,其中最惨烈的,当属血战湘江。

1934年11月下旬,红一军团先敌跨过湘江,占领了有利地形,掩护全军安全渡江,红四团在“怀中抱子岭”一线大小几个山头上,抵挡敌人15个团的进攻。11月30日,战况空前激烈,红四团伤亡很大,多处阵地失守,杨成武也身负重伤,此时耿飚身上的猛劲又上来了,他大吼一声:“拿马刀来!”说完便举起寒光闪闪的马刀,带头向敌人冲了过去。

《血战湘江》剧照

耿飚冲入敌阵后,如入无人之境,砍死了多个敌人。战斗结束后,耿飚浑身上下溅满了敌人的血,身上的血腥味令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士阵阵作呕。

红四团在阵地上整整坚持了5天5夜,直到中央纵队全部渡过湘江,他们才撤退。后来杨成武在《忆长征》中这样描述这场惊心动魄的血战:

敌人像被风暴摧折的高粱秆似的纷纷倒地,但是打退了一批,一批又冲上来,再打退一批,又一批冲上来。从远距离射击,到近距离射击,从射击到拼刺,烟尘滚滚,刀光闪闪,一片喊杀之声撼山动地。

红军走到四川时,耿飚那匹从瑞金骑来的骡子突然走失了,耿飚便带着几个战士,到附近找马,他们很快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发现了好几个马群。耿飚看上了一匹遍体雪白、四蹄黑色的骏马,此时他手上根本没有套马工具,要想驯服这匹马是很困难的。

耿飚于是徒手猛追,终于抓住了马尾巴,然后飞身跃上马背,但野马欺生,毫不客气把他甩了下来。耿飚的猛劲又上来了,他再追,再上……就这样折腾了整整一天,耿飚成了一个“泥人”,但终于把这匹骏马制服了。

耿飚驯服的这匹骏马是匹领头马,它带着十几匹马和耿飚一起回到了驻地。耿飚见朱德只有一头小骡子驮行李,当即送给了他两匹好马,不料消息传开后,林彪、聂荣臻、徐特立、董必武等人都写条子来找耿飚要马,耿飚除了留下自己的坐骑,其它的马全部送出去了。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耿飚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和他一起入学的,还有红四方面军的猛将许世友。有一天,耿飚和许世友在学校操场上散步时,聊起了各自的经历,许世友得知耿飚也会武功后,便来了兴趣,说要和他比试一下。此时周围的人都来看热闹,他们高声叫道:“比一比,比一比!”

耿飚牢记着父亲的教诲,不愿逞强,于是对许世友说:“咱俩是南拳北腿,不一定打得起来,再说了,谁打了谁也不合适,还是你自己来一套吧!”

于是许世友果然打了一套拳,虎虎生风,“少林”味十足,让大家看了大为赞赏。

抗战全面爆发后,耿飚任129师385旅参谋长,并带领770团留在后方,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

耿飚(左)在延安

1941年,边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耿飚也带领770团进山开荒屯田。当时边区经常有野兽出没,不仅糟蹋庄稼,虎豹等猛兽还经常咬伤人,妨碍部队开荒种地,耿飚便组织部队开展了打猎活动。

有一天,耿飚把猎到的一只老虎送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补补身体,他对毛泽东说:“这是我亲自猎来的老虎,送来给主席您吃。”

毛泽东看到这只老虎后非常高兴,他说:“古有武松打虎,今有耿猛子送虎!”在场的人听后都大笑了起来。

部队猎到的老虎

毛泽东还向朱德开玩笑说:“你能不能一个人把这老虎举起来?”朱德还真试了试,最后只能摇头说:“不行,不行!”

这就是耿飚,上了战场后,可以以一当十,杀个长坂坡七进七出,下了战场后,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确实有一股“猛劲”。所以文章的最后,帝哥也忍不住要称赞一句:“好一个耿飚!”

1 阅读:225
帝哥说史

帝哥说史

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