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嘴里的科学丨临期食品的“便宜”能捡吗?

元白食研 2024-03-28 00:15:45

最近#临期食品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的词条冲上热搜,说到临期食品,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不论是线下超市还是线上网店,打折促销临期食品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趋势。街道边、商超里销售临期食品的小店面一个接一个地开。

看到这,估计就有人和我一样有疑问了,临期食品安全吗?这个“便宜”能捡吗?今天就来聊一聊。

吃个明白

什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

保质期

临界期

食品参考

≥12个月

到期前45天

罐头、糖果、饼干

6-12个月

到期前20天

方便面、无菌包装牛奶果汁

3-6个月

到期前15天

真空包装冷藏熟食、速食米饭

1-3个月

到期前10天

灭菌包装肉食品、鲜鸡蛋

16-30天

到期前5天

酸奶、点心

≤15天

到期前1-4天

鲜奶、活菌乳饮品、未灭菌熟食

并且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顾客并单独出售。

过了保质期还能吃吗?

保质期≠最后可食用期限

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副教授表示,保质期不是食品的最后期限。其实,大家对保质期的概念,都有所误解。保质期不是说只能在规定时间范围内食用,而是“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

意思就是,在保质期内,商家保证食物最佳口感,商家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所以建议大家在保质期内食用,但保质期不是认定食物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

在保质期内,食物也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因素提前变质,例如包装开封后,保质期将缩短。超过保质期,食物也不等于肯定变质、不能吃了,这需要自己进行判断。

如果过期时间不长,并且储藏条件符合要求同时没有开封,保质期较长,且外观看起来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还是能安全食用的。(需要提醒的是,冷冻食物只有全程保持冷冻,保质期才能达到足够长。如果中间冷冻状态中断了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风险可能会骤增。)

如果是短保质期的食品(牛奶、酸奶、蛋糕)只要过了保质期,它们微生物超标的风险会增加,那就不要吃了。

如何安全“捡漏”

1.有些食品营养价值不高,比如薯片等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不要在低价诱惑下一次买太多。

2.富含油脂的坚果类零食,如果不是真空/充氮包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还是购买刚生产的比较好。

3.如果价格差不多,建议购买多个小包装,而不是买一个大包装的临期食品。

4.农贸市场销售的各种熟食,包括肉类和豆制品,购买时要特别小心保质期被修改,吃之前要好好杀菌。

5.如果发现一件室温保存的食物还差一周就要过期了,买回来几天又吃不完,建议放在冰箱里冷藏,或是干脆不买,避免浪费。

生活中常见食品保质期

蛋类

没有固定的“保质期”,3周~5周一般都没有问题。鸡蛋最好冰箱保存,在常温保存一天鸡蛋质量下降的速度相当于在冰箱保存一周,最好尽快食用。

肉类

鱼肉、牛肉、猪肉、禽肉等新鲜肉食,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天。肉买回家后,如果不食用,应切成小块(每次食用分量大小)分别装入小包装中,进行冷冻。

米面

米面的“保质期”常温情况下是6个月~12个月。如果是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在储存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则可以延长到24个月。

食用油

在未开封的状态下,一般食用油的“保质期”是18个月。一旦开封后,食用油的“保质期”就会相应地缩短,3个月内食用完是最好的,避光保存。

参考资料:临期食品的“便宜”能捡吗\健康报(2021.9.9)

END

本文由食研所原创

中国肉类协会出品

文中配图 / 千图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