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面见隆裕太后,隆裕流着泪着问他:我跪你,还是你跪我?

议史纪 2025-02-04 14:35:27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真实历史,在大家脑海里的紫禁城都是充斥着绝对的规矩和等级制度,尤其是大臣见到太后肯定会下跪请安以此来表达尊重。

但在王朝交迭,皇权衰落的时候,也会出现主子和臣子位置颠倒的情况。

袁世凯见到隆裕太后的时候,他手里已经有了足够的军权,甚至可以左右一个朝堂的局势。而隆裕太后身上只有一个尊位,跟皇上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孤儿寡母,她看到袁世凯的时候声音颤抖着询问,“现在应该是你跪我,还是我跪你?”

轻飘飘的一句话到底是隆裕太后对于现状的无奈?还是她用女子的身份向袁世凯示弱,试探他的想法?袁世凯又会如何回答她呢?

晚清末年,列强的船坚炮利让大清朝摇摇欲坠,鸦片战争的开始更是给了这个马上要倒下的大厦沉重一击。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让清朝元气大伤,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这也导致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越来越深。

不止如此,国内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大,百姓的意识崛起在压制君权,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坚定不移的要建立民主共和,通过起义来撼动大清王朝早已腐烂的根基。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袁世凯看明白了手里有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在官场上更是左右逢迎,拉拢权贵并在暗地里培植自己的人手,这也让他在清王朝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而清朝位分尊贵的隆裕太后看着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虽然有地位也有身份,但是却没有政治远见,也没有应对时局变化的魄力和胆识。

前朝大臣们为了利益不断倾轧,她的那些命令甚至都没办法传出紫禁城,朝堂之外,革命起义烽火连天,袁世凯对她更是敷衍至极。

1911年,辛亥革命让隆裕太后心中忐忑难安,她没办法之下只能把所有的宝都压在袁世凯身上。

隆裕太后也在这种情况下带着6岁的溥仪在养心殿接见了袁世凯。

当时的袁世凯手里面紧紧握着北洋新军这张牌,他的决定甚至可以干涉事件的走向。

隆裕太后看着假模假样跪在自己面前的袁世凯,不由得觉得又是委屈又是心酸,声音颤抖的开口询问,“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现在是应该我跪你还是你跪我?”

袁世凯听到这句话倒是有些着急,他这时候不应该把太后逼到这个份儿上,“太后这说的是哪儿的话?臣多年来深受太后和皇帝的恩泽,愿为朝廷付出一切。”

漂亮话是说出来了,但是有多少真心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隆裕太后又怎么可能不清楚袁世凯的意思,她从袁世凯组建新军,掌握军权,结党营私开始数落,甚至质问袁世凯为什么迟迟不剿灭革命党,想要做起两头吃的买卖。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武昌起义之后,袁世凯虽然表面上口口声声都在效忠朝廷,但是一边儿对着朝廷说他手中的新军数量不多,武器军备不足,另一边儿和革命党私下来往,让他们和自己连成一气,帮助革命党推翻清朝的统治。

这还真的是两头吃的买卖,并且在此期间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实力。

而现在的晚清,隆裕太后能指望的也就只有袁世凯了,哪怕知道袁世凯的野心,她也别无选择,只能被动的接受大清要灭亡的事实。

两个人见面之后,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历史的发展。

袁世凯加快了逼宫,直接拿着手中的北洋军给隆裕太后施压,南方的那些革命党也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向晚清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溥仪年岁小,根本不懂得朝局的实际情况,而隆裕太后就算是有心也不过是个女子,很多事情都是做不到的,所以在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宣布了退位,也结束了清朝268年的统治。

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二人会面之后的不久结束,但袁世凯依旧觉得还不够,他左右拉拢不断充实自己的实力,可不是为了结束清朝,而是为了自己当皇上。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一手创立了中华帝国,但没有民心终究是没有民心,全国百姓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他的暴政。

中华帝国也因此结束在1916年3月22日,他这个皇帝也只过了83天。

清朝宣布结束统治和袁世凯倒行逆施,不仅是让社会局势变得越来越混乱,更是一把火点燃了很多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

像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也积极的参与到了新文化运动里,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见所闻抨击旧文化,唤醒人们的真实想法,也给后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受到这些先进知识分子影响的百姓也开始身体力行的支持破旧革新,他们剪掉了长长的辫子,大部分女子也开始不再缠足,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中国的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国内,同时很多列强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等待着机会去“分一杯羹”。

除了晚清时期的很多不平等耻辱条约,在袁世凯统治的那段时间,他为了权势和地位也开始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像“二十一条”等,他的这种行为不仅让中国在国际上更加被动,也唤醒了中国百姓寻求自主的思想。

至于隆裕太后那边,颁布了退位诏书之后,整个人郁郁寡欢,多方面的刺激和一直以来身份和地位的落差,让她在1913年就撒手而去。

隆裕太后的死亡也算得上是带走了大家对清朝的最后一次印象,至于袁世凯和她的最后一次会面,表面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瞬间,但是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一件小小的事情推动了很多连锁事情的发生,也推倒了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清朝,往后每次提起,都会让人唏嘘不已。

2 阅读:43
议史纪

议史纪

分享历史知识,共享更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