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清官荆道乾:在基层苦干十余年,顶不上刘墉一句话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4-07 09:02:20

乾隆四十有七年,吏部引领数位于地方大计中荣获卓异之官员,觐见乾隆帝。彼时,身为左都御史的刘墉随侍帝侧。其目光巡视众人,旋即于行列之中,留意到一张熟识之面容,此人乃靖州知州荆道乾。

依据既定典制,经举荐获“卓异”评定的官员,于接受皇帝引见后,通常面临两种任用情形:一则得以擢升,二则以原品级调赴重要职位任职。然而,荆道乾因系举人出身,在引见期间,未能赢得乾隆帝的赏识。乾隆帝于其引见奏疏上批道:“年事已高,恐难胜任独当一面之官职。”

若无意外状况发生,荆道乾于此次引见之后,其仕途发展或就此终结。即便历经漫长岁月,直至退休,极有可能亦仅能维持从五品知州之官职。

然而,事态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刘墉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感知到乾隆皇帝对荆道乾心存不满。旋即,刘墉向朝廷呈上奏折,奏明自己在往昔出任湖南巡抚一职期间,荆道乾正于湖南东安担任知县之职,且长期以来,荆道乾素有“湖南第一清官”的称誉。

旋即,局势出现重大转折。乾隆帝对刘墉所述深信不疑,旋即敕令吏部为荆道乾另行安排职务。鉴于圣上旨意已出,吏部岂敢违抗。翌日,新的委任下达,荆道乾获任甘肃宁夏府同知之职。

尽管从五品知州擢升至正五品同知,于官员晋升体系而言,尚不足以称之为“简拔”。然而,因刘墉一句“湖南第一清官”的赞誉,荆道乾之名旋即于京师广泛传扬。此情形表明,在声誉传播与影响力提升方面,刘墉的这一评价,其效力远甚于荆道乾在地方基层兢兢业业履职十载之功。

【举人出身在官场上难以作为】

荆道乾,籍贯山西临晋,诞生于清雍正九年。自幼年起,其便展现出聪慧敏学之质,矢志以科举途径跻身仕途。然而,科举之路恰似一座布满变数的“独木桥”。乾隆二十四年,年仅二十七岁的荆道乾高中举人,此乃其科举生涯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此后,于连续三次的会试中,这位出身寒门的学子,未能再获命运垂青。

乾隆三十一年,清廷依规举行每六年一度的举人大挑。在此遴选中,荆道乾凭借出众才学,于众多举人之中崭露头角,获选为知县,并被选派至湖南试用。时隔两载,荆道乾获授实职,正式出任东安县知县。

荆道乾出身农家,自幼目睹民众疾苦。履任之后,其秉持勤政恤民之念,于短短数载间,便成功革除东安地区近百年积累之沉疴积弊。然而,就在其仕途即将迎来关键转折之际,荆道乾遭逢母丧。依据当时礼制,他不得不归乡守制三年。

乾隆四十一年,荆道乾丁忧期满,旋即返回湖南,膺任慈利知县代理之职。自其初入仕途,至此已历十载光阴,然职位仍羁于七品知县,未得擢升。

从常理推断,以荆道乾的政绩表现,本应早获上级重用。然而,在清代官场,出身背景极为关键。荆道乾因并非进士出身,在仕途晋升上受限。否则,凭其能力,早应擢升至知州之位。

乾隆四十五年,刘墉履任湖南巡抚之职。彼时,荆道乾的仕途境遇迎来关键转折。得益于刘墉的举荐,荆道乾获任靖州知州,开启其仕途中的首次晋升契机。

颇为惋惜的是,刘墉于湖南巡抚一职履职的时长极为有限,次年,便受乾隆帝征调,赴京师出任左都御史之职。此一变故,对荆道乾而言,不啻于痛失赏识自己的伯乐,使其对自身仕途前景萌生了深深的忧虑。

乾隆四十七年,荆道乾凭借卓越的政务表现,于当年的大计考核中脱颖而出,获“卓异”之评,令湖南巡抚颇为认可。时年五十岁的荆道乾,怀着些许忐忑,启程前往京师,而后续情节,便如开篇所述。

【朝中有人好做官】

若言刘墉所赞誉的“湖南第一清官”这一称誉,促使荆道乾得以迅速积攒起发展的根基,那么,真正引领荆道乾迈向人生辉煌顶点的,实则是朝堂之上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此人便是嘉庆帝的授业恩师——朱珪。

在赴任甘肃同知之后,荆道乾秉持一贯的廉洁奉公与恪尽职守之作风。至乾隆五十四年,其仕途迎来又一重要转折,获擢升为安徽池州知府。

在地方官职体系中,若官员晋升至知府之位,后续擢升的阻碍相对减小。乾隆五十七年,荆道乾暂摄芜湖道一职,至乾隆五十八年,其转任安徽首府安庆知府。

颇为巧合的是,彼时安徽巡抚一职由朱珪担任。朱珪素以谦冲自牧、清正廉洁著称,在性格特质与为官操守方面,与荆道乾多有契合之处。再者,荆道乾时任安庆知府,与朱珪同处一城理政,这无疑增进了朱珪对荆道乾的了解。

乾隆六十年岁末,经由朱珪举荐,荆道乾获擢升,出任山东登莱道一职。然而,履职仅数月,吏部旋即下达调令,命其暂代山东布政使。

署理山东布政使之职,乃临时性委任,在此期间,官员品级维持原状。通常而言,此类署理存续时间短暂,旋即朝廷便会派遣要员前来接任。然而,荆道乾机缘巧合,命运眷顾。待山东新任布政使履职到位,荆道乾获正式擢升,就任山东按察使一职。

嘉庆四年,荆道乾获擢升为江苏布政使。在清代,于以举人身份入仕且属汉籍的官员而言,布政使一职已近乎其仕途所能企及的顶点。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时经仅仅三月,荆道乾便再度获擢,出任安徽巡抚一职。在短短数年间,荆道乾由知府之位一路擢升,直至成为独当一方的封疆大吏,其仕途晋升之迅速,着实令人称羡。

经审慎剖析不难洞察其中端倪。彼时,嘉庆帝初行亲政之权,刘墉与朱珪身为其亲睐之臣,对荆道乾极为赏识。于这二人的擢拔助力之下,荆道乾仕途顺遂便在情理之中。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荆道乾能够获得晋升,实因其自身具备过硬素质。他一贯秉持清正廉洁之操守,始终严于律己,且展现出卓越的理政才能,堪称不可多得之贤才。凭借朝中显贵的支持,加之其政绩斐然,故而升任安徽巡抚一职,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0 阅读:0
夏夜流萤迟归

夏夜流萤迟归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