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六合之战,太平军3位名将,是如何被县令击败

聊聊历史 2024-09-26 09:18:15

2年2个月从金田一个村,攻克清朝第二大城市南京,太平天国凭什么?清军腐朽没落,八旗、绿营真的不堪一击吗?答案是否定,果真不堪一击,曾国藩的湘军岂能安分守己,没有觊觎之心呢?

太平军进展顺利,关键是太平军野战能力强,同时代的清军不是对手,但攻坚作战就未必。一旦进入攻坚战,太平军优势并不明显。太平军野战强,如果不能扬长避短,也会栽跟头。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先破外城,斩杀绿营兵数千人。接着,林凤祥、李开芳攻打内城(满城),与留守南京的八旗兵交战,强攻2天2夜,太平军老兄弟死伤不少。

林凤祥、李开芳所部连续作战,杨秀清也担心这支精锐消耗过大,便让朱锡琨、黄益芸上阵,继续强攻满城。朱锡琨、黄益芸不负众望,半天时间不到,破城而入,八旗士兵阵亡4千余人,被一锅端。

太平天国初期,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是第一档次的猛将,表现机会多,能力也强悍。第二梯队,则是朱锡琨、黄益芸。至于韦俊、曾天养、石祥祯、陈玉成、李秀成这些猛人,此时还没啥机会,存在感很低。

林凤祥、李开芳、朱锡琨、黄益芸,是此时太平军将领的中流砥柱。但是,在六合之战中,朱锡琨、黄益芸却被一个名叫温绍原的小县令击败,损失惨重。

1853年4月,林凤祥、李开芳拿下扬州,旋即被杨秀清调回南京,准备率兵北伐中原。此次出兵,总计2万人,主要将领是广西老兄弟,士兵是两湖,是太平天国的精华所在。

潜意识里,林凤祥、李开芳是孤军北伐,肉包子打狗,杨秀清故意把西王萧朝贵的兵马拿去北方送死,实则不然。因为,北伐有援军,第一波援军是杨秀清栽培的朱锡琨、黄益芸、林绍璋。

1851年的“周锡能事件”,如果不是杨秀清网开一面,朱锡琨、黄益芸就难逃一劫,谁让他们没有发现问题,还跟周锡能往来。杨秀清此举,无疑是拉人,想笼络这两位悍将。

林凤祥、李开芳出兵北伐,很快就进入河南、河北。接着,杨秀清让朱锡琨、黄益芸、林绍璋率7千兵马北上,增援林凤祥,让北伐军及时度过黄河,不要浪费时间。

朱锡琨等人从浦口出发,准备北上,却出现了意外。六合位于江北,本不是北伐军作战目标,朱锡琨、黄益芸完全不用理会,他们应该直接北上,赶时间要紧。

六合守将是县令温绍原,手中没啥兵力,绿营兵不足500人,其余数千人是团练武装。就凭温绍原的能力,要是赶去追击北伐援军,估计会被团灭,双方不是一个档次。

但是,温绍原很有责任感,他非要拖住北伐援军。为此,温绍原派兵去挑战太平军,故意激怒他们。看到清军“送上门”,朱锡琨、黄益芸一顿暴打,歼灭一千余人,清军败逃。

打败了清军,朱锡琨、黄益芸还觉得不过瘾,又跑去攻打六合,这就犯错了。太平军兵力不足,且为了抓紧增援北伐,没有携带攻城器械。如此,让太平军进行攻坚作战,除了消耗兵力,没啥用。

冷兵器时代,攻坚作战不是短期内可以搞定,一旦对方有准备且决心死守,就是旷日持久。当年,李世民御驾亲征,以“天可汗”的气场亲临前线,指挥十几万唐军攻打残兵败将退守的安市,花了2个多月都能破城,唐军粮食耗尽,只能班师。

太平军兵力7千,六合守军也是数千人,双方兵力数量一样。清军防守作战,朱锡琨、黄益芸却非要浪费兵力,随便修造一些器械就攻城,损失了不少人马。

夜幕降临,太平军疲惫不堪,朱锡琨、黄益芸、林绍璋便下令撤兵,去荒废了民宅扎营,又犯了错误。温绍原既然敢挑战太平军,又岂能允许“废弃民宅”存在,给太平军扎营的机会呢?

也许是太过自信,朱锡琨、黄益芸、林绍璋没有想到温绍原会事先在民宅灶台里埋置炸药。如此,太平军刚生火做饭,立刻炸营。此时天色已晚,突如其来的爆炸声,让太平军惶恐不安。

温绍原听到民宅爆炸起火,便乘机率伏兵杀出来,一边纵火,一边呐喊,制造清军主力来袭的假象。太平军不知所措,黄益芸被火烧死,朱锡琨溃逃;林绍璋看到事情不妙,也不敢去救援,直接率兵回到南京。

温绍原胜利了,但他知道清军没啥优势,也不敢追击。此战,太平军3位名将被县令击败,且对方此时还没什么名气,也是一种悲哀。究其原因,就是黄益芸这些人太轻敌,盲目自信,栽了跟头。

六合之战,也暴露出北伐军的一个大问题。北伐军阵地战很能打,即便是来自关外的八旗、蒙古马队,也不是太平军对手。但是,林凤祥、李开芳是轻装北伐中原,没有携带攻城器械,却要夺取坚固城池,结果可想而知。

4 阅读:1502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