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是处暑时节,夏天的暑气将慢慢消退,故有“处暑寒来”一说。但是,处暑节气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白天仍会感到比较炎热,民间有“秋老虎”之说。处暑是阴阳交替的时候,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着变换。所以在处暑节气,应顺应阴阳变化来进行养生。 提早入睡,适当秋冻
处暑后,应避免过早起床,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陈其华介绍,这样可以让人保持充沛的精力,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开始蓄积和保存能量,尤其对于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适当提早休息入睡,特别是午休,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太寒凉为准,以提高机体对逐渐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此所谓“秋冻”之意也。适时秋冻,更有利于机体收敛阳气。但是,早晚天气凉爽,需及时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由于老人和孩子抵抗力较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另外在夜间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养阴润肺,少辛增酸饮食上,处暑时天气较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客蕊曾建议,此时节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被誉为“百花之精”。
另外,处暑节气饮食宜增咸减辛,以养脾胃。多食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茴香等。多食新鲜果蔬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如梨、柑橘、石榴尽可享用,它们都有润肺生津之效。多食银耳、百合、莲子、杏仁、蜂蜜、小米、黑芝麻、黑米、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还可饮用萝卜茶,将白萝卜切片煮水,用此水冲茶,具有解暑开胃生津之效。
避免悲秋,远离“秋乏”处暑时节,秋意渐浓,大自然呈现萧索之象,此时人们容易出现悲秋感怀的情绪。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崔乃强提示,平时可做一些听音乐、练习字画、读书、钓鱼等安神定志的活动。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情绪安稳,切忌情绪大起大落。
另外,处暑节气后,生理上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容易出现疲惫感;同时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易生“秋乏。因此,一定要保证睡眠。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