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统,严厉警告!

自在舒兰 2025-02-17 21:38:07

2月14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对当下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其对待国际规则的态度予以严厉警示。施泰因迈尔清楚指出,现今的美国政府对世界的看法和传统盟友的看法大不相同,其“不顾既有的规则、伙伴关系以及相互间的信任”。这番言论着实给美国的外交策略拉响了警报,也给全球秩序的未来增添了一层阴霾。

德国作为欧洲的重要支柱国家之一,该国总统的这番表态极为关键且紧迫。当下的国际形势中,美国的外交政策越发倾向于单边主义,屡屡无视多边规则以及国际合作,这着实是全球秩序的重大退步。而施泰因迈尔的话语精准地指出了美国新政府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专横跋扈,由此导致的不只是欧美关系出现裂缝,还让全球秩序陷入深度动荡之中。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美国曾是全球秩序的引领者,西方国家作为其传统盟友,也曾和它维持着紧密的合作。可是,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策略,使美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拜登政府上台后,虽说言语上看似向国际主义靠拢,但实际行动中,美国仍然沿袭单边主义和干预主义的旧模式。针对此情况,施泰因迈尔提出了疑问。他表示,美国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极度显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而且在不顾及盟友利益和全球规则的前提下,实施一种“零和博弈”的外交手段。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国际秩序,还让全球合作的根基变得薄弱。

施泰因迈尔的说法可不是没依据的。过去这一年,能发现美国在全球不少关键问题上的态度和举动,都表现出很强的单边性。它跟盟友的关系变得疏远,在气候变化、贸易战、国际安全等事项上,不是推翻就是轻视国际协议,美国新政府差不多不顾传统盟友的利益,老是往“独自行动”的方向走。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也许能让美国好像取得了一些战术层面的成功,可长远看,这是在严重损害全球信任的基础。

施泰因迈尔的言辞颇为犀利,他表示“欧洲不会成为在车灯下受惊的鹿”,这话隐含着浓烈的不安与警惕。欧洲,特别是德国,向来是美国于全球事务中颇为倚重的伙伴之一。但是,伴随美国外交政策朝着“孤立主义”以及“利益至上”转变,欧洲渐渐有了被边缘化的感觉,在一些关键决策方面,美国几乎未和欧洲展开充分的交流与协同。像美国重新回归巴黎气候协定、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势等,都没有充分考虑欧洲的立场与利益。这使得欧洲的外交政策开始变得被动,而美国政府的“强硬做法”让众多欧洲国家看到了令人不安的前景。

施泰因迈尔的警示给欧洲带来了一个关键的反思机会: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中,欧洲不能再如往昔那般盲目依靠美国,而是要更重视自身战略的独立性与合作性。施泰因迈尔的表态并非只是指责,而是对欧洲未来于全球事务里角色的深入思索。面对美国的单边行径,欧洲不但要强化内部的团结,还应该主动探寻与其他大国的合作,像中国、俄罗斯这类国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欧洲一定要处在更为自主的地位,从而保证自身的战略利益不会被外部势力所左右。

然而,这并非表示欧洲可以彻底不受美国影响。要知道,美国依旧是全球头号经济体与军事强国,特别是在北约的体系中,欧洲还是离不开美国的军事庇护。而这种战略上的依赖,致使欧洲在面对美国施加的压力时,显得特别软弱。施泰因迈尔所讲的“车灯下被惊到的鹿”,确切地说是对欧洲当下艰难处境的形象描述:看似强大,可心底里仍旧对未来的风雨感到担忧和恐惧。

面对这样的困境,欧洲得清楚,往后的国际关系不再是以往那种“美国说了算”的情况,而是呈现出多极化、复杂化的态势。在这个新态势下,欧洲得强化自身的战略自主能力,不光得加深和传统盟友的协作,还得在全球事务里去争取更多的发言机会。而做到这一切的基础,是欧洲各国得扔掉过度依靠美国的想法,敢于对传统秩序发起挑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实现深度变革。

就这方面来说,施泰因迈尔的讲话有着关键的警示作用。欧洲的将来,不能被美国的单边主义掌控,而应当积极谋求自身的突破,变成全球多极化格局里的一股关键力量。唯有把内部合作加深、将战略自主性强化,欧洲才可以在日后的国际竞争当中拥有足够的发言权与影响力。

当下,全球处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给全球秩序毫无疑问地造成了深远的冲击。就欧洲而言,怎样在这场大国的较量里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处,会决定它在日后国际舞台上的位置。施泰因迈尔的呼喊,恰是针对这一未来局势的深入思考:欧洲,务必要强化合作与团结,才能够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中,对自己的全球角色进行重新界定。

0 阅读:2
自在舒兰

自在舒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