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发动第二次合肥之战,不想被合肥守将张辽以八百勇士冲击得士气全无,不得不撤军。孙权退至逍遥津北,张辽再次率军突袭,孙军一时混乱。右部督凌统率三百近卫冲入敌围,终助孙权突围。凌统重伤后带甲潜游至南岸,痛惜近卫无一生还,悲不自胜。
一、勋烈之后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杭州)人。
凌统是随孙策转战江东的名将凌操之子。凌操轻死重义,有胆气。在孙策跃马江东开疆拓土过程中(参见孙策篇),凌操多次随中征伐,而且常为先锋。后来他被孙策任为永平(今江苏溧阳)长,在此他平治山越,使奸滑之徒敛手,因功升为破贼校尉。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后,孙权继掌江东,凌操又随孙权驱驰。
建安八年(203年),凌操随孙权攻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太守黄祖。军入夏口(今湖北武汉),凌操再次先登破黄祖前锋。他驾轻舟单独追击,被时在黄祖处的甘宁射杀(参见甘宁篇)。
当时凌统年仅十五岁,但已多获左右称颂。孙权因凌操死于国事,于是拜凌统为别部司马,代理其父的破贼校尉职,并统领其父生前兵众。
后来凌统随孙权征麻、保二屯(今安徽铜陵、繁昌一带)山贼,孙权先破保屯后回师。麻屯还有贼万人,孙权以凌统和都督张异等留下继续围屯,并定下日期攻打。
此前,凌统与都督陈勤在一起喝酒。陈勤此人,为人刚勇豪横,他因是都督,大家都让他监酒,他却利用这点小权,不守酒规,把一圈人灌得七荤八素。凌统看不过眼,就当面指责陈勤,说你这样就不要监酒了。陈勤大怒,把凌统带上他老爹凌操一顿臭骂。凌统听了,热泪长流,众人也就没了酒兴,罢席而去。
但陈勤还不完,他借着酒劲,又在半道堵住凌统一顿骂。凌统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拔出佩刀就捅向了陈勤,陈勤回去几天就挂了。
这时恰好到了约定攻麻屯的日子,凌统说:“我有杀陈勤之罪,今日不战死就无法谢罪。”于是他激励士卒,亲冒箭石,强攻而上。所谓一人拼命,百夫莫挡,在他这种不要命式的进击下,他所攻击的一处立时瓦解。诸将乘势进兵,一时大破屯贼。
回军后,凌统自缚到军正(军中执法官)处领罪。但孙权认为他果敢坚毅,特以功折罪,赦免不予追究。
你说陈勤死得冤不?
二、旋略勇进
后来,甘宁从黄祖处投孙权,进而为孙权献上江夏策,于是孙权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十三年(208年)又两次征江夏。
建安十三年(208年)征江夏时,周瑜为前部大督,凌统、董袭为前锋,吕蒙领水军。凌统与平日厚待的数十健儿共乘一船,常前去大部队数十里突进。黄祖则以部将张硕为先锋,以陈就督水军迎敌吕蒙。
凌统船进长江支流右江,斩杀张硕,尽俘敌船上人。然后他回船向孙权报告,再领军前行,水陆并行,加速前进。
黄祖即以陈就率蒙冲(又作艨艟,一种顶蒙牛皮的攻击艇)两艘,横截江面,扼守沔口(在今湖北武汉水入长江处)。凌统与董袭各率敢死队百人,身披双层铠甲,冒箭石突进到蒙冲船下,董袭砍断系船绳索(参见董袭篇),吕蒙斩下陈就首级(参见吕蒙篇),凌统乘势先入城池。黄祖逃走,被孙军追斩,于是孙军大获全胜,得江夏大部。
凌统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在《三国志战棋版》游戏中,被设定为传承战法旋略勇进。此战法在突击进攻时,可对敌方造成额外兵刃伤害,同时附带流血效果。
此战后,孙权以凌统为承烈都尉。
同年,赤壁之战爆发,凌统又随周瑜、程普破曹操于乌林(在今湖北洪湖)。战后曹操北撤,留下曹仁守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次年凌统又随周瑜等攻曹仁(参见周瑜篇),终下南郡,凌统因功升为校尉。
凌统曾因甘宁杀其父,对甘宁心生怨恨,甘宁也防备凌统,尽量避免和他接触。孙权曾调和二人,让凌统不得与甘宁为仇。但二人有一次在吕蒙处饮酒,酒酣时凌统借故以刀起舞想刺甘宁,甘宁也不甘示弱,舞戟相对,亏得吕蒙将二人架开。孙权知道后,就调甘宁屯于半州(今江西九江),与凌统隔开。至于演义中的甘宁在濡须之战中救凌统,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只能是老罗的和稀泥。
建安二十年(215年),凌统又随孙权攻破皖县(今安徽潜山),再因功拜荡寇中郎将,并遥领下邳(治下邳,即今江苏邳州)相。同年,他又与吕蒙等袭取刘备长沙(治临湘,即今湖南长沙)、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桂阳(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三郡。后孙权、刘备以湘水划界,孙权遂率十万大军,发动第二次合肥之战。凌统从益阳(今湖南益阳)返师后,再随孙权前往合肥(今安徽合肥),为右部督。
但此战会如何呢?
三、血战合肥
第二次合肥之战,孙权十万大军却被合肥守将张辽以八百勇士冲击得士气全无,而且五校督陈武战死,宋谦、徐盛军溃散,他不得不撤军。
至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北,孙权前军已过津桥,唯有千余车下虎士和吕蒙、蒋钦、凌统、甘宁殿后。张辽这时再次率军突袭,孙权急令前军回转,但已来不及,孙军一时混乱。凌统率三百近卫冲入敌围,加上甘宁引弓射敌,吕蒙、蒋钦死战,才救孙权出围。
但当时曹军已毁坏津桥,桥上只剩两块长板。甘宁护孙权趋津桥,近监谷利著鞭助势,孙权才跳过断桥。而凌统为保护孙权,回身再战,三百近卫全部战死,他身受重伤,仍拼死连杀数十人,估摸孙权已脱险,才抽身返回。
但这时津桥已断,凌统即带甲潜游至南岸。时孙权已上船,见凌统游回,大喜过望。凌统却痛惜亲卫无一生还,不禁失声痛哭。
孙权用自己的袖子擦着凌统的眼泪说:“公绩啊,逝者已去。但只要有你在,何愁再组队伍呢?”
凌统止住悲声,众人这才发现他受伤甚重。孙权就把他留在自己船上,帮他全部更换血衣,后亏得有卓氏良药,他才保住一条性命。
回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后,孙权拜凌统为偏将军,后来又加倍补充他的本部兵卒。
只是此后,可能由于伤病的原因,凌统再无大的统兵纪录。
四、国士之风
此后,凌统以山越仍多而强悍,提议可恩威并重相诱。孙权就令凌统东讨,并下令所属城池,凡凌统所需,都先供后报。
凌统素来敬爱士人,士人对他也十分倾慕。他后来得精兵万余,途经馀杭本县,进入官府,见到县令,依然手持板笏,恭谨有礼,对亲旧故友,情感更厚。
会过故旧,待要出发时,凌统忽然发病去世。
《三国志》记载,凌统亡时四十九岁,但许嵩《建康实录》、卢弼《三国志集解》、梁章巨《三国志旁证》都认为,凌统亡时只有二十九岁。
孙权听闻凌统去世,捶床而起,悲伤不能自已,以致连续几天吃不下饭,说起凌统就流泪不止。后来,他又让张承(辅吴将军张昭长子)为凌统作诔文。
凌统留下二子凌烈、凌封,年龄都才几岁(进一步证明凌统去世时年纪不大),孙权将二人收入宫中,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有宾客来时,他都会说:“这是我的虎儿啊。”到了二人八九岁时,孙权又令葛光(事迹不详,疑为句容葛氏,即葛玄、葛洪族人)教他们念书,并每十天教他们一次骑马。后来,孙权又追录凌统的功绩,封凌烈为亭侯,统领其父兵马。后凌烈因罪免官,又由凌封袭爵领兵。
不过晋人孙盛却对孙权的这一做法表示篾视。孙盛说,孙权养士,以求死力。他哭周泰之伤,殉陈武之妾,祈吕蒙之命,养凌统之孤,所以他能割据荆吴,成就一方霸业。但这终究是霸王之术,只不过是委琐近务、邀利当下之举,离仁义大道尚远矣。这就看你咋理解了。
陈寿对凌统的评价非常高,说他虽身在行伍,但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所谓国士之风,即有无双国士的风评。国士者,在军政、道德、受君主器重诸方面,都让人钦服,以天下为己任的一国俊杰也。
在《三国志》中,被陈寿评价“有国士之风”的,仅有关羽、张飞、凌统三人,另吕蒙被评价“有国士之量”。另外,刘备讽刺过南郡名士许汜虽“有国士之名”而不识陈登英雄(参见陈登篇),孙权评价吕蒙、蒋钦“并作国士”,孙登为太子时评价其宾客范慎、华融“有国士之风”。
在三国正史中,称得上“国士”者,仅此数人而已。
《三国志》还记载,当时有人向孙权举荐凌统同郡人盛暹,说盛暹人格高尚,节操过于凌统。孙权听后却说:“只要他能像凌统那样就足够了。”后来盛暹夜至,当时凌统已经睡下,听说后就披着衣服赶出房,拉着盛暹的手进屋。陈寿因此说凌统“爱贤不害”,就是惜才而不妒的意思。
若按司马迁评价李陵“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来说,凌统最符合这一定义。所以,凌统称得上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江东的实际开拓者孙策,孙权为何仅追谥他为王,而且不许子孙袭封
◆江表虎臣中最有战略眼光,也最具传奇色彩:三国最强古惑仔甘宁
◆如何客观评价孙权:任才尚计终成三分,前明后暗遗祸无穷
◆吕蒙能在将星璀璨的三国跻身武庙,为什么后世越来越不受人待见
◆张辽:东海劝降昌豨,白狼阵斩蹋顿,合肥小儿止啼,堪比古之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