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是1.1万年以前夏后氏和有虞氏就在使用的成熟文字。
夏后氏起源于中国长江下游,1.3万年以前和有虞氏共同生活在三海平原上。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和高度发达的五行易学。
1.2万年前,由于三海平原被海水淹没,夏后氏和有虞氏开始四处迁徙,最先出现在长江下游,创造了上山文化。
有虞氏和夏后氏是联系紧密的族群,而有虞氏是有文字的,而且流行瓮棺葬。
瓮棺葬在六七千年前盛行于陕西和甘肃,随后不断南下进入四川。
从最近四川盐源的一次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一条有虞氏和夏后氏迁徙进入四川的路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润盐镇五洞桥村毛家坝,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梁顶部,发现了老龙头墓地。

老龙头墓地发现有虞氏瓮棺葬
经考古发现,这些墓地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末期。
在最早的那批墓葬中,发现了有虞氏独有的瓮棺葬。
抱雪斋已经断言,有瓮棺葬的地方,必然会有文字,因为流行瓮棺葬的有虞氏,在最晚1.1万年以前已经有了文字。
事实上,发现这批瓮棺葬的凉山地区,就是保留古彝文典籍数量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同样是流行古彝文的地区,同样发现了商代时期的瓮棺葬。

商代瓮棺葬
古滇国就在云南晋宁河泊所,这里也发现了大批瓮棺葬,证明古滇国也是有虞氏创建的。彝族的彝文就是有虞氏带来的文字。

有虞氏携带古彝文进入云、贵、川等地的路线,有可能是从北线沿着青藏高原东侧南下,先创建了三星堆文明,再南下到达盐源。
盐源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区中段,考古研究表明该地区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地理节点,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东麓文化走廊和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清了这个顺序,我们也就知道,如今的彝文,来自有虞氏1.1万年前创造的文字,和商代使用的甲骨文同出一源,虽然经历了数千年分化,但是仍然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字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