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孩子,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是孩子,但无论是对于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还是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和苦恼都历历在目。小时候的一切对我们现在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人生观,道德观还是价值观,都是每时每刻一点点养成的,所以从小就应该正确的教导孩子。
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接受现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点点小缺陷并不会对人的其他方面起到决定性影响,用于接受,认清自己是乐观的第一步。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7/ea9dc13ada73dc8e01692d93c8e47de9x450x330x19.jpeg)
接着,也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摆脱焦虑,焦虑会让人虚耗眼前的时光,时常生闷气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进行正确的情绪疏导,让其心情不好时读书,运动,写日记,去找朋友玩,才能一点点放松自己,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
学会感恩,懂得宽容心胸狭隘只会让人变得愈加痛苦,而拥有爱心的人对美的求知欲也强,对于这个世界,孩子也基本上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一方面,我们要给予他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于亲戚朋友的礼物也要让孩子说声谢谢,对于别人的关心也应该学会回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7/0f94a04e54858302744ef0e49b00fb43x600x353x58.jpeg)
只懂得依靠父母的孩子,在学校容易受欺负,在外面也无法分辨坏人。更多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无论是遇到社么样的问题,都应该让孩子及时告诉父母,并做到积极出面处理,只有在最开始的时候遏制住了事态进一步变得严重,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孩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7/15a3d5dc22cc41f9f018bb096cb3b778x554x398x22.jpeg)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7/5202cb613b4116cfdaed6414e29952b7x480x300x11.jpeg)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7/a9c87cb57f52b60271bf7cbae7b611b2x600x400x26.jpeg)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只有找到正确的方式,耐心的对待孩子,孩子也才会买你的单,正确的三观也会让孩子未来的路走得更加顺利。慢慢的,我们也已经是大人了,我们走过的路也没必要让孩子跟着走一轮,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的路要走,有很多需要尊重和理解的地方。多一份耐心的询问,多一点正确的引导,孩子自然也就健健康康长大了。对于更多的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朋友们也同样可以前来咨询了解,每天健康一点点,争做生活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