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王光美逝世,葬礼上李讷悲痛万分地嘱咐儿子:帮刘源打理一切

浮光掠影梦一场 2025-03-20 17:39:16

王光美心地善良,待人亲切,她的亲朋好友全都来了,满心不舍地向她告别,特别是李讷,和她的情谊特别深厚。

那时候,看到情况不对,李讷的儿子王效芝赶紧冲过去扶住妈妈,而王光美的儿子刘源也立刻过去帮忙,让李讷坐下歇会儿。李讷抹去脸上的泪水,抓着刘源的手不放,转头对王效芝说:“我挺好的,不用操心我。你在这儿多待几天,帮你刘源叔叔把葬礼的事情都处理好。”王光美和李讷是怎么建立起这么深厚的、超越年龄界限的友谊的呢?王光美这个人,她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么吸引人呢?

【名门才女的革命爱情】2006年10月13日一大早,在北京的医院里,王光美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平静地走完了她的一生。在告别仪式上,亲戚和朋友都来了,每个人都哭得停不下来,从今往后,他们少了一个真心实意的好朋友,也少了一个疼爱他们的长辈。李讷由儿子扶着,一步步艰难走来,哭得十分伤心,心里不停地回想起以前在那四合院里,王光美是如何伸出援手,帮她和孩子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李讷心里太难过,差点就要晕过去,刘源看到后连忙走过去安慰她。李讷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握住儿子王效芝的手说:“儿子,你就先待在这里,帮刘源叔叔处理一下后面的事情吧。”

王效芝对王光美这位奶奶充满了喜爱,连连点头应承。而在关键时刻,毛、刘两家的后人确实遵循了王光美的遗训,彼此间相互扶持,亲如一家。王光美出身于一个大户人家。她的老爸王治昌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得很好,回国后在经济界混得风生水起,是个响当当的人物。1921年的时候,王治昌的妻子董洁如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王光美。董洁如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还是个有文化的知识人。王光美有好多兄弟姐妹呢,董洁如是后来娶进门的夫人,要是把前任夫人生的孩子也算上,再加上他们自己亲生的,家里总共有11个小孩子。

董洁如心眼儿好,懂得很多道理,对待每个孩子都像亲生的一样,总是细心照料、慢慢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王光美把所有事情都看在心上,从小受到身边人的熏陶,慢慢就懂得了要温和、善良、宽容,这些优秀的品质她都学会了。年纪轻轻的她,就已经领悟到了“家庭和睦,一切才会顺利”的道理。在那个东西少,日子不太平的老时候,王光美的爹娘还是硬着头皮送女儿去读书。王光美从小就很聪明,年纪不大就在理科上显露出了非凡的才能,她是北平那所重点中学里大家公认的“数学小能手”。

之后,王光美在拿到硕士研究生学位的那一年,收到了美国两所顶尖大学物理系的入学邀请。要是她一直钻研物理,中国说不定能出个了不起的女物理专家,可王光美偏偏选择走上了成为杰出女革命家的道路。都说“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份”,现在国内局势越来越不稳定,读书人们心里那份对国家的爱被点燃了,王光美心里头着急,很想为国家出份力。就在这时,北平的地下党组织向王光美发出了邀请。

1946年开头那会儿,国共两边不打仗了,为了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在北平搞了个调解团队,叫“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可是,中国共产党那边非常需要懂英语翻译的人,而王光美正好要去美国留学,她是当翻译的最佳选择。王光美在学业和参加革命这两条路上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全身心投入革命。她这么做,是为了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于是她自己就先放下了学业,给大家做了个榜样。1946年秋天10月份,国共两党打了起来。王光美去了延安,她管起了中共中央的外交事务。

外事部门的老前辈朱德,某天工作忙完后,便对王光美讲:“你是新来的,年纪也轻,来来来,我带你四处走走,好让你多认识些人,也熟悉下这里的环境。”这一下,就轮到隔壁的刘少奇那里去了。刘少奇和王光美第一次见面时,只是彼此握了握手,随便聊了几句问候的话,没有特别深入地交谈。不过呢,王光美那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气质,早就把刘少奇给迷住了。而王光美读了刘少奇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后,也是打心底里佩服他的见识广、经历多、思想深、文笔好。

革命情谊的萌芽,往往是从敬佩和喜欢开始的。刘少奇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常常给王光美在革命道路上出谋划策,带着她一步步前进。相处久了,他们俩对对方的性格和革命决心越来越肯定,心照不宣地决定,最终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正式成为了一家人。结婚后,夫妻俩形影不离,配合默契,王光美进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当上了刘少奇的得力助手。

不管是在干活的时候还是平日里,不管是当老婆还是做助手,王光美都努力做到最好,让人挑不出毛病。刘少奇总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王光美就亲自张罗家里的饭菜,每顿都有荤有素,吃得健康又营养。刘少奇喜欢晚上办公,王光美便陪着老公一起熬夜,时不时给他添点茶水,加点衣服,还准备好夜宵和水果。两口子经常晚上坐在一起聊天,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王光美因为有很深的学问,所以总能给刘少奇想出新的办法,帮他解决棘手的问题。

这对夫妻还是喜欢吃完饭出去走走,俩人手挽着手,边走边聊,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在中南海举办的舞会上,这对夫妇总是从开场跳到结束,第一曲和最后一曲都是他们相拥而舞,这成了不变的规矩,连毛主席都夸他们夫妻情深似海。王光美不光是个好老婆,还是个特别棒的母亲。结婚后,王光美给刘少奇生了4个孩子,再加上刘少奇之前妻子生的几个孩子,家里人多得很,加起来有十几个呢,每天都热热闹闹的。

王光美一直把妈妈董洁如当作自己的好榜样,心里牢记着“家庭和睦啥都好”。作为家里的女主人,王光美对待前妻留下的孩子们,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的一样,疼爱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虽然不是孩子们的亲妈,但王光美用她的善良和真心打动了他们,他们不再叫她“王妈妈”,而是直接喊她“妈妈”。刘少奇看到妻子默默付出,心里满是感激。家里和睦不光是我俩相处得好,还得咱俩跟孩子们都处得融洽。有你在,这个家才总是热热闹闹的,笑声不断。

为了国家,王光美毅然放下自己的成就,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和丈夫一起奋斗;为了家庭,王光美用心去爱,对丈夫和每个孩子都真心实意地好。很明显,王光美有着很吸引人的性格,她不仅用她的好心肠让家里充满了温暖,还教会了孩子们要善良待人,对人宽容。王光美亲身示范,把“和善”这个优良品德,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后人都能受益。【革命家庭的大家长】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离开了我们。他生前有个心愿:等我走了以后,请把我的骨灰扬到海里,就像恩格斯那样。海连着五大洋,我多么希望能亲眼见证全世界共产主义的实现啊。

到了1980年5月19日那天,王光美带着孩子们,一起把老伴的骨灰撒到了大海里,终于完成了长久以来的心愿。从那以后,王光美就成了这个革命家庭里唯一的当家人。岁月匆匆,她慢慢变老了,孩子们也都一个个长大成人了。王光美经常想起过去那些不平凡的日子,心里常常挂念着一起奋斗过的老伙伴们,而且她很珍惜,努力保持着革命家庭间的深厚情谊。

王光美是这样教导孩子的:你们的爸爸不在了,我也上了年纪,你们都已长大成人。你们几个年轻人得多联系联系,互相帮助,咱们这革命世家的情谊可得延续下去。王光美像亲生母亲那样疼爱战友们的孩子们,她心里觉得,革命家庭出身的小孩就如同自己的骨肉一般,她还特别告诉儿子刘源和女儿刘亭亭,要多和这些革命后代走动,常聊天。王光美心里最挂念的,是毛主席家的女儿李讷。现在的李讷已经人到中年,刚离了一次婚,自己带着孩子在外租房子住。

李讷的爱人在山海关火车站做扳道工作,他姓徐,虽然没读过大学,但心眼儿好,待人热情,不怕吃苦,实实在在,李讷一眼就看上了他。那时候,大家都不太看好这对情侣,但李讷不顾一切,毅然决然地给父亲毛泽东写信,请求同意他们结婚。毛主席心怀大度,认为普通劳动者和高干子弟一样优秀,于是就同意了女儿的婚事,还赠送给新婚夫妇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为结婚礼物。

结婚后一年,李讷生了个儿子,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徐小宁。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夫妻俩越来越了解彼此,却发现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李讷自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爸爸毛泽东的熏陶,特别喜欢诗词文章,手里总是离不开书。可她的丈夫小徐一看见书就犯愁,两人在这方面没啥共同语言,聊不到一块去。日子久了,夫妻俩的感情慢慢就没了,结果,李讷和老公还是离了婚,孩子由李讷来带。1976年10月,李讷带着孩子搬到了北京西边的一个小院子里,那时候她工资很少,身体也不好,可还得自己照顾孩子。

为了省钱,家里仅备了两床薄被子;每天的生活费,勉强能买上一毛钱的肉;要是碰到更拮据的时候,还得靠卖旧书来凑数。别说到了中年,身体开始这儿疼那儿痒的,还得花钱买药看病,生活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毛刘两家的革命情谊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厚,刘少奇不仅是毛泽东历经艰辛、共同斗争的老伙伴,他们两家的友情也已经跨越了五十年。

李讷是在王光美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的,看到她现在这样子,王光美心里真是挺不是滋味,一有空就去李讷家,帮她干点家务活,比如买菜做饭,还有接送孩子什么的。看到李讷心情不好,明白她还没从离婚的阴影里缓过来,王光美就经常带着李讷出去走走,边散步边聊天,帮她打开心扉。这让无依无靠的李讷心里暖洋洋的,特别受触动。有了王光美的帮助,李讷的日子慢慢有了生气,对生活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于是,王光美不仅在生活上对李讷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悄悄地为她寻找合适的结婚人选,就像亲生母亲那样,为孩子操心着找个靠谱的人依靠。经过王光美的安排,李银桥和韩桂馨夫妻俩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王景清。李银桥是毛主席的贴身保镖头头,他看着李讷一点点长大。因为心里挂念着这个小姑娘,李银桥和他的妻子韩桂馨就帮忙给李讷介绍对象,让她认识了王景清。王景清比李讷大十岁,他以前在中央警卫团干活,后来被派到云南当军区参谋长。他文化高,思想觉悟也高,做事稳重,家里家外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他第一次见到李讷时,就被她深深吸引了。

两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彼此都觉得挺合得来的,于是在1985年,王景清和李讷喜结连理,婚后他们过得美满平静,还迎来了他们的儿子王效芝。其实啊,王景清跟王光美还挺有缘的,他以前给刘少奇当过警卫员,这么说来,也算是王光美的老同事了。王光美认识这个人,觉得他性格稳重,是个值得信赖的好人。看到李讷能找到这么好的女婿,她心里特别高兴,握着韩桂馨的手感激地说:“太好了!你们真是帮了李讷一个大忙啊!”

2004年夏天,平时很少露面、行事低调的王光美,突然说要办一桌饭局,还特地跟儿子刘源说让他张罗一下。找个时间请李敏和李讷两家吃个饭呗。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聚在一起的机会也少了,咱几个老人得好好聚聚。这事儿你去安排一下,别劳烦秘书了,也别声张出去。吃饭那天晚上,刘源是主人,早早就到宴会厅里等着大家了。不一会儿,李敏带着她女儿最先来了。又过了点时间,李讷一家三口也按时到了。刘源热心地款待两位姐姐,跟李敏和李讷姐妹聊起了日常琐事。现场气氛十分温馨,这时,83岁的王光美在女儿刘亭亭的陪伴下,缓缓步入了宴会厅。

满屋子的年轻一辈赶紧站起来迎接,李敏和李讷两姐妹紧紧拉着王光美的手,高兴得眼眶都湿了。王效芝也甜甜地打招呼:“王奶奶,您来啦!”王光美轻轻地摸了摸效芝的头,脸上笑开了花,心里头那个美呀。接着,大家纷纷坐下,一起享受这顿丰盛的宴席。饭桌上,笑声、说话声此起彼伏,整个氛围温馨又欢乐。宴会快要结束了,王光美开口说:我现在可是这两个家里头辈分最高的啦,你们都是我的小辈,看到你们都好好的,我这心里才踏实。

小朋友们心里充满了感激,都说以后大家要手拉手、心连心,一起互相扶持,绝对不让革命前辈传下来的情谊变淡了。而且,王光美不光是革命家庭的“大家长”,她还像妈妈一样,给人民群众送去了无尽的温暖。【贫困母亲心中的“王妈妈”】王光美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发动了一个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好处的大项目——“幸福工程”,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母亲们。九十年代那会儿,东西没现在这么丰富,好多家庭还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特别是那些穷人家的妈妈,更是常常被大家给忘了。

对一个家来说,妈妈的作用特别大,但不少穷苦家庭的妈妈都没怎么读过书,也享受不到好的医疗条件,她们经常带病支撑着家里的一切。王光美心里装着大爱,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她特别注意到了生活困难的“贫困母亲”,下定决心要帮助她们摆脱难关。从1995年起,十多年的时间里,尽管年纪已大,王光美还是坚持多次跑到偏远又穷的地方去了解情况。她听到了那些处境困难的母亲们的呼喊,于是创办了“幸福工程”,让数不清的家庭摆脱了难关。

那段时间,王光美把自己妈妈留下来的宋代和清代古董都拿出来拍卖了,拍卖得到的五十多万元,她一分不留地全捐给了那个帮助贫困母亲的工程项目。有亲戚朋友劝道:“千万别卖啊!且不说这些古董都是宝贝,光是想着你妈妈留下的这份心意,也舍不得卖掉它们呀。”这话戳中了王光美的心窝子,这些收藏品都是老妈留给自己的回忆,王光美心里其实很不愿意放手,但想了想又说:把这些古董拍卖掉,用来援助更多生活困难的妈妈,这样它们才算真的派上了大用场,我妈心地那么好,肯定会支持我的做法。

受到王光美精神的鼓舞,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她身边的司机、秘书,乃至子女、孙辈,甚至是远在海内外的朋友,都积极主动地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幸福计划”已经走进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县区,它免费给穷地方的妈妈们送去需要的器具和药物,到现在为止,已经帮了15.4万贫困家庭,让这些家里的80多万人都得到了好处。王光美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人,十几年来为“幸福工程”四处忙碌,期间经历了不少病痛,最终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再也起不来。

在王光美离世后的第四天,中国扶贫基金会特别为王光美颁发了“中国反贫困贡献奖”,以此深切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并缅怀和悼念这位伟大的女性。王光美那份深切的爱心感染了许多人,让不少曾经贫困的母亲变得坚强独立。她们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开始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把这份好心肠继续传递,没有白费王妈妈的一片好意。虽然王光美女士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那份伟大的爱会永远留在人们心里。她为革命奋斗,为家庭付出,为后辈操心,还有为社会做的种种贡献,都会长久地被世人铭记。向王光美女士表达我们的敬意!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