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照体裁分类
1.古体诗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其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需要注意:
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古体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其中四言如《诗经》,五言如《长城谣》,六言如《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所作的诗歌,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乐府诗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
2.近体诗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押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②律诗,从形式上看—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律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3.词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萌于南朝,盛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
根据字数不同,词可分为长调(91个字以上)、中调(59~90个字)、小令(58个字以内)。
词一般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
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曲。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曲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二、按照表达方式分类
1.叙事诗:一方面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2.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议论说理诗(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如朱熹《观书有感》。
三、按照诗歌常见的内容、主题分类
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咏物抒怀诗、爱情闺怨诗、即事感怀诗、赠友送别诗等。
每一类诗歌都表达了常见的思想感情,考生应分类复习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要具体分析,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
(一)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
1.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对别后(想象)友人的担忧和思念。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E.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例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
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