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万新能源车下线,比亚迪“加速度”的背后,不止DM-i

合车社 2022-11-16 23:42:40

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在比亚迪全球总部举行,标志着比亚迪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演全新“加速度”,领跑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中国汽车的崛起与全球绿色出行的加速变革。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现场向比亚迪汽车用户、政府部门和媒体朋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同行友商以及员工等各界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从13年100万,到1年100万,再到半年100万,比亚迪的“加速度”可以说是惊艳了所有人。而对于这个加速度的出现,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那供不应求的超级混动:DM-i。不可否认,DM-i是为比亚迪的销量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这加速度的背后,社长觉得其实还有以下几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坚持造车、坚持新能源

首先是坚持造车和坚持新能源。在造车这条路上,比亚迪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3收购秦川汽车厂开始,到2005年,比亚迪才推出自己的第一个“原创”车型,比亚迪F3。当时该车凭借不到“原型”一半的售价,取得相当火爆的销量,彼时的火爆,一直延续到了2010年。

在当年的巅峰之后,比亚迪就进入了长达10年的蛰伏期,51.98 万成了一道魔咒,在未来 10 年都没能再超越。这10年里,比亚迪其实过得不算好,但它依旧坚持造车,并且坚持造新能源车。

在十多年前那会,新能源车可完全不像现在那样如日中天,08年推出的比亚迪F3DM,虽有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称号,但销量可是远不如彼时的纯燃油-F3的。

而后上市的第一款纯电车型- E6 先行者,虽然获得了不少地方补贴,但较之生产 200 安时电池的全自动化铁电池生产线,它带来的收获无异于杯水车薪。不过即便是这么艰难,比亚迪也还是坚持了下来。

垂直整合、钻研创新

如果说坚持算低头走路,那垂直整合、钻研创新应该算得上市比亚迪的抬头望天之举。在燃油车领域,丰田的垂直整合能力最强,能独立成帝国的,那来到新能源领域,最强的应该就是我们的比亚迪了。

从电子、半导体、太阳能、储能、新材料,再到电池、动力、精工、金融,比亚迪完全是应有尽有。也正是靠着这个应有尽有,比亚迪在得以在其它车企都高喊:缺芯、缺原材料时,依旧能稳定输出,甚至是扩大产能,反向输出。

当然,作为一个新能源巨头,光有垂直整合这个护城河是远远不够的,核心技术这个“城”同样也不能拉跨。在这一个环节,比亚迪除了有创新研发出前面提到的火爆超级混动:DM-i之外。

它还推出了最大特点是安全的刀片电池、既有超强性能又能省油的DM-p 王者混动、降本增效的e 平台 3.0 ,以及简化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的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等一连串颠覆性技术。比亚迪的这些钻研创新之作,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自身优势,它还推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变革。油车领域的霸主丰田,都因此选择了比亚迪的三电。

设计革新,颜值在线

而除了坚持、创新之外,颜值提升同样也是比亚迪成功的一大关键,具体论据可以参考隔壁奇瑞。在龙颜还没出现之前,比亚迪考虑的更多是to B需求,设计、企业的标记不过是“符号”,因此它旗下的车辆外观备受嘲讽。

但是从2018年起,大家明显感觉到比亚迪近几年的汽车外饰颜值提高了。尤其是前奥迪设计师沃尔夫冈·艾格加盟比亚迪后,融入中国民族意象——“龙”,针对中国设计出“龙颜”(“Dragon Face”),直接开启了比亚迪“王朝”系列的家族品牌基因设计。

在有了能打颜值之后,比亚迪并未止步不前,而是继续革新变化。于是龙颜从凌厉的“Dragon Face” 1.0进化到圆润协调的“Dragon Face” 2.0,再进化到年轻时尚的“Dragon Face” 3.0,然后到现在简洁有神的“Dragon Face” 4.0。

一次次设计革新,在为比亚迪车型塑造新品牌价值的同时,也把比亚迪整个品牌形象推向了民族情怀的制高点,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00万辆新能源车,是比亚迪成功的见证,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最佳注脚,更是加速实现全球绿色出行的最好见证。在300万这个新的起点上,比亚迪还表示将在明年推出仰望品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使自身能覆盖家用到豪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

看着如此强势进取的比亚迪,你觉得它发展到全球第一还有多远呢?

0 阅读:4
合车社

合车社

紧追汽车消费热点,刊播原创车评。