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岳家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千古风流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和悲剧,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浴血奋战,却被自己的君主宋高宗和权臣秦桧陷害杀害,成为千古冤魂。
他的死引起南宋朝野和民间的哀悼和愤怒,是南宋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所幸名声和事迹被后人传颂和敬仰,秦桧如今依然跪在岳飞的面前。
那么,宋高宗、秦桧为什么要杀害岳飞?曾经宋高宗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说了8个字,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少年英雄岳飞
宋徽宗政和二年岳飞出生,父亲岳枢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夫,母亲刘氏是一个贤惠节俭的妇人,可见家庭并不富裕。
岳飞从小就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尤其是《孙子兵法》、《武经七书》,闲暇时间还喜欢练武,学习弓箭、枪棒和拳脚等技能。
父母对儿子的教育十分重视,经常教导岳飞忠孝仁义、爱国报效,造就他勇敢刚毅的性格。
岳飞少年时期正值金国入侵北宋,亲眼目睹金兵的暴行,宋朝的衰败、百姓的苦难,民族危在旦夕,心怀救国救民志向的他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从军。
十六岁那年岳飞考中秀才成为一名文人,本来可以继续读书追求功名,但却放弃这样的机会选择从军为国效力。
母亲刘氏虽然舍不得,但也理解儿子的志向,为他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嘱咐忠于国家报效国家,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
从军后岳飞很快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先后跟随李纲、张俊和刘光世等名将,参与多次抗击金兵的战斗,屡立战功屡升官职,从一个小卒一步一步地晋升为都统制、枢密副使等高级将领。
他在军中建立严明的纪律,训练一支精锐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岳家军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擅长奇袭、迂回和包围等战术,能够很好地打击敌人的弱点,成为南宋抗金的中坚力量。
岳飞从军后参加多次大规模战役,都表现出作为一个将领的优秀品质,赢得李纲和张俊等上级的赞誉,也赢得士兵的信任,奠定在军中的地位。
平定江南之战中,岳飞在扬州、杭州、苏州和常州等地与金兵展开多次血战,最终打败金兵收复失地,最重要的是形成了抗金的统一战线,为北伐中原的计划拉开帷幕。
当时,岳飞的目标是收复北宋的旧都开封,甚至是北宋的故都汴梁,一度占领洛阳、开封等重要的城市。可惜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岳飞被杀了。
被害身亡,大将之殇
岳飞的北伐前期虽然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却遭到南宋朝廷的阻挠和破坏,秦桧、张浚和李邦彦等人,为自己的私利与金国勾结,阴谋和平妨碍北伐。
他们还在宋高宗的耳边不断地诋毁岳飞,说他是个野心家想要篡位,要求撤回岳飞大军停止北伐。宋高宗比较宠信秦桧,同时也不愿与金朝大动干戈。
金朝军队的强大给宋高宗留下很深的印象,认为金国是不可战胜的,与其冒着灭亡的危险不如妥协求和,保住江南的根基。
正所谓“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如果继续讨伐金朝,很可能会遭到对方的报复进而威胁自己的生命。于是乎,赵构便下令召回岳飞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
以论功行赏为名撤销宣抚司为实,以升官为饵罢兵为钩,逐步剥夺岳飞的军事指挥权。
岳飞无奈地返回南宋都城,被秦桧等人以谋反的罪名被关押起来,之后在监狱中遭到秘密杀害,年仅四十三岁。
现代诸多的史料中,都说岳飞的被杀是秦桧造成的,若不是他在背后蛊惑宋高宗,岳飞就不会死,中原就能够光复,被俘的徽宗、钦宗也能够被迎接回来。
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即使秦桧不在最后作怪,岳飞也很难实现收服中原的愿望,为何会这样说呢?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有一句话叫做“读史使人明智”,意思就是说史书中各种的政治斗争看多了,便能够窥伺更深层次的阴谋论,岳飞便是死在这种阴谋论下。
在一些影视剧中曾出现这样一幕,岳飞死后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诉说内心的各种原因,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是岳飞不忠心,也不是宋高宗不知晓民族大义。换而言之,岳飞的忠心宋高宗是知道的,但在那种情况下他必须死。
“那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大致就是岳飞想要光复中原迎回被俘的徽宗、钦宗。
自古以来,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从法理上来说赵构的皇位来路并不正,是一众大臣推举出来的,而不是承皇命、顺天意。
因此,一旦岳飞击溃金朝将被俘的徽宗、钦宗迎接回来,那么南宋的皇帝之位如何来划分,赵构要不要退位呢?与其给自己找麻烦,不如将制造麻烦的人扼杀。
综上所述,宋高宗、秦桧要杀害岳飞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政治立场和目的与岳飞的相悖。
岳飞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目标是收复北宋的旧都开封,迎会被俘虏的二宗,他的威望和声望或许会提高很多,但对宋高宗却无一点好处,反而有很大的威胁。
由此观之,真正想要杀害岳飞的并不是秦桧,幕后主使是宋高宗,秦桧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