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快要打赢解放战争的时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的大领导们一起开了政协会议,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差不多定下了新中国的名字。会议即将收尾之际,蒋介石的亲信爱将张治中挺身而出,他朝毛主席说道:“主席,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国家名字不太合适,得去掉其中的两个字才好。”
毛主席稍微想了想,就爽快地采纳了张治中的建议,把新国家的名字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啥蒋介石的人会跑到政协大会上去?张治中到底是把哪两个字给划掉了?毛主席为啥会点头答应他呢?
【国民党中的和平大使】1890年,张治中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子里呱呱坠地,他家靠种地为生,虽然勉强能糊口,但官府老是扣他们的粮食。这事儿让他心里种下了参军当官、保护老百姓公平的种子。张治中的爹娘很赞成他的念头,便送他去私塾念书。张治中虽然不算特别聪明,但特别乖巧。为了不让家里人操心,16岁那年,他离开了老家,一边做工赚钱,一边坚持学习。1912年,张治中顺利进入了陆军学校的大门,在那里他学到了怎样率领士兵打仗的实用方法,并且他的带兵指挥本领也有了很大的长进。
张治中离开学校后,响应了孙中山的呼吁,跑到广东参与了保护宪法的行动。等到黄埔军校建立起来,张治中就收到了邀请,去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官。在黄埔军校工作的时候,张治中碰到了周总理等人,他们一起聊起了怎么教育好学生,还有怎么让两党之间和平相处的事情。张治中对周总理的聪明才智和宽广胸怀特别佩服。
孙中山先生离世后,蒋介石搞起了反革命,国共两党一下子就翻脸成了对头。那时候的张治中还是个新手,不清楚自己该站哪边。所以,他决定去西方国家深造,提升自己,长长见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满怀爱国热情的张治中急匆匆地回到了祖国怀抱,心里盼着能到前线去,守护好咱国家和老百姓的平安。
尽管张治中心里想着为国家做点贡献,但蒋介石却不赞成他的想法。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事情装作没看见,反倒是一门心思地攻打中国共产党,还喊着要先稳定内部再对付外面的口号。张治中一边率领自卫队抗击日军,一边又和共产党的人多打交道。他多次建议国共双方放下恩怨,联手起来对付外来的敌人。经过张治中等爱国志士的不懈争取,蒋介石终于顶不住各方压力,决定不再打内战,转而跟共产党人联手抗日,这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建立起来了。
【我只跟随“热爱和平”的党派】抗战胜利以后,国共双方的事儿又被摆到了台面上,全国老百姓心里头都盼着能过上太平日子。蒋介石想掌控舆论,就连着给毛主席发了三封电报,请他到重庆来,一起商量怎么合作的事情。毛主席把工作交接得妥妥当当后,毫不犹豫地登上了飞往重庆的航班。
跟了蒋介石很多年,张治中心里明白,这次谈判不过是蒋介石用来拖时间的把戏。虽然他心底里也盼着国共两党能真心携手,但他还是提醒毛主席得多留个心眼,好好琢磨琢磨。听说毛主席答应了蒋介石的邀请,张治中心里特别激动。比起老是搅乱和平的蒋介石,毛主席他们才是真正想着老百姓的人。为了确保毛主席他们的安全,张治中特地赶到机场去接,还安排心腹穿上便装偷偷守护。飞机一落地,张治中就向毛主席他们推荐了几个安全的地方住,还说有啥事儿随时找他商量。
听说毛主席住的地方出行有困难,张治中就去找了周总理,说想把自己住的地方让给毛主席,还保证会把安全措施都做到位。在重庆谈判那会儿,张治中特别上心,他就像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和事佬。每当两边的人吵得不可开交,谈判快要僵住的时候,张治中总能想出个合理的点子,让大家的火气都消一消。签了和平协议后,张治中亲自把毛主席送回了延安。在毛主席要走的时候,张治中一再地说:“盼着国共两党以后能好好相处。”
真遗憾,张治中心里的期盼没能成真,蒋介石还是不听大家的阻拦,坚决地挑起了内战。张治中没少写信好言相劝,可蒋介石还是固执己见,不肯回头。在打仗那会儿,张治中还在使劲儿想让中国和平下来,可惜没啥成果。到了1949年年初的时候,蒋介石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为了想捞到更多好处,他就派张治中去北京商量事情。
一听到这个消息,张治中立刻动手准备和平谈判的事情,而毛主席呢,他亲自在北京等着,盼着这次谈判能有个好结果。尽管张治中在和谈上费了不少劲,可蒋介石对和谈结果仍不满意,最终让这次谈判没能成功。为了张治中的安危着想,毛主席提议他就留在北京,并且安排把他的家人也送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张治中非常感激毛主席他们,对毛主席等人说:“真是太谢谢你们的关照了,我愿意跟着那些热爱和平的人们!”
【张治中的建议】新中国诞生之前不久,毛主席等领导人着手准备建国的各种事情,而给国家起个啥名字,就成了会议上大家最先要考虑的事儿。以前每个朝代的名字都是用自己的民族来命名,显示他们是最高统治者。但现在封建王朝早就没了,各个民族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好好管理国家大事。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想把中原地区统一起来,咱们中国老百姓常称自己为华夏儿女,说的中国这片土地,其实也就是中华大地,“中华”这个词就代表了好多民族一起生活的这块广袤的地方。
从近现代时候起,大家心里都认可了民主共和的想法,共产党也一直努力建立一个大家平等自由,没人欺负的新国家。因此,大伙儿商量后,决定给新中国取名叫“中华人民民主国”。张治中琢磨了好久,感觉新起的名字有点不太合适,就跟毛主席说:“主席,我觉得咱们现在的国家名字有点问题,要不把‘民主’这两个字去掉吧。”
接着,张治中说明道:“‘民主’就是说,国家的事情由老百姓说了算。咱们要建的这个国家,目的也是为了让老百姓当家做主,这么说其实有点啰嗦了。再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民主很重要,再老提这个就显得有点儿多余了。”毛主席想了想,觉得张治中说得挺在理,于是就把新国家的名字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张治中不光建议改了国家名字,还在挑选国旗这件事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那时候挑中的国旗上只有一颗大大的五角星,还有一条代表黄河的黄色横杠在国旗上。张治中觉得这条“黄河”出现在这儿挺奇怪,就好像把党和人民给分隔开了。他还特地解释了五星红旗的意思:“国旗上那颗大星星就是共产党,其他四颗小星星呢,就是咱们各个阶层的老百姓,都紧紧跟着共产党的步伐,这表示咱们军民是一条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听完张治中的一番说明,大家都点头赞同了他的想法,决定采用五星红旗作为新的国旗。
【总结】张治中是个实实在在的和平使者,尽管他在国民党里呆了好久,可他并没有跟着蒋介石胡来。他一心向往和平,真心真意为老百姓办事,尽心尽力做好分内之事,大家都称他为“和平将军”。张治中勇敢地跟蒋介石划清界限,给我党提供了不少好主意,因此赢得了全国老百姓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